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仙伦 朝代:宋代
原文:
重唤松江渡。叹垂虹亭下,销磨几番今古。依旧四桥风景在,为问坡仙甚处。但遗爱、沙边鸥鹭。天水相连苍茫外,更碧云、去尽山无数。潮正落,日远暮。 十年到此长凝伫。恨无人、与共秋风,鲙丝莼缕。小转朱弦弹九奏,拟致湘妃伴侣。俄皓月、飞来烟渚。恍若乘槎河汉上,怕客星、犯斗蛟龙怒。歌欸乃,过江去。
拼音解读:
zhòng huàn sōng jiāng dù 。tàn chuí hóng tíng xià ,xiāo mó jǐ fān jīn gǔ 。yī jiù sì qiáo fēng jǐng zài ,wéi wèn pō xiān shèn chù 。dàn yí ài 、shā biān ōu lù 。tiān shuǐ xiàng lián cāng máng wài ,gèng bì yún 、qù jìn shān wú shù 。cháo zhèng luò ,rì yuǎn mù 。 shí nián dào cǐ zhǎng níng zhù 。hèn wú rén 、yǔ gòng qiū fēng ,kuài sī chún lǚ 。xiǎo zhuǎn zhū xián dàn jiǔ zòu ,nǐ zhì xiāng fēi bàn lǚ 。é hào yuè 、fēi lái yān zhǔ 。huǎng ruò chéng chá hé hàn shàng ,pà kè xīng 、fàn dòu jiāo lóng nù 。gē ě nǎi ,guò jiāng qù 。
翻译:
我伫立在吴淞江边,又像当年东坡那样临流唤渡。看垂虹亭下,江水滔滔,叹古往今来,销磨了多少风流人物!第四桥畔,风景依然在,请问亭上吟唱过的坡仙今在哪里?他只把一首佳词、一颗爱心,留给沙滩上嬉戏觅食的鸥鹭。望远处天水相连,当碧云散尽,但见青山无数。听如鼓的潮声也渐渐远去,夕阳阳沉落,幕色如烟似雾。
十年来我在这里寂寞隐居,经常独立江边怅然无语。恨无人与我共品莼羹鲈鲙美味,同迎秋风。互唱互酬。轻轻弹奏红色琴弦,弹奏出虞舜的箫韵乐曲,想把湘妃引来作伴。可湘妃未降,江天空旷清肃。忽然一团云烟从江上飘过。皎洁明月飞来,光照洲渚。我好像乘着一只木筏,飞驰到天上的银河深处。又怕真的侵入斗牛星宿。把天河中的蛟龙惹怒,还是让我高唱舟人的歌吧,收起这些奇思异想渡过江去。
注释:
⑴贺新郎:词牌名,又名“金缕曲””贺新凉““乳燕飞”“貂裘换酒”等,双调一百十六字,上下片各十句六仄韵。
⑵吴江:即吴淞江,又名松江。它源于太湖,往东流经今江苏吴江、吴县及今上海的青浦、松江、嘉定等地,汇入黄浦江后东流入海。
⑶垂虹亭:在今江苏吴江县垂虹桥上,因桥得名。北宋苏轼曾携词人张先等在亭上置酒吟咏。
⑷今古:指今古人物。
⑸四桥:即吴江甘泉桥,一名第四桥。苏轼到吴江时曾写有《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词,词中有“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等句。
⑹坡仙:即苏轼,号东坡居士。
⑺凝伫(zhù):有所思虑和期待而久久站立。
⑻鲙(kuài)丝莼(chún)缕:鲈鱼脍和莼菜丝。此用晋张翰典。《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邀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⑼九奏:即九成。《初学记》:凡乐作谓之奏,九奏乃终,谓之九成。这里指演奏虞舜的箫韶之乐。
⑽致湘妃伴侣:引湘水之神虞舜二妃来作伴。
⑾欸(ǎi)乃:船歌。
赏析:
此词起句说作者伫立江边,像当年苏轼临流唤渡那样,又在这里呼船渡江。吴江依然滚滚东流,人事成古今,这个北宋的大文学家早已离开人世。“重唤”二字,表明时间的流逝,人事的变迁,隐含作者对景怀人的寂寞怅惘之感。这句用事自然,笔重意深,推出下面两句的感叹:“叹垂虹亭下,销磨几番今古!”垂虹亭下,江流不息,而在这里吟唱过、盘桓过的今古人物,亦随着流水而消失。两句境界苍茫,上与“重唤”呼应,下引所怀念的人物,结构上起统摄全篇的作用。“依旧四桥风景在,为问坡仙甚处。但遗爱、沙边路鹭。”尽是东坡“经行处”的第四桥边,风景依旧,而曾在江边呼渡,在亭子上吟唱过的“坡仙”如今不知在何方,所经之处只留下了仁爱。以上皆由苏轼《青玉案》词生发,既切合眼前环境,亦正好抒写对苏轼的怀念。一“唤”、一“叹”、一“问”,笔势几番跌宕,词意步步推进。下面笔势陡转,以舒徐的词笔,描绘日暮江天的景色:天水相接,茫然无际;碧云散尽,群峰远立;暮色苍茫,江潮渐落。这日暮江天之景,美丽而清冷,旷远而迷蒙,作者伫立其中,在思索,在感叹,在发问。字字写景,亦字字言情。一江天、群山、潮溯声、落日,无一不融进作者怀人的情思,处处透露出他的落寞怅惘的心境。
过拍之后,即转入对另一人物的怀念。“恨无人”三句用张翰归田之典。十年到此,无与为伍,像张翰那样淡泊功名、热爱山林的人再也找不到了。“恨”,憾也,表现他怀人之深切,写出隐居山林、无人作伴的孤寂,隐含世无同调的感慨。这三句承上片“销磨”句而来,词意又推进一步,主题至此而明朗。以下笔势腾飞,墨彩淋漓,终于唱出了词章的最高潮:“小转朱弦弹九奏,拟致湘妃伴侣。”今古人物既然杳无音信、现实中又无人可与为伍,于是作者想起了化作湘水之神的虞舜二妃:他轻轻地转动着朱红色的琴弦,弹奏出虞舜的箫韶之乐,想把湘妃引来作伴。箫韶奏罢,湘妃未降,江天还是那样旷远而寂寥。这时皓月当空,薄雾横江,水中的沙洲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显得朦胧而缥缈。云烟飘过,皓月如飞,照临江渚。在薄雾、月色、波光之中,在这个半透明而神秘的夜里,他仿佛也在升腾,他觉得自己仿佛传说中那个住在海岛上的人那样,乘着木筏,到达天河。他怕是真的顺流而上,侵人斗牛之宿,把天河中的蛟龙惹怒了。这七句笔飞墨舞,尤为精彩,把作者孤寂的心境表现得淋滴尽致,显示出他高度的技巧。云烟在月边飘流,故觉月“飞”。“飞”字,既从对面写云烟,也从正面写月亮,它将云烟、皓月、洲渚组成一幅灵气飞动的画面。最后以高歌过江作结,将江流、碧空、群山、皓月、烟渚,连同作者的琴音、浩叹和丰高瑰别的联想留给读者,让他们去细细回味。
这首词以唤渡开始,以渡江结尾,“销磨”一句,引出对古今风云人物的怀念,由“唤”而“叹”"而“向”而“恨”,进而奏萧韶而致湘妃,若乘槎而犯斗牛,层层挪展。另外,上片一怀人,一写景,下片一怀人,一想象,构思奇特,跌宕起伏。刘仙伦在南宋并非赫有名的大词人,但这首词确实堪当上乘之作。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