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裡,一个小朋友跑着跑着摔倒了,自己站起来拍拍手,妈妈紧张地凑上前,小心地捧起孩子的手,问:「哎呦,有没有受伤啊?红了!好痛对不对?宝贝,妈妈给你吹一吹,唿唿!」孩子本来没事,妈妈这麽大惊小怪,孩子也会跟着喊痛。
建议:本来孩子自己忽略的伤痛,在妈妈的过度关怀下,反而被放大了。有些父母面对这样的情况则会漠视,说:「没什麽大不了的。」这种做法给孩子正面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摔跤不是什麽大事,一笑而过。「伤在儿身,痛在娘心。」,这是人之常情,不过,就让这种「疼」留在娘心裡吧,孩子需要更坚强和乐观。
孩子喜欢吃虾,妈妈每次在剥掉虾壳后,就把虾肉餵给孩子吃。孩子把虾肉给妈妈,妈妈说:「你爱吃就都留给你吃。」孩子心安理得的继续享受妈妈的服好意。直到有一次,妈妈很随意地剥完壳后,把虾肉吃掉,谁知道孩子突然咆哮:「是给我吃的!」,大哭大闹逼着妈妈吐出来。
建议:只要孩子喜欢的,自己就假装不要,殊不知这样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只会造成唯我独尊、自私霸道的性格,将来唯恐很难与人相处、很难融入团体和社会,而且一旦遇到愿望不能满足的情况,就会心裡不平衡。
电梯裡妈妈带着漂亮的女儿,孩子在唱歌,一位奶奶笑问:「唱得真好听,你叫什麽名字?」小女孩有点害羞,没作声。奶奶接着问:「几岁了?」小女孩还是畏缩着不语。妈妈怕失礼,赶忙笑着回答:「叫○○○,今年4岁了。」奶奶点点头:「哦,好厉害啊,真会唱歌!嗬嗬。」
建议:妈妈认为孩子怕生,不敢跟别人说话,帮着「抢答」,其实这样做是剥夺了孩子发言的权利和成长的机会。你是越帮忙,孩子以后越胆小越不会主动表达自己。所以,不妨善意的提醒孩子:「奶奶在问你话哦,自己告诉奶奶好吗?」
小孩见妈妈在拖地,抢过拖把要帮忙,妈妈马上制止:「你都越帮越忙了,去旁边玩!」直到有一天妈妈喊:「就知道玩,真不懂事,快来帮我一下啊!」孩子头也不抬:「我不是越帮越忙吗?」妈妈本是一番「好心」,减少麻烦,但是却做了一件坏事!
建议:在孩子做不好的时候,如果自己承担,不给孩子学习和展示的机会,那麽在孩子有能力做好的时候,他也不会去做了,思维就养成惯性。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