您的位置: 首页> 早教> 行为心理> 行为习惯> 你是不是也被宝宝这些行为逼疯了?

你是不是也被宝宝这些行为逼疯了?

2016年08月25日 11:40 出处:闫涵妈妈 作者:闫涵妈妈 阅读次数:197
标签:行为习惯
周末朋友们带娃小聚,A忿忿地聊到她家小妞圆圆的吃饭问题。A都快被逼疯了。


A下班到家,3岁的圆圆正吃晚饭。看见妈妈,本来坐在餐椅里的圆圆开始不安分:一会儿说不吃青菜,一会儿要求妈妈抱着吃,一会儿又撒娇说要妈妈喂。

A果断拒绝,圆圆便大哭起来。一旁的姥姥见不得这样的场景,开始叨叨自己的女儿:“你喂喂她能怎么样?又不会要你喂一辈子。”但 A并不买自己亲妈的账。

圆圆见状,哭得声嘶力竭。姥姥自尊心受挫,躲到卧室擦眼泪。A只好喂圆圆吃饭,以缓和家庭矛盾。

但是,接下来几天,圆圆开始无休止地要“妈妈喂!妈妈喂!” 原本独立吃饭很好,现在却“褪化成了小宝宝”,A很头大。她并不知道,圆圆的这种行为再正常不过,学名叫“行为倒退”!

关于行为倒退,妈妈们必须了解

为什么原本吃饭很自立的孩子非要喂着吃?

为什么原本会走路的宝宝摔了一跤后,便再也不肯挪动自己的双脚?

为什么说话流利的宝宝突然变得磕磕巴巴?

为什么病了一场,原本学会的新技能也不愿再展示?

为什么进入幼儿园,原本能明确表达排便意愿的孩子开始出现尿裤子行为?

为什么学扣扣子、用筷子等新技能的时候变得焦躁、爱发脾气?

实际上,这是0~6岁儿童很常见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叫行为倒退期,它是孩子情感依赖的一种体现,短期内出现这种情况很正常。

为什么出现倒退行为? 我只是想让你们陪陪我!

我问A,是不是最近陪孩子的时间很少?A点头承认:“最近公司项目多,我每天早出晚归,圆圆每天眼巴巴地盼着妈妈回来,只有睡前的亲子时光,才真正属于我们俩。”

以前每天下班都陪圆圆读书、做手工的妈妈,最近忙得不可开交。圆圆自然会通过“喂饭”这种行为寻求妈妈的关注,以满足情感需求。

这种情况下,妈妈只要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抱抱,让孩子明白妈妈会和以前一样陪她、爱她,帮孩子度过焦虑期,并宽容地接受她表现出的行为即可。

我是在做准备重新适应。

喆同学算说话很早的孩子,在别的小朋友说一个字的时候,他已经可以说“鸡翅根”这样的词组了。但大概在两岁半左右,他竟然出现了结巴现象,比如同一个字会重复几遍,或者一个简单的词都说不清楚。因为肯定孩子不是生理方面的问题,所以相对比较淡定,无论他重复多少次,我都耐心听他说完。

比如有次喆同学着急说狮子,狮……狮……狮……狮……狮了半天也没说完,自己急得快跺脚了。我就把他抱过来,轻轻拥在怀里,默默给他鼓励。最后,小家伙居然自己出了绝招:狮……狮……狮……1、2、3,狮子!

看吧,孩子会用自己的办法重新准备。这个时期持续了大概一个半月,之后喆同学的语言大爆发。

两三岁的孩子暂时口吃,绝大数情况是因为孩子想表达的太多,嘴巴却跟不上脑子的速度,所以会有暂时性停顿。这时家长一定要有耐心等他们自行表达,孩子需要我们帮助时再进行提示;更不要给孩子扣上“口吃”的帽子。

我不适应嘛!

前几天带喆同学回老家,邻居亲戚们都格外关注他,从未见过面的人也让叫姨姥姥、舅爷爷等,他不叫,亲戚就逗他说“这哪儿像大城市回来的孩子呀!”原本外向的喆同学慢慢变得很黏我,总要我紧紧抱着他,而且是像抱小宝宝那样的姿势。

有些刚刚上幼儿园的孩子,会出现啃手指、咬嘴唇,甚至尿裤子的行为。

当原本熟悉的环境突然发生了变化,宝贝们内心充满了对未知的恐惧,为缓解焦虑,他们会自行找到一个宣泄口。等到在新的环境建立好安全感,症状就会自行消失。比如喆同学第三次回姥姥家时,因为已经对邻居们有印象,所以很主动地和大哥哥大姐姐出去玩了。

呜呜,妈妈我想学又学不会……

喆同学当初要学用筷子时,也就一岁半不到,刚刚会用勺子吃饭。只是看大人用筷子,好奇心爆棚。我便给他买了儿童筷,难度小一些,但对于一岁半不到的孩子还是难度偏大。

喆同学夹不起来东西时,便大哭、发脾气、扔筷子表达受挫情绪。学拉拉锁、提裤子的时候也同样,用小宝宝的哭闹行为表达自己的挫败感,转而向旁人求助。

这种情况,切忌逗孩子,说他们笨或者太慢,我们要做的是示范操作要领,让孩子多试几次。并且,在孩子受挫时,告诉他们:“爸爸妈妈小时候也学了很久,上次你左右脚还分不清,现在已经进步很大。”鼓励,和给他们尝试以及琢磨的空间一样重要。

你们还爱我吗?

一个朋友,跟我讲了一件她很多年不能忘怀的事。90年代,很流行在家里唱KTV,她家也买了一套。有个唱歌很好听的堂妹常去她家,她爸爸就让堂妹唱个不停,连连夸赞唱得好唱得好!

她虽然天天都能唱,但那个时候想唱的欲望特别强烈。只是每次过去点歌,都被爸爸说不懂事。时间长了,她开始对堂妹很不友好,发怒、委屈、哭泣……结果自然是被大人说太不懂事,但她说当时自己就只有一个念头:凭什么我爸爸对堂妹那么好,凭什么大家只围着堂妹转?

中国是礼仪之邦,对于到自己家的小朋友,总会格外客气、格外宽容、格外照顾。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很多大宝也有倒退行为发生,开始变得哼哼唧唧、各种不配合,还想重新体验小宝宝的行为,比如用奶瓶喝奶,用勺子吃饭,用二宝的东西。

这是“争风吃”?当然不是。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就孩子是如何观察和思考作出了解释:孩子是观察的专家,但在对观察到的事情进行理解时,却容易产生错误。然后他们常常在寻找自己的定位和价值感时,使用的就是这些错误的理解和定论。

所以,大人眼中的这些“吃醋”行为,只不过是孩子在寻求关注。比如朋友看到爸爸对堂妹好,就想用发脾气获得关注;大宝看到二宝哭了、尿了、拉了,妈妈都会很迅速地回应,于是想到自己像弟弟或妹妹那样哭哭啼啼、尿裤子,也会让妈妈关注到自己。

对于大宝宝的“小宝宝行为”,让他们尽情体验好啦,只要你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那些小儿科的动作他们迟早有一天会觉得太无聊,进而直接放弃。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