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或许你本意并不想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有时你也许仅仅只是想激励孩子,可是不知不觉中却陷入了比较。在社会心理学家看来,“比较”在一个人的心理发展上具有两个重要的功能:一是认识自己,人都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认识自己的,每个人都是以他人为“镜”的。二是确立目标,人都需要在与其他人的比较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努力方向。
网友吐槽:
@“alick”:我是从小被比到大,现在都读大学了,爸妈还比着:“你看人家大学里英语都过六级了,今后还打算考研,你怎么只知道混日子?”
@“小兜兜”:我们邻居几个小孩差不多大,这就更有可比性了。特别是遇上我考试没考好,就拿别人家的孩子说事,这让我从小就产生了自卑心理。
@“苏格兰打卤面”:从小到大最讨厌就是听到这句“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老拿别人的长处和我的短处比,让我很不服气,也让我变得叛逆。
@“文科生”:“ 别人家的孩子”天生脾气就很好,天天就知道读书,每次考试都考年级第一。
@“丹尼特劳斯”:我已经生活在这些不明生物的阴影下10多年了,优秀的孩子们啊,能不能不让我的爸妈认识你们啊!
@ “CrossCloud”:觉得别人家的孩子都好而自己家的不好,那是因为有的家长不懂地如何客观评价孩子,更多地看到的是自家孩子的缺点,别人家孩子优点,殊不知有时看到的只是表面。
在这份网友的吐槽里,我们是否也看到小时候的自己,回忆起那些曾被“别人家孩子”比下去的无奈和失望?每位父母对孩子都抱有最美好的期待,当孩子某一方面不如别人家的孩子,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心态去面对? 保持平常心父母应该从内心深处杜绝“攀比孩子”的想法,不要用别的孩子来给自己孩子施压。和孩子建立相对自由、和谐、彼此相互尊重的关系。当你与孩子建立起这样的关系,你会发现,孩子会自己一点点靠近你心中对他希望的样子。 认同孩子的差异性当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有差异时先不要着急,这种差异未必就是差距。孩子跟别人的差异性往往是其个性形成的开始,其实,这种差异更需要父母来加以保护。父母也应该发现并欣赏孩子的独特之处,尊重孩子的个性,承认孩子间的差异,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孩子,为他们取得的进步给予鼓励和祝福。
接纳孩子原本的样子一个人原本的样子受到接纳,就等于是听到别人告诉自己,“这样的你就是最好的”。当孩子原本的样子被父母接纳,这些美好正面的讯息就会不断进入潜意识当中,就能培养出自信,自我肯定度高的孩子。对孩子多说“我最喜欢现在的你”,为孩子的成长存储更多的力量。 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有的孩子内向,但心思细腻;有的孩子不擅长运动,但对音乐敏感;有的孩子不爱唱歌,但会讲故事……用心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细心捕捉他的每一点进步,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让孩子的长处得以发挥和发展。赏识孩子的闪光点会给孩子向上、向善的动力,极大地发挥出孩子的潜力。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