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早教> 故事绘本> 书籍> 读唐诗孩子为什么不感兴趣?99%父母不知道问题根源在哪里!

读唐诗孩子为什么不感兴趣?99%父母不知道问题根源在哪里!

2016年08月17日 09:31 出处:妈咪读呀 作者:妈咪读呀 阅读次数:400
标签:唐诗
皮卡最近在翻箱倒柜闹腾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被束之高阁的《唐诗三百首》,如获至宝。每晚睡前,皮卡就开始“翻牌子”,让她妈给她读诗。她选择的标准只有一个:唐诗配画的“姿色”。
Tina专栏作者系美国正面管教认证讲师


通常,皮卡妈读诗的节奏是读一句用白话文翻一句。连续解读了一阵子,皮卡妈经常被皮卡的十万个问什么卡住。

比如,读完崔护的《题都城南庄》,皮卡问,“那个美丽的桃花姑娘去哪儿了?这个叔叔是不是喜欢那个姑娘呀?

比如刚读完王之涣的《凉州词》,恰巧前一天翻了李白《关山月》的牌子。于是,皮卡问,“妈妈,风到底能不能刮到玉门关呢?”因为,王之涣写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李白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皮卡妈陷入深深的纠结中。曾经,2岁的皮卡能把《笠翁对韵》好几章节倒背如流。这次主动要求讲唐诗,让皮卡妈觉得可以顺势让皮卡感受一下简短押韵,朗朗上口的诗歌音韵美。结果!这些无聊的唐代诗人不是撩妹未遂,抒发一下失魂落魄的感情,就是“信笔写诗”,自说自话……

谁知道,这一吐槽,皮卡妈立马被一位北大的朋友痛批!甚至连“你根本不懂”这类碾压智商的话都脱口而出。但是,“从错误中学习”,是皮卡妈一直坚持的人生信条。本着不耻下问的好心态和好态度,皮卡妈这一问,收获满满!

究竟应该怎么给孩子读?

你知道“诗画同源”么?

你知道“诗”“歌”一家么?

给孩子读诗,营造意境、激发兴趣最重要!

在画中学,更有意境

据说,苏轼在欣赏完前代“诗佛”王维的诗画后,发出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赞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取象万物,迁想妙得。这种“诗画同源”的特点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写景抒情的古诗词。

而且,对于只有3岁的孩子而言,看图画比读文字更容易接受、理解。比如,在读《寻隐者不遇》这首诗的时候,可以一步一步把诗歌“画”出来。松下、童子、采药、山、云这些素材足以吸引孩子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理解诗歌意境。

在生活中学,更接地气

自从有人类以来,我们的祖先就把诗歌作为一种娱乐和休闲的方式。把工作和生活高度浓缩在一起,并赋以丰富的想象,用简短的语句从人们的口中吟唱出来。

所以,归本溯源,教孩子在生活中学诗歌,更接地气。比如,海蒂在家里看到过姥姥种辣椒,天天浇水、时不时修点杂草。海蒂妈妈在给她读《悯农》的时候,就引用了姥姥种辣椒的例子。有身边活生生的生活经历,孩子在理解“勤劳”“辛苦”“珍惜”这些词时候就更接地气。

自从读完,海蒂不仅明白了粮食的来之不易,读懂了这周诗,还养成了珍惜粮食不浪费的好习惯。

在唱中学,更有乐趣

其实,诗和歌本一家。诗歌很早就是我们祖先娱乐休闲的重要方式。在唐代,诗为歌,歌即诗,上至朝廷宫女,下至民间歌妓,都能把当时和流传下来的名诗谱上曲,再唱出来。跟现在的流行乐是一个道理。

所以,无论是查找现成的诗歌唱法,还是自编自导,在唱中学,都会乐趣十足。

教孩子读唐诗的禁忌

1、坚决抵制一切表演秀和考核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最初给孩子读唐诗,是希望他们能知声韵、平仄,感受音韵美,感知传统文化之美。而并非是让孩子接受我们的考核,完成不得不完成的任务,也并非把能够背诗当作一种超长的才艺展示给别人。

只关注别人的掌声,哪里还能感受到诗歌的美好,以及跟妈妈一起读诗的快乐?

2、别阻止宝宝的胡乱拼接

有没有发现,在掌握了若干首古诗之后,不少小朋友们便开始诗兴大发,随意创作了。“锄禾日当午,黄河入海流”,“春眠不觉晓,汗滴禾下土”……

当你发现孩子在主动探索诗歌语言的魅力时,请呵护好这份浓浓的兴趣和勇于尝试的魄力。不去斥责孩子,我们只需要把正确的诗歌内容诵读出来就行。

没准,这是孩子故意跟咱们PK呢,在家里跟小朋友“吟诗作对”,一起在创作中感受诗歌的魅力和技巧,何乐而不为?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