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移情:打哈欠传染可能是一种共鸣的情绪表达
有研究表示,打哈欠传染在亲人之间发生率最高,其次是朋友,然后是熟人和陌生人。而且,容易受到哈欠影响的人通常比较敏感,不太受到打哈欠的人往往比较理性、坚定。
2、暗示:打哈欠传染可能是一种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人类很容易受到周围信息的暗示,并把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一个人张大嘴打了一个哈欠,他周围那些不打哈欠的人也可能忍不住一起打起了哈欠。
3、模仿:打哈欠传染可能是大脑一种模仿行为
人类有倾向模仿他人的潜在机制。人类的成长时期,常常通过行为模仿来帮助自身成长融入社会。在我们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埋伏着一种特殊的神经细胞,它们在我们看到或者听到某种动作时被激活,促使我们像照镜子一样,模仿刚才那个动作。
在容易疲倦的场景中,比如长时间开会,如果一个人打哈欠,那么所有看到这一过程的人都会在大脑中模仿一遍,并“提醒”自己,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缓解困倦。
打哈欠是一种非随意的反射动作,一旦启动就难于终止,也就是说,想忍也忍不住:从嘴巴张大到胸腔扩大、腹部肌肉松弛、膈下降,是个连续的过程,想人为阻断,几乎不可能。所以,当你被传染上打哈欠,想要靠自己的意志力中断那是不可能。
人处于困倦、疲劳状态时,大脑中的抑制作用占优势,呼吸功能被抑制,可使呼吸变得深沉,间隔变长,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及其他产物因此积聚起来。这些物质作用于大脑呼吸中枢,就会引起无意的呼吸动作,即打哈欠。
在打哈欠过程中,人进行深沉、缓慢的吸气,使得血液中的氧气得到补充。另外,口腔肌、面部肌和颈肌的紧张活动,能促使头部血管的血流速度加快。这一切均使脑细胞的供血状况得到改善。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