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讲最常见的冲突:耍地赖。
这是小孩子从一岁多开始经常做的,
也是父母们最厌烦和头疼的行为。
我们会看到:耍地赖并不意味着坏,
它是正常人的正常的心理释放,
我们所需要的只是更好的疏解方式。
今天是“危机处理”话题的一个开端,
这个话题会从一直写几十篇,
从危机入手,我们更能理解人的全貌。
【经典说】
《动机心理学》
紧张系统
如果被试在处理一项任务的过程中当中遭到打断,那么在事后,他/她对于这项任务的印象的印象更为深刻。
对于这类现象,勒温解释道,行为主体接受一项任务的过程致使他/她的体内产生了一种准需求。
勒温首先把人描绘成一块有边界的区域。
每一种需求都会在行为主体体内建立一个要求放松的“紧张系统”。
勒温相信,存在着一种普遍趋势,它主宰着整个系统,势要将系统内部的紧张状态加以平衡。
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缓解也仅仅是某一区域内部专属的紧张峰值通过扩散到周围区域,可是在行为主体的整个系统内依然保持着一种高度紧张。
真正意义上使紧张得到削弱的方式应该是,行为主体真正从事一项行为,以达到他/她的目的,并同时满足他/她的需求。
假如周围情况不断地对一个系统制造紧张,而该系统又不可能通过行为达到目的,那么这个人内在的整个紧张平衡系统所不得不承受的压力就不断增加。
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内部紧张平衡的作用,被试开始变得很难“保持冷静”,他们能为了控制局面而战。只要从外界施加一个很小却又颇令人感到意外的额外压力,外壁就会立刻被撕破.
【晴妈说】
我们之前说的良性行为塑造方式,
是希望小孩子与父母自愿合作。
但是,这只是最理想的情形,
带小孩永远有大量不尽如人意之处,
孩子的发展很可能不像预期那么好,
而即使理想情形也有不少冲突。
如果危机与冲突注定不可避免,
那我们不必慌,平静面对就可以。
只有乐没有悲愤的生活,叫做年画。
有一个小事父母都很熟悉:耍地赖,
小孩子稍有不顺就坐地上大哭。
很多父母认为“不能惯这毛病”,
就发怒或是冷漠处之。这不是不行,
只是有时候这样并不能解决问题。
如果想最大程度减少耍地赖发生,
我们还是需要更多了解它的原因。
一种可能是沟通障碍所致,
孩子不会表达,就用哭闹来索取。
另一种可能性更不容易处理:
孩子想做的事,被阻止了就大哭。
尤其是当父母打断孩子的玩耍。
今天的“经典说”告诉我们的,
就是这种情况的内心活动来源。
人的心理状态分成放松和紧张,
没有特别目标的时候是放松状态,
有了目标倾向,人会进入紧张状态。
人类有非常强烈的目标指向性,
一旦进入了紧张状态,身心调动,
很不容易将其中的张力消除。
当小孩子想做些什么,张力很强,
只有真的做到才能把张力释放。
若中途被打断,压力就被封在体内,
需要用别的方式释放才能放松。
这就是为什么小孩子会大哭耍地赖,
小孩目标单纯单一,难以转换思维。
一种紧张总需要回到放松才能解决,
瓦格纳的旋律之所以让人理解痛苦,
就是因为其中的紧张持续不解决。
小孩子的张力是无法承受的焦躁,
如果不能去行动,就只能哭泣释放。
如果想减少或解决小孩子耍地赖,
最好的办法是尽量少强行打断。
如果必须打断宝宝,造成了耍地赖,
最有效的办法还是用行动来疏解。
可以考虑有限的一小步妥协,
再次从事一下被打断的活动,
不是因孩子的哭泣而改弦更张,
只是为了画一个句号,释放压力。
或者用其他孩子接受的行动替代,
前提是孩子有能力进行思维转换。
如果时间或外界种种条件不允许,
必须打断孩子,造成强烈反抗,
父母可以给予安慰,并允许他哭泣。
哭泣的释放最终能让紧张系统复原,
也许要几十分钟,但好过将其压抑。
长大后我们也无数次遇到类似问题,
一件事没做成,或是被别人阻止,
我们体内也会淤积愤懑和焦灼。
父母有的时候也会情绪失控,
原因是太想把让孩子听话当成任务。
一旦无法达成,就积累心中紧张,
紧张到一定限度,就无法控制爆发。
所以我们可以对孩子多点宽容,
宽容他,也就是宽容我们自己。
紧张和释放是人类的基本心理活力,
所谓成长,并非压抑这种活力,
而是学会用高级智能加以调节。
综上,对耍地赖的最佳处理是,
在可允许的范围内让孩子满足所需,
引导他用可行的举动疏解压力。
所有的危机都需要对需求的理解,
需要自我理解和高级智能的成长。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