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早教> 学前教育> 教案> 孩子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别再指望靠一张时间表就能规范了

孩子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别再指望靠一张时间表就能规范了

2016年05月24日 09:31 出处:亲亲宝贝网 作者:亲亲宝贝网 阅读次数:332
上网这件事,有平衡点吗?期待用一张上网时间表,或一个“家长电脑控制软件”就能帮儿女找到平衡点吗?对年纪尚幼,或是执行能力差的孩子来说,外力的协助有绝对的必要。对一些已经上网成瘾的人,脚跛了,暂时借用拐杖,也很重要……上网这件事若有平衡点,也恐怕就是骑独轮车的那种,不断调整,在挣扎



我也相信学习正确地使用网络,是身体、情感、心灵都要彼此协调搭配,当身体累的时候,不能由情感扯着继续在网上奔驰;当心灵空间被剥夺时,身体情感要合作先踩刹车。这种学习的过程本身,应该对我们都很有益处。
保持警觉,注意失衡征兆的出现,随时调整,是最基本的上网动作。
多半孩子远在网上生活失衡以前,都已经先在网下生活失衡。
1平衡的功力
儿子12岁的生日礼物是独轮车,这东西,又好玩又冒险,听说练习时,没摔过,就没有学会的可能。
号称“独轮车王国”的日本,早知道它的好处,1988年就将这运动纳入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必修项目,让他们的孩子接受必须失败才会成功的训练。据说,不管你是谁,想驾驭一台独轮车,平均至少要摔一百次。
独轮车的特质当然不在失败,而在驾驭它达到平衡。但如果你以为独轮车高手就已经完全进入悠游自在的平衡状态,不再有失衡可能,那就大错特错了!
事实上,独轮车训练出来的平衡,并不是一种永不失衡的境界,而是一个能够在“平衡—失衡”的挑战中,不断动态调整的能力。也就是说,会骑的人,不是脱离了失衡的危险,而是已经接受在“平衡—失衡”中不断调整为常态,并且,他们比一般人更懂得如何在这种挣扎中超越负面心情,享受自由。
著名亲子教育作家,也是台湾板桥地方法院退休的少年保护官卢苏伟先生,多年来一直大力提倡独轮车,并用独轮车环岛的训练,扶助了许多误入歧途的生命失衡少年,帮助他们重拾对人生的热情和信心2。
透过这个无法轻易学会,但是只要愿意投上时间和耐性学习,就一定可以学会的运动,卢苏伟先生让许多生命失衡的青少年操练了最重要的人生体验:要成功,就必须坚持不断在跌倒中爬起,再试一次!摔过一百次以上学会的成功,给独轮车手建立的真实信心,远远超过现代父母为维护孩子自尊,小心翼翼营造出来的,很棒、很聪明、很厉害,却用手在后面偷偷搀扶的假象。
我看网络,就像骑独轮车,成人、小孩,没有人能拍胸说,自己一定可以善用其好处,而绝不会被它的负面特质影响。网络世界不是平的,走对方向就可以一帆风顺。它,就如网下世界,有高山、低谷。遇高山你不爬,就得不到它应许的高处视野;遇低谷你不小心,就摔得你浑身是伤。任何人只要上网,都有失衡的可能,但是,我们却可以经由不断地学习,包括从许多失败的经验谷底爬起,终于练就出平衡的功力。
做父母的我们,如果能把驾驭网络需要的 平衡力,看成一种必须不断调整的挣扎,那么,我们就不会轻易抛一句“上网可以,但要平衡”给儿女,以为他们挣扎,纯粹是因为还没找到平衡点。
上网这件事,有平衡点吗?
期待用一张上网时间表,或一个“家长电脑控制软件”就能帮儿女找到平衡点吗?
