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要谴责宝宝的行为
宝宝刚出生的时候,是没有自我的,随着宝宝的成长发育,他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占有属于自我的物品来区别自己和他人,当物品完全属于他的时候,他才能感觉到“我”的意思,这也是宝宝自我意识的诞生,所以当宝宝,不喜欢与小朋友分享玩具,对自己的东西看管的很紧,妈妈们不要去谴责他的行为,也不要给宝宝贴上自私的标签,给宝宝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2、鼓励宝宝表达自己的意见
当宝宝处于自我敏感期时,不要在意宝宝是否按照你的意见去做事情,妈妈们应该鼓励并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让宝宝能够认识到我已经长大了,有权利决定自己的事情。让宝宝们自己尝试事情,不要给予干扰,让宝宝在做的过程中,认识生活的真理。
3、帮助宝宝与人分享
很多妈妈会发现,2岁左右的宝宝,很喜欢抢小朋友的东西,其实这是自我意识觉醒的时期,爱抢小朋友的东西也是很常见的现象。如果宝宝喜欢抢玩具,不要妄加评论。
1、自我意识敏感期是儿童所有敏感期中最重要的,是孩子未来构建人格最早期的映射,因为孩子未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他未来的内心是不是很强大,都源于自我意识敏感期的形成。
2、自我意识敏感期的最常见表现是,孩子开始认识到“我”与外界的区别,有意识区分“我的”和“你的”之间的界限。我们会发现,孩子好像突然从某一天开始,不再向以前那样,大人说什么都听,说什么都答应,要么点点头,而是开始说“不”,开始表达“我”的想法,“我”的意志,开始意识到哪些行为可以“我”来决定。甚至如果发生不符合他心意的事情,就会大哭大闹,表现出来一副“自我为中心”的样子。
3、自我意识敏感期对有些孩子,会出现比如打人、咬人等现象。此时的“打人”或者“咬人”,与恶意主观伤害无关,对孩子来说,不是打人或咬人的意思,是“排除”的意思,孩子认为我不同意你,你所做的我不高兴,我不愿意,“我”和“你”不一样,所以我要“排除你”,我就用手打你或者用嘴巴咬你。这个时候,在老师或家长的引导下,孩子会明白可以通过其他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一段时间(一般在几个月)之后,这个敏感期表现就会自然过去。
4、自我意识敏感期还有一种表现,就是孩子总是说“不”。你问他吃饭吗,不;喝水吗?不;去厕所吗?不。其实,那个时候他不是真的不吃饭、不喝水、不去厕所,你给他饭,他照样吃,但嘴里依然说“不”。其实孩子通过这种表达,来建立“我”的概念,来表明“我”和你是有差别的。此时不要和孩子较真,而是让他自然度过这个敏感期。
5、自我意识敏感期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表现,就是孩子不愿意分享。许多家长会认为这是孩子自私,至少这样做不是一种美德。其实这与自私、与美德无关。这时孩子已形成了清晰的自我认知,他要区分这是我的,那是你的。甚至小一点的孩子,会把自己看到的喜欢的东西都认为是“我的”,这也是孩子刚刚建立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
1、父母的心态和示范
父母及其他家人的心态一定要端正、平和,正确理解和认识宝宝所处的成长阶段。父母和家人对彼此的态度、行为,直接影响了宝宝的行为和个性。所以我们在看待敏感期宝宝的各类行为时,也需要反思自己与家人的行为和态度。
2、巧妙使用手语
教会宝宝一些手语,比如“等待”和“不能这么做/Nono”的手语。这些手语,对宝宝在家和在外的行为都能起到很好的引导效果。
3、时间观念的建立
给宝宝买一个数字大的玩具手表,在宝宝在外玩耍时,提前告知指针指向时间,和结束玩耍时指针指向时间,在结束时间之前10分钟和5分钟,分别提醒一下宝宝看表。离开之前,跟所有的玩具、游乐设施、小朋友和陪同的大人说再见/bye bye,开开心心地回家。
4、理性面对攻击性行为,避免以暴治暴
家人之间不要玩拍打的游戏,或者以拍打示亲昵,宝宝会以为拍打是一种示好和获取关注的行为,进行模仿。在外活动时,遇到拍打人的孩子,或者打骂孩子的家长,尽快将宝宝抱走,因为她所看到的一切,她都会模仿,时效惊人。
5、多带宝宝到公共场所玩耍,多接触其他小朋友,利用每一个机会,对宝宝进行示范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也是可以进行短暂的互动、友好的交往以及一定程度的分享的,包括一起玩玩具、玩沙玩水、玩滑梯、分享食物、互相帮助等等。培养规则,时间观念也是可以在这个年龄段开始逐步进行和实现的。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