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都是在各种选拔考试的层层激励下,单打独斗的能力不断增强。与此同时,与人合作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呢?
如何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
1.让孩子成为妈妈做事的帮手。
在日常生活中,妈妈要有意识地让孩子成为自己的帮手。让孩子成为妈妈做事的帮手,很多妈妈就当成是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了,这种协作能力的培养和独立性的培养妈妈容易混淆。培养孩子的协作能力,就是不让孩子单独做一件事,而是妈妈在做一件事时,把事情中的一部分给孩子去做。让孩子在做这部分事时,知道如何与妈妈保持协调一致。比如,对一个六岁的孩子来说,妈妈可以让他和自己一起摘菜。妈妈可以告诉孩子要炒一盘茄子炒辣椒,让孩子去摘茄子,妈妈摘辣椒。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能学会事前与人的沟通:茄子要多少,什么时间要,摘好放在哪里,要不要洗洗等等,这些问题在大人看起来不是问题,但是它却体现出了与人合作时的一些关键步骤。这就是培养孩子的协作能力时的一种引导,妈妈可以根据孩子年龄的不同,给孩子分配难度不同的事情。
2.多让孩子和伙伴一起玩。
其实,孩子最先培养的协作能力,多是在孩子间的玩耍中获得的。让孩子到同伴多的地方,一起跳绳、打球等可以锻炼孩子的合作能力。对于不合群的孩子来说,妈妈可以把孩子的伙伴约到家里来一起玩,这样可以消弱孩子的胆怯心理。孩子在一起游戏,有的就需要相互配合才能玩得好,他们聚在一起,这不仅锻炼孩子间的合作能力,还可以锻炼与人相处的能力。在与伙伴玩耍的过程中,孩子会发现与人协作的乐趣,他在今后就会自己想办法如何更好地与更多人在一起。
3.让孩子在活动中接纳比他差的孩子。
孩子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喜欢和比他差的孩子合作。其实,一个人协作能力的好坏,往往就体现在他如何对待比他差的人。能够用平和的心态去接纳或改变比他差的人,这是协作能力的最好体现。因此,要让孩子在活动中接纳比他差的孩子,让孩子明白,任何人都是有长处的,与人合作,是用他的长处,对于短处,要有一份包容和理解。这是对孩子一种心态的培养,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妈妈可以让孩子和比他小的孩子一起玩,这样,孩子在群体中就会成为“核心”,他还可以忍受伙伴们一些“能力的不足”,这样,就会很好地锻炼孩子的忍耐和宽容——这种品质在协作的过程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