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勘比迈",是傣语,意为傣历新年。由于傣族群众在欢度新年佳节时,要举行别具特色的泼水活动,相互泼水祝福,因此其他民族便称这个节日为泼水节。
关于傣历新年(泼水节)的来历有一个伤感的民间故事,传说人间的气候本来由一位名叫捧玛乍的天神掌管。他把一年分为旱季、雨季、冷季,为人间规定了农时,让一位名叫捧玛点达拉乍的天神掌管施行。捧玛点达拉乍自以为神通广大,无视天规,为所欲为,乱行风雨,错放冷热,弄得人间雨旱失调,冷热不分,苗枯死,人畜遭灾。有位叫帕雅晚的青年,以四块木板做翅膀,飞上天庭找到天神英达提拉诉说人间的灾难。帕雅晚欲到最高一层天去朝拜天塔——塔金沙时,不慎撞在天门之上,一扇天门倒塌,将他压死在天庭门口。帕雅晚死后,天王英达提拉开始用计惩处法术高明的捧玛点达拉乍。他变成一位英俊小伙子,扮装去找捧玛点达拉乍的七个女儿谈情。七位美丽的妙龄女郎同时爱上了他。姑娘们从小伙子的嘴里了解到自己的父亲降灾人间之事以后,既惋惜又痛恨。七位善良的姑娘为使人间免除灾难,决心大义灭亲。她们想尽办法探明了父亲的生死秘诀。在捧玛点达拉乍酩酊大醉之时,剪下他的一束头发,制作一张“弓赛宰”(心弦弓),毅然割下了为非作歹的捧玛点达拉乍的头颅抱在怀中,不时轮换,互用清水泼洒冲洗污秽,洗去遗臭。据说这就是人们在新年期间,相互泼水祝福的来历。
传说,傣族家乡美丽富饶,人民丰衣足食。后来,来了一个火魔,整日横行霸道,为非作歹,把傣族家乡变成酷热干旱、五谷不生的地方。人民对火魔恨之入骨,千方百计想消灭它。
火魔接连抢了7名年轻美貌的傣族姑娘。其中最小的姑娘叫依香(也有说叫南粽布的),她骗取了火魔的宠爱,在傣历六月的一天陪火魔饮酒。当火魔喝醉了的时候,侬香故意吹捧火魔的本领说:“你什么都不怕,真了不起。祝大王千秋万岁!”火魔喝醉了酒,得意忘形,脱口而出:“我什么都不怕,就怕一样:怕我自己的头发丝勒住我的脖子。”浓香趁火魔醉得酣然大睡时,乘机从火魔头发上拔下一根头发,把火魔的头勒下来了。正当侬香惊喜交集的时候,那魔头却似一团火球,滚到那里烧到那里。侬香大声呼叫,六姐妹急忙赶来,七手八脚把魔头提起来。说也怪,魔头一离地,火就灭;一着地,火又起。于是七姐妹只得轮流抱住魔头,不让它落地。魔头滚烫,大家只能不停地泼水降温。她们一人抱一年,直到7年以后,魔头才死去。
七姐妹为民除了害。从此,傣族人民为纪念她们的功劳,每年傣历六月都要举行泼水节,庆贺打败妖魔的胜利。年轻人放鞭炮、赛龙船、载歌载舞,持续三四天。这个民间传说,反映了人类战胜旱灾、祈求丰收的愿望。
相传在很久以前,金沙江边一个聚居在密林深处的傣族村寨,因树林起火,村民处在被大火吞没的危难之中。一个名叫李良的傣家汉子,为保护村庄,不畏危险,冲出“火网”,从金沙江里挑来一桶桶江水,泼洒山火,经过一天一夜的劳累,山火终于被泼灭。村民得救,李良因为劳累流汗流干了,渴倒在山头上。于是村民打来清水给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后来,李良一头扑到江中,变成一条巨龙,顺江而去。有的人说,他变成了一棵大树。傣族人民为了纪念李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每家房屋清扫一新,撒上青松叶。并在选定的江边或井旁,用绿树搭起长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满厚厚的松针,两旁放上盛满水的水槽。午间太阳当顶时,众人穿行于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洒身,表示对李良的怀念和对新年的祝福。
传说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他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他身有魔法,落在水里漂不走,掉在水里烧不烂,刀砍不烂,枪刺不入,弓箭射不着。他自持法力过人,傲慢自大,整天横行霸道,为非作歹。那时,天有十六层,他就成了其中一层的霸主。他对人民欺压掳掠,无恶不作。他已经有了六个美丽的妻子,但哪一家若有美丽的女儿,他都要霸占为妻。有一次,他看到人间的一个公主名叫婻粽布的,长得比他的六个妻子都漂亮,于是,他又把她抢来,作了他的第七个妻子。