别误会,我一点都不反对给孩子排出允许上网的时间表。对年纪尚幼,或是执行能力差的孩子来说,外力的协助有绝对的必要。对一些已经上网成瘾的人,脚跛了,暂时借用拐杖,也很重要。
只是,就像我儿子学独轮车一样,刚开始,他抓着墙,或父亲的双手,的确坐上去了,也往前踩了一段路。但我们都知道那不是真的会骑,除非他能够放手自己前进,愿意摔那一百次。
终于可以骑到绕篮球场一圈,即使如此,儿子的身体仍然落在“平衡—失衡—平衡”的进行曲中,多半时候看来顺风得意,但只要轻忽随时调整,仍然和所有生手一样,立刻会跌到地上。
我发现骑独轮车这件事,不只让他学习专注,还让他习惯保持着谨慎的状态。娱乐和战斗竟然可以同时存在着,这深深吸引他。
所以上网这件事若有平衡点,也恐怕就是骑独轮车的那种,不断调整,在挣扎之中维护出来的前进力。在那里,也有娱乐和战斗必须同时存在的景况。
2保持警觉
在美国念书,越来越离不了网。
几乎每天,我不再能告诉孩子说:“关掉网络,等功课做完再开!”因为某一个科目的功课,就是到YouTube去看一个短片,学习记录,或是到某个网站去,接受测试。
等上了高中,社交网站也是学生讨论功课,为做团队报告跟同学开会,一起准备考试的空间,这不是我们单方面可以命令儿女“没有必要,就打电话,不然请同学来家里!”就能解决的问题。
连做父母的我们,都会为了查看电子邮件,而不小心踩到链接,而落到“十个你死前不能不去的地方”,或“十二种你没吃过会终生遗憾的西点”这般抓住自己眼珠子不放的网站去,拔不出来。何况是孩子们?
而你当然可以试试“网络禁食”,打定主意一整个礼拜把“脸”蒙起来,不看人也不让人看到。
空气清新?是!时间变多了?是!但等到了周末,整个人已像去了火星度假,世界安静到让人发毛,不知道主耶稣是不是已经再来了?!
上网,就如同坐上独轮车,随时有失衡的可能,因此父母一定要让儿女知道,没有一个上网的方法绝对安全,昨日熟悉的网络途径,可能成为今日的陷阱,去年建立的上网习惯,并不保证今年不会成瘾。
保持警觉,注意失衡征兆的出现,随时调整,是最基本的上网动作。
这样听来上网变得好像在战场上奔跑,不小心就会踩到地雷,岂不太累人了?有必要这么紧张吗?
其实再来看看会骑独轮车的人,他们把自己放在随时可能失衡的状态中,为什么还乐此不疲?
原来,练独轮车迫使他们的身体、小脑及各部位必须学习搭配合作,体力和 智力都接受操练。并且为了承受这样的操练,必须有耐性和受挫力。更重要的,是当他们发现自己可以在失衡的威胁下平衡前进时,驾驭的信心使他们得到一种真正的自由,不是放任无界限地摆布独轮车,而是有节制地使用独轮车。
我也相信学习正确地使用网络,是身体、情感、心灵都要彼此协调搭配,当身体累的时候,不能由情感扯着继续在网上奔驰;当心灵空间被剥夺时,身体情感要合作先踩刹车。这种学习的过程本身,应该对我们都很有益处。
但我不会让儿子自己一个人,在昏暗的角落里学习独轮车,任他自己摔跤,受挫,却毫不关心。
我在,虽然不会老扑过去救;我在,毕竟他才起步,我需要知道他的基本动作够正确,不是任他自己瞎蒙着猛摔。
你呢?孩子在网络遨游时,你会在吗?
3充满未知,所以迷人
似乎很多迷人的东西,都带着一些失衡的可能性。


孩子有平路不走,就喜欢走在人行道旁,高起矮墙的边缘上,走不快,身体摇摇晃晃,随时有掉下来的可能,但他们就是喜欢,因为战胜失衡的感觉——很刺激,也很有成就感。
很多青少年都知道抽烟喝酒的坏处,但他们想要尝试,除了同伴压力,其实还有那暗藏的危险,刺激他们想要证明:我可以做,但我不会做过头。
成人世界害怕的未知,对孩子来说却浪漫,尤其那些从小被保护惯了的孩子,未知,在他们眼中是探索、冒险、惊喜和征服。
网络,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未知的地方。
有的人在未知里走迷,就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4
网络成瘾
失衡的感觉本来是一种身体本能的保护力,每次一倾斜,我们就被提醒:大事不妙了,该调整,该改变。失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习惯失衡后,把不平衡当成新的平衡。
把不平衡当成新的平衡去享受,就是瘾。
我看过一些对已经有严重网瘾的青少年的访问,他们都不认为自己有瘾,只认为拥有一种正常的,无害的偏好。
亚洲这几年扬起网络沉迷的尘埃,有高科技开过的地方,就风沙满天到让人睁不开眼,泪直流。
最严重的是全力发展网上游戏软件的韩国,十八岁以下,包括儿童和青少年中,高达30%有程度不同的网络沉迷征兆。而中国的状况也挺严重,几年前的估计,就已有将近15%的孩子沉迷网络,到家长完全束手无策的地步,为此,造成了至少有两百五十个戒网瘾中心,遍地开花。
回顾在2008年中国发布出来的“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中,曾有一项是用一个人上网时间一天超过六小时,一周超过四十小时,来判断是否有网瘾3。但不到十年间,这标准已经不合用。如今网络已经似河,流到现实生活的每个层面:孩子放学回家后就立即开网,查看每一堂课的功课和成绩要上网;做功课要上网;跟同学讨论在网上;找资料在网上;看日历在网上;整理行事历在网上;听音乐在网上;连需要买本书都要上网订购。在美国上学的高中生常态,就是每天到晚上睡前,把网络和灯一起关上。
生活,不再是网上网下的二分法,而是现实和网络成了左右手,紧紧相扣,时间多寡已经不能直接显露沉溺与否。很多父母都告诉我:“每天电脑都开着,也不知道是在做功课,还是在干吗!”
