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带儿子看了迪斯尼最新推出的动画电影《奇幻森林》,这部改编自英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吉卜林的《丛林之书》(The Jungle Book)的电影,用逼真的3D效果和小主人公精彩的演绎,带给我们一次次视觉震撼与心灵冲击。儿子目不转睛地紧盯屏幕,小手心被汗水浸湿。
观影结束后,儿子依然久久沉浸在电影的场景中。回家的路上不断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不断地考验我这爸爸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其实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童话,更像成人世界的缩影。炫酷的画面背后,带给我们的是:强权的压制、法则的遵守、另类的排斥、美丽的欺骗……就如同前不久《疯狂动物城》一样,小朋友被绚丽的画面和搞笑的情节所吸引,而他们的家长却被更深层次的内容所冲击。
在儿子的若干问题中,关于“法则”的问题让我最难回答。
“爸爸,影片最后,毛克利为什么又不按照黑豹的法则,跑到树上去了?”
“毛克利犯规了,可是他赢了,没有被黑豹抓到!”
“丛林法则要不要遵守?”
“为什么让他远离火,后来又让他用火呢?”
这些问题,使我有点招架不住。我们是不是要把社会现实跟懵懵懂懂的孩子一一道来,还是“道貌岸然”地向孩子继续阐释所谓的“丛林法则”?
当毛克利遵从狼群的法则,听从黑豹的教诲,却用奋力的奔跑换来了一场失败;而当毛克利打破“丛林法则”,使用人类的方法战胜老虎之后,不但获得了胜利、还赢得了尊重。同样的主人公、同样的环境,不同的结果,问题的关键在于规则。让人,按照狼群的法则去战斗,必输无疑。而当他使用人类的思维方式,充分利用技能和工具,就可能获得胜利。
我问儿子“这部电影里,你最喜欢谁?”
“我最喜欢棕熊巴鲁!”
“为什么是他?”
“棕熊巴鲁很快乐,毛克利跟他在一起很开心!”
我突然想起,整部电影儿子都很紧张,唯有毛克利跟棕熊巴鲁在一起的时候,儿子的情绪和身体才松弛了下来。棕熊巴鲁为了能够吃到蜂蜜,花言巧语地忽悠毛克利为他上悬崖,忍受蜜蜂的蛰痛。棕熊巴鲁的做法是毛克利的导师黑豹所不屑的行为,因为他总是多多少少地违反丛林法则。然而恰恰是棕熊巴鲁诱导毛利克突破规则,极大激发了毛克利的创造力,给予了他挑战自己的信心和不断开拓的勇气。回想电影剧情,毛克利的笑容和自信只有在遇到棕熊巴鲁时,才逐渐绽放开来。一正一反,亦正亦邪,我们是不是可以思考一下,孩子应该在各种前人制定的条条框框中去成长?还是在我们的鼓励中去尝试、去突破?
我们一面吐槽这个国家缺乏创造力,又一面在孩子的教育中不断强化各种规则和秩序。诚然,社会规则必然有其存在的价值,但是否有必要要求孩子无条件地遵守一些本不属于他的法则,禁锢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家长作为最了解自家孩子的人,是不是可以帮助孩子去甄别一下各种法则,选择更有利于孩子成长和发展的环境,从而保护、激发、促进孩子的个性发展。作为家长的你是否做好了让孩子突破“法则”的心理准备?或许下面几个建议会给您一点启发:
一、帮助孩子选择适合他成长的土壤。电影中毛克利恰恰就是脱离开抚养他成大的狼群后,才发挥出自己的潜质,创造一次又一次丛林奇迹。孩子的培养需要因地制宜,家长的责任就是帮助孩子找到适合他成长的土壤,而根植于这片土壤上的法则是有利于其发展的。
二、帮助孩子建立突破自我的信心。影片的最后,毛克利依然跟小狼们赛跑,可他每次踏下的一步都充满了自信,整个过程中他的脸上始终洋溢着胜利者的笑容。没错,他就是一个胜利者!孩子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从弱到强的过程,就如同他的身体从小到大的过程一样,在这一历程中,他必然需要在每一个新的阶段去建立更强大的信心,需要获得不断给予肯定,为登上一个更高的台阶提供更有力的心理支撑。让他相信自己可以做到,那么他距离实现自己更高的目标就更近了一步。
三、给孩子适度自由的发展空间。毛克利在棕熊巴鲁的启发下,把他的聪明才智发挥的淋漓尽致,注意啊,灰熊巴鲁可不像导师黑豹那样事无巨细地给予毛克利各种教导。一颗小苗长成参天大树需要更多的空间,有的空间是我们这些园丁家长无法预知、预判的,相比一直告诉孩子各种条条框框而言,不如告诉他一条不能触碰的底线,留给他更多可能的空间,可能更有利于其成长。
四、家长也需要突破自我的舒适区,以孩子成长为着眼点。毛克利跟灰熊巴鲁在一起的各种行为,直接导致黑豹的各种看不惯,而当黑豹看到毛克利的勇敢担当和能力展现后,又不由地默许点头。如果你希望孩子去尝试你所未曾想到、做到的事情,当然他的思想和行为将会不断地对你进行挑战,或许会颠覆你长期认同并坚持的法则。家长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足够的心理素养,去接纳他带给你的各种惊喜、各种意外、各种可能……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