有一年六月,正是人间过年的那一天,魔王为婻粽布贺年,招来了魔臣魔将,在宫中饮酒作乐。酒过三巡,宾主都已经醉醺醺的了。婻粽布乘机对魔王称颂道:“我尊贵的大王,您法力无边,德行高尚,凭着您的威望,您完全可以征服天堂、地狱、人间,您应该做三界的主人。”
魔王听了洋洋得意,沉思了一会儿,转过脸对爱妻说:“我的确能征服三界,我的弱点是谁也不知道的。”婻粽布接着又问道:“大王有如此魔力,怎么会有弱点?”魔王小声回答:“我就怕别人拔我的头发勒我的脖子,这会使我身首分家,你可得经常看着点儿。”婻粽布假装惊讶的追问:“能够征服三界的大王,怎么会怕头发丝?”魔王又小声的说:“头发丝虽然小,但我的头发丝却会勒断我的脖子,我就活不成了。”
婻粽布听了以后,暗暗打定主意。于是,她继续为魔王斟酒,直到酒席散尽,她又扶魔王上床睡熟。这时,她小心地拔下魔王的一根头发,未等魔王惊醒就勒到了魔王的脖子上。魔王的头立刻就掉到地上,头上滴下的血,每一滴都变成了一团火,熊熊燃烧,而且迅速往人间蔓延。这时,婻粽布赶忙把魔王的头抱起来,大地上的火焰也就熄灭了,可头一放下,火又烧起来了。于是,六个王妻也都赶来了,她们轮流抱着魔王的头,这样火才不再烧起来。
后来,婻粽布回答人间,但她仍就浑身血迹,人们为了洗掉她身上的血迹,纷纷向她泼水。血迹终于洗净了,婻粽布幸福地生活在了人间。 婻粽布死后,人们为了纪念她,在每年过年的时候,就相互泼水,用洁净的水洗去身上的污垢,迎来吉祥的新年。
好久好久以前,勤奋勇敢的傣族人就在澜沧江边定居下来。
他们打鱼狩猎、唱歌跳舞,生活得像孔雀一样自在,像菠萝蜜一样的甜。但是掌管着那一带地方的汉官,是一个暴虐的坏家伙。他像一头贪婪的豹子,瞥见什么都眼馋。为了满意他那永远也满意不了的欲望,定下了很多苛刻的法令:傣人捕了鱼,要把鱼身子交给官府,自己只能吃鱼头和鱼尾;傣人打来野兽,要把肉交给官府,自己只能吃骨头和肠肚;兽皮分三等,官府的大官要第一等,小官要第二等,最差的留给猎人;傣家的姑娘必需先到官府服役三年才准出嫁,假如谁不听从法令,轻则赶出坝子,重则杀头。从那今后,傣家人的生活就苦起来了,再也听不到小伙子的口弦,姑娘的歌声,就连孔雀都不敢到江边来了。时间长了,傣家人实在无法忍受贪官的压榨,纷纷脱离了漂亮的澜沧江,逃出了坝子,在高高的悠乐山上,莽莽的密林中,过起“野果果腹天当房,抱着火种窜大山”的悲惨生活。
过了很多年之后,诸葛亮带兵来到这里,在茫茫的大丛林里迷了路。合法这时,他们碰见了傣家最勇敢的猎手岩肯。诸葛亮把岩肯喊到眼前对他说:“你假如能把部队引出迷途,我会重重地奖赏你。”早先,岩肯看到这些汉人心里又恨又怕,他装聋作哑,说什么也不给汉人带路。诸葛亮一眼就看出了岩肯的心事,他不发火,也不气愤,热情地请岩肯住进军营,好酒好肉地款待着他。几天之后,岩肯慢慢发现这个身穿画着圆圈圈大袍子(后来他才知道那是“八卦衣”),头戴像用几块木板拼起来的、见棱见角的帽子,手里摇着鹅毛扇的汉官和善可亲,并不像澜沧江边的那个贪婪的大官。他的心开始有些活动了。于是,他又细细观测了几天,确实证明确这位汉官是好人之后,岩肯终于把诸葛亮的部队引出了迷途。
诸葛亮是个说话算话的人,当他们走出迷途之后,一定要奖赏岩肯。岩肯推辞不过,只好说:“汉官老爷,我们傣人不爱金,不爱银,只想在漂亮的澜沧江边,靠自己的双手,换来菠萝蜜一样甜美的生活。但是,掌管那边的汉官却把我们逼得……”说到这里,岩肯心酸地哭了。
诸葛亮听罢岩肯的话,闭起眼睛,用鹅毛扇敲敲帽子,然后对岩肯说:“你去把傣人都喊到坝子里去吧,我自有措施让你们安生。”
岩肯谢过了诸葛亮,兴冲冲地跑进丛林,把所有的傣人都喊下了山。当他们来到坝子里时,诸葛亮已经杀了那个贪婪的汉官,破除了苛刻的法令,从新委派了最聪明强干又清廉奉公的汉官。于是,傣家人又在江边搭起了草棚,过起了打鱼狩猎、唱歌跳舞的幸福生活,连祥瑞的孔雀也飞回来为他们祝福。
正是布谷鸟叫起来的时候,诸葛亮巡察江边的地形,来到岩肯的草棚,他关心地问起傣人的生活。
岩肯兴奋地说:“从来没这样好过,比菠萝蜜还要甜。不过,我有桩心事想禀告丞相。”
诸葛亮和善地问:“什么事情啊?”