根据哈里斯互动的调查,这个世代的学生上网时,53%边听音乐,40%边听电话(网上社交通讯 ,如脸书、微信、Skype等),39%边看影片(YouTube),24%边做作业。
难怪,就因为无法完全了解连于网络的生活实况,当许多父母发现不对劲时,儿女通常都已经深陷无法自拔。
当然,也有另一个极端,是从第一代网络原住民的父母眼中看过去,儿女那种被“一网打尽”的生活,就是成瘾,没啥好讨论的!
“不然是什么?”他们问。
家里行事历一大堆何必要用谷歌网络日历(GoogleCalendar)?有电话不拿起来讲,何必网上聊?有表不戴,有字典不翻,网上的就特别好用?
什么是网瘾?对这群有意识以来, 生活就被网罩住的新世代来说,怎样叫作上网太多?网络生活失衡?
由于网瘾的专业研究不断在更新,从“网络成瘾”,渐渐改成“网络沉迷”或“强迫性上网”,成天挂网上的人,究竟只是主动选择的生活方式?或是无可控制的瘾?随着网络与生活越靠近,这些都越难以划分。
于是——也造成身为“网络移民”的父母和“网络原住民”的儿女之间争吵不休。
对孩子的网络生活,我们究竟应该怎样介入和不介入,才能够在配合科技脚步的前提下,保护孩子不致将失衡的生活误为常态?
先从理论着手,目前专家普遍同意,网络成瘾者通常会出现的状况包括:
1. 强迫性:不能克制上网的冲动;当父母强制断网时,孩子会明里暗里不择手段地达到可以上网的目的。
2. 戒断性:不能上网时出现了身心症状;真的不能上网时,孩子的情绪变得非常焦虑,身体残弱好似生病,甚至吃不下睡不着,无法正常生活。
3.耐受性:上网的欲望越来越不能满足,所需上网时间越来越长。
4.因为上网,而无法正常生活,无论在时间管理,健康,或人际都受到负面影响。
观察,交谈,再观察,把以上这些征兆告诉孩子,让他们也学着自我反省。然后,还有更重要的一步,爸爸妈妈们,扪心自问:我——是这样的人吗?
5
网下生活的失衡
走出理论,网络问题的根,总是深植在现实土壤中。
其实多半孩子远在网上生活失衡以前,都已经先在网下生活失衡。
在记录中国戒网瘾中心的影片《暴走的青春》里,当一个孩子被问到为何如此沉迷网络时,他回答:“因为现实生活里的人都很虚伪!”“我觉得网上的人还真实一些!”
那话很利,跟他脸上的稚气毫不搭嘎。
我叹息:这孩子啊!恐怕在网上迷路以前,已是世上某个角落里,蜷着身子孤单地颤抖着的,一只被忽略的小猫。
怎样的人会把虚拟世界看得比现实世界更真实?
难道真的是网络对他撒了个大谎,下了迷药,骗得他头昏脑胀,真假不分吗?
或者,是他在网下的现实生活里先失去了平衡,才以扭曲的视野,去毫无忌惮地,拥抱虚拟世界的诱惑?
看起来,所有网络失衡的检测,真的要从网下生活拆解起。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