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早教>学前教育>教案>五月天,三大绘本陪孩子走进生命教育

五月天,三大绘本陪孩子走进生命教育

2016年05月23日 10:52出处:亲亲宝贝网作者:亲亲宝贝网阅读次数:55
五月天,是春天的尾巴了。有时间就陪孩子读一读关于生命教育的绘本吧。带孩子听一听花开的声音,花落的声音,或者就在孩子的额头轻轻一吻,也许就在是孩子的心灵种下了一颗爱的种子。
不久前一天,带开心散步,院子里的泡桐树下,掉下来很多花朵,有的已经开了,有些还没开。
我牵着开心从树下走过时,开心使劲拽我,“妈妈,这边,这边……”我突然意识到,开心是不想我踩到地上的花朵,想领着我绕道走。我突然间很感动,也很惭愧。那条路很窄,每天有很多车辆和行人经过,花朵很快就“零落成泥碾作尘”,唯有小孩子的赤子之心,才可以抱着对美的最单纯的信念去关心这些娇弱的生命。
在大自然中,种子、花和果实是一个生命循环的过程,而花是整个循环中最灿烂的部分,因为我们看到花,会想到生命的绽放,会想到我们自己的生命状态。从花的身上,我们看见美和善意,看见生命的顽强与力量,也最易让人感怀生命的短暂。花的绽放,其实是把它生命中最美的部分释放出来,就像我们做父母的把最好的东西给孩子一样。
五月天,是春天的尾巴了。有时间就陪孩子读一读关于生命教育的绘本吧。带孩子听一听花开的声音,花落的声音,或者就在孩子的额头轻轻一吻,也许就在是孩子的心灵种下了一颗爱的种子。

《种子得到一个吻》—— 一个爱的吻,接下来所有的事情都变得不一样了

故事的开头很可爱,也很有意思。一颗小种子得到了一个吻,就活了过来,“哒哒哒”跑走了,接下来会有很多奇遇……看到这里,我突然想到,植物与人其实是相通的,种子得到吻很开心,就像大力水手吃了菠菜一样有力量,恋人接吻会使大脑分泌大量多巴胺,从而更加愉悦,同样,孩子也会因为父母的吻而充满自信和愉悦感,要想宝宝快乐、聪明、自信,爸爸妈妈不能吝啬自己的吻。
种子带着脸上的红嘴印,一路奔跑,路上遇到了小种子、大石头、小嫩草、小松树、小青蛙……他们一起跑了很久很久,跑过高山、跑过河流、跑过低谷……来到一个小茅屋前,种子突然觉得好冷,就钻进了泥土睡觉去了,大家也纷纷找地方睡觉去了……哈,真像《阿甘正传》的情节。
故事的结尾颇为精彩。一只小熊拿着一颗小坚果从小茅屋走出来,正好遇上小花苞“啪”的一声绽放了,一个红红的吻飞出来,正好落在了小熊的脸上。小熊醉醉的、晕晕的,忍不住亲了一下手里的小坚果。接下来的故事大家都应该知道了。下一个美好的循环又开始了。
这真是一个会编故事的作者。他用了一个很好的意象来表达生命——果仁。坚果的外壳坚硬,但内里的籽却很柔软。我们通常称之为“仁”。这种果仁可以发芽生长,生命从此开始成长。大家知道,“仁”在传统儒家文化中也是很重要的字眼,代表一种品格,如仁慈、仁爱之心,同情心,友爱……这些都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善意,是人类最本质也是最珍贵的品质。从某种程度说,善良和仁爱,是种子和孩子与生俱来的品质。父母要做的,是去呵护。
任何一种生命状态都应该受到尊重,不管是植物、动物还是人类。有时候我越来越感觉到,我们从孩子身上学到的更多。我们经历了过多的世俗争斗之后,会慢慢失去最单纯的善良,但“大仁者不失其赤子之心”,就像我之前提到,当我看见开心对较弱的花朵那样执着地保护时,我也应该跟着这样一颗童心走。

