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早教> 行为心理> 行为习惯> 儿童社交敏感期

儿童社交敏感期

2022年03月21日 12:34 出处:亲亲宝贝网 作者:亲亲宝贝网 阅读次数:0
儿童社交敏感期,儿童人际交往敏感期;儿童社交敏感症,是指孩子对新环境或陌生人产生持续或反复出现的恐惧、焦虑情绪或回避行为。主要表现形式为:缺乏信心,声音沙哑,口吃,表述不清......

亲亲宝贝网早教栏目为您提供“儿童社交敏感期儿童人际交往敏感期”等行为习惯相关的幼儿早教知识。

  儿童社交敏感症,是指孩子对新环境或陌生人产生持续或反复出现的恐惧、焦虑情绪或回避行为。主要表现形式为:缺乏信心,声音沙哑,口吃,表述不清;躲避他人的视线;脸面发红发热,躯体紧张、僵硬;分泌大量唾液等。

  那天,闲着没事,在家里坐着。忽然,隐隐地听到有敲门声,开门却又没有人。就这样,从下午4点钟到4点半,一共发生了两三次。我先是怀疑自己是不是幻听,确定不是后,我决定弄个清楚。

  我悄悄地站在门后,透过门上的“猫眼”观察外面的情况。

  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向门前走了过来。这个小男孩我是认识的,他是隔壁邻居家的孩子,平时比较害羞,见了面也不会和邻居打招呼。不过,我知道,他的爸爸妈妈经常吵架,有时,为一些小事也会吵到要离婚的地步。而他家的家教也是非常严的,我不止一次听到他家里传出孩子的哭叫声,那是孩子又惹了祸,父母正在实施打骂教育。虽然,我觉得这样做过分了些,但由于属于别人家的私事,不好说什么,只是在孩子哭叫声过于刺耳时,才敲敲墙,示意他们,已影响到了我的休息。

  现在,这个孩子在我门外做什么呢?终于,他迟疑着举起手,轻轻在门上敲了两下,发出的声音,就像是一只老鼠,在门上轻轻搔着一般。我屏住呼吸,打开了门。

  “我,我”那孩子吓了一跳,看着我,什么也没说出来,就急匆匆地跑回自己家去了。

  我认为,这是他的恶作剧,虽然知道,告诉他父母,可能会让他挨打,但我觉得,如果让这孩子的行为继续下去,将会严重影响到我的生活。

  “对不起,”敲开邻居的门,我对孩子的妈妈说,“您家的孩子……”

  “噢,我让他去您家里借红酒开塞器。”他妈妈不好意思地笑笑,隔着门,我也听到了门内人声喧杂,“半个小时才回来,说您找过了,没有。”

  开塞器?!

  我愣住了,那个孩子没和我对话,更没提开塞器的问题。

  透过邻居手臂下的空隙,我看到,那个孩子正闪躲着目光,偷偷地看着我。见我向他看过去,他急忙转身,跑进洗手间,再也没有出来。

  “是的,我没有开塞器。”不知为什么,我竟然这样说,“不过,您的孩子蛮内向的。”

  “是啊是啊,”邻居心不在焉地回答着,看来正挂念着房间里的聚会,“您进来坐坐?”

  我拒绝了她的邀请。

  回到家,我把玩着红酒开塞器,脑海中却浮现出了邻家小男孩那种惊惧的神情:这个孩子,患的就是典型的社交敏感症。随着他的成长,长大后,将会是怎样的情形?我不禁叹息了一声。

  释意:儿童社交敏感症,是指孩子对新环境或陌生人产生持续或反复出现的恐惧、焦虑情绪或回避行为。主要表现形式为:缺乏信心,声音沙哑,口吃,表述不清;躲避他人的视线;脸面发红发热,躯体紧张、僵硬;分泌大量唾液等。

  儿童社交敏感症如不能及时控制,就有可能发展成为社交恐怖症。儿童社交敏感症的发生大多与家庭环境有关。在这类家庭中,孩子从幼年起就不断遭受各种不良精神刺激的侵袭,或经常受到家庭成员的惊吓,或经常被父母打骂,这些不良刺激会严重阻碍儿童对正常社会交往的学习,破坏孩子的适应能力,使孩子逐渐形成自卑、敏感、退缩、逃避的性格特点。这种性格特点很容易遭受社交挫折,而社交挫折又进一步加重了逃避行为,最终形成社交敏感或社交恐怖症状。

  父母要做的事:

  ■断绝不良刺激,为孩子打造良好家庭及社会交往氛围,让他重新恢复自信、乐观的性格。

  ■让孩子独自与陌生人交往。先从身边较为熟悉的环境中的陌生人开始,渐渐向外扩展,让他体会与人交往的乐趣。

  ■让孩子明白,与人交往是件自然的事情,并以身作则,在与人交往时,诚恳而自然。

  ■如孩子在社会交往中遇到困难和挫折,让他自己去解决。

  ■和孩子一起分享他的社会交往经历,鼓励他良好而积极的行为。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