岩肯说:“你们汉人的身体为什么那样强健,我们傣人为什么这样瘦弱呢?”
“哦--”诸葛亮闭起眼睛,用鹅毛扇敲敲帽子,思索了一阵说:“你告诉所有的傣人,明天都来你这里会合,我来教你们强健身体的措施。”
第二天一早,诸葛亮果真带着人马和很多金黄的颗粒(后来他们才知道那是“谷种”),来到傣人中间,下令每三个士兵领着一家傣人在坝子里拓荒刨地,教傣人扶犁踏耙,撒种插秧。到了秋天的时候,澜沧江边的坝子里铺满了金毯子一般的稻谷。后来,诸葛亮的汉兵又教傣人打谷舂米,使傣人有生以来第一次吃上了白生生、香喷喷的大米饭。从此,傣人也把种谷当成了主业,把大米饭当成了主食,渐渐地强健了起来,日子也就越过越甜美了。
后来,诸葛亮打了胜仗,平定了边疆要回内陆去了。傣人的男女老小含着眼泪,依依不舍地送了一程又一程,分手的时候,他们把最好的麂子干,最贵重的兽皮拿出来,捧到诸葛亮眼前说:“祥瑞的孔雀再美,也没有丞相为我们开出的稻田美;树上的菠萝蜜再甜,也没有丞相播种下的幸福生活甜;天上的星星再多,也没有丞相为我们做的好事多;高高的贝叶树,会永远记下丞相的恩义。”
诸葛亮说:“傣家的心情我领了,但是我能给你们留下什么呢?”
智慧的岩肯早就发现诸葛亮每做一件事情之前,都要闭着眼睛,用鹅毛扇敲敲帽子,然后定出巧妙的计谋。好像帽子里藏着无穷的聪明。于是岩肯试探地问:“丞相,能把你头上的帽子留下吗?”
诸葛亮想了想,说“好吧。”他摘下帽子,把几张小绸子条塞在帽子里,嘱咐道:“今后你们再碰到什么艰巨,就从帽子里拿出绸子条看看,那边面有战胜艰巨的法宝。”
又过了很多年,傣家的人口越来越多,大家都挤在江边又低矮又潮湿的小草棚里过日子。气候渐渐热起来了,太阳一出,晒得草棚像蒸笼一样,好多人受不住闷热病倒了。没过多久,整个坝子都覆盖上一层恐怖的瘴气,夺走了成百上千傣人的生命。就在这危难的关头,岩肯突然想起了诸葛亮临走时留下的话,他赶紧找来那顶帽子,从里面掏出一张绸条,只见那上面写着:“想命长,水洗沐;草棚矮,住高房。”智慧的岩肯拍拍头说:“对呀! 只有常洗澡才不会得病,住上高房才通风。洗澡倒还轻易,但是高房谁也没有见过,如何盖呢?”他赶紧找了九十九位老师傅,磋商了九十九天,最后大家商定根据诸葛亮帽子的样式盖。因为那帽子是聪明的象征,住进那样的高房,傣人会变得智慧起来。又过了九十九天,家家都盖起了和诸葛亮的帽子一样的高屋子,人们住进去又通风又凉快。再加上人人都养成了常洗澡、爱洁净的好习惯,很快就驱跑了瘴气,战胜了病魔。大家在洗澡时用泼水表示欢快。
——“泼水节”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一直传到了今天。
故事说到这里就算完了,假如谁不相信,就请到傣家的村寨去看看吧。当月亮升起的时候,你站在远处去看傣家竹楼,朦胧中,那见棱见角的楼顶,和诸葛亮的帽子相像极了。假如有人还不信,那你就爬在曼景兰缅寺旁的那棵几十丈高的贝叶树梢上去看,第九十九片贝叶上,确确实实记下了这件事。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