《走进生命花园》——认清生活的本质后,依然有爱和勇气

这又是一趟奇幻之旅。一个孩子坐在自己的岛上,一边看着世界,一边思考……应该把军人的长枪画成小鸟的树枝和牧羊人的笛子……他看见了暴力、饥饿、忧伤、自私、贪婪、环境恶化………他希望一切都能美好:没有眼泪、水流清澈、杀戮的枪支能变为树枝让小鸟儿栖息......这是最后一次,孩子在他的岛上看这个世界,然后,他决定……出生。
故事的结尾是点睛之笔,对整个情节都是颠覆性的。绘本中的明亮色彩与苍凉文字形成鲜明对比。这并不是个高深的故事,它的情节很具体,文字很细腻,有着诗性与理性的统一。故事告诉我们,在真实的世界,是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交织在一起的。但我们依然要心存善念,相信爱,捍卫尊严,追求独立……
这个孩子的决定告诉我们,即使世界如此不堪,也毅然要来到这个世界,因为我们心中还有希望。我们活着,不是因为我们对这个世界不切实际的期望,不是因为我们被选择,而是因为我们想要让森林布满诗篇,让大海复归清净,让忧伤从人们脸上消散,让人们知道他们被爱。我们可以通过努力一点点地让世界变美好,让生命绽放出美丽的光彩。
这个故事其实并不高深。大到生命的意义,小到生活的道理,都有相同之处。就拿孩子犯错来说,家长往往会生气、责怪,会这样警告孩子,“你再这样,妈妈不喜欢你了。”让孩子感觉到爱是不可靠的,长此以往,孩子会缺乏安全感,缺乏信任和勇气,在面对挫折时也更容易放弃。
对家长而言,看待孩子与看待生活,其实都一样。接纳孩子的错误,跟接受生活的低谷一样,不是都要有接纳之心吗?所以爱孩子,最好的就是接纳他,陪伴他,相信他。亲子如是,恋人亦如是。不是因世界的美好,才爱它,而是在知道了世界的本来面目后,依然爱它。同理,生命的意义就是在于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有生活的勇气。

《桃花源的故事》——允许孩子的心灵出走

这部绘本的原型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由日本的绘本之父松居直改编、中国的绘本大师蔡皋配图。《桃花源记》在中学是一篇必背课文,可见其文学地位。陶渊明讲这个故事,是用当时最直白、最浅显、最自在的方式,像绘画中的白描,或者影视中的纪录片,没有修饰,没有教条,而是一个梦境般的故事。
故事讲一个武陵的捕人,顺着溪水去捕鱼,忘记了路途的远近,只好沿着一条河前行,忽然看到山中有一个缺口,就丢开船从这个缺口走进去,暮然间发现了一个桃花满园的世界。这里的居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恬静闲适生活。大家看见这个异乡人,纷纷问他来处,邀请他在家吃饭饮酒,他觉得自己像生活在仙境当中。当他离开这里,等过一段时间去寻找,却再也找不见了。
文中有“忘”和“忽”字,讲的就是一种生命状态。人们陶醉于某件事,会经历一个忘我的过程。这一时刻,这一过程,可能会深深地烙在我们的生命世界。比如,四月的教室外有一树树的花朵,孩子们的注意力容易被窗外的景色吸引,这时,他可能会进入一种忘我的冥想,忘记听课,忘记作业,忘记老师和同学,但正当他进入到自己的生命状态时,美的东西才可能进入,享受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所以,有时当我们看见孩子正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请不饶打扰。
我们应该允许孩子的心灵出走,允许他们去寻找自己的桃花源。这其实是一种放松心情的最自然的生命状态。这个出走,不是一去不回,不是退缩隐藏,而是为了更好地回来,更好地圆满自己,让孩子成为一个心灵自由的人,能够独自消解寂寞的人,能够在生命的长河中掀起波澜的人。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