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小时候吹的牛皮吗?吉哥记得小时候站在伙伴中间吹得叫一个洋洋得意,现在想起来真是特别可爱,信了的小伙伴也特别给面子,而爸爸妈妈也没有马上拆穿,现在想想他们的表情真是哭笑不得。那么越早说谎的孩子可能越聪明?
等到我们为人父母,第一次发现孩子说谎后,却是百感交集。因为说谎往往意味着骗人,有所隐瞒或者逃避责任。
但是你知道吗?说谎的孩子可能真的比较聪明哦!在TED演讲《童言无忌,说谎有理》中,国际知名儿童发展心理学家李康教授发现:说谎是成长典型的一部分。吉哥认为,抛开我们对撒谎本身的成见来说,说谎确实是需要一定的功底的。
对于孩子来说,控制面部表情不让父母察觉,整理措辞让逻辑清晰可验,克服本身的焦虑、慌乱和内疚让一切顺理成章——不打草稿的说谎真是需要极高的理解力(站在父母的角度回应)和逻辑能力(如何让谎言更加真实可信)。
最早对谎言给出定义的心理学家、儿童说谎研究的代表人物皮亚杰发现:七岁以前的孩子分辨谎言只看与事实之间的偏差,而不考虑说谎者的原因及动机——七岁以后的孩子就会探究,他们把所有与事实不相符合的陈述都定义为谎言,无论这个谎言是善意还是恶意,是有意还是故意。
你知道吗?孩子早在四岁就已开始学会说谎,这是他认识和接触世界的一种发展方式。从自我的主观意识中发现他人其实拥有与我自己不同的想法,这种发现对于自我其实是一种冲击和矛盾。为了更好融入集体可能会编造一些无伤大雅的谎话,比如“我曾去过月球”这种“英雄壮举”来吸引同伴的好感和关注。在不确定的事情上说谎是想给自己肯定的信心,不想让自己感觉在某方面上不如别人。
不同于我们对“孩子撒谎,大人一定能识破”的预判,不借助隐藏摄像头透皮光学成像技术的帮助,各个职业尤其是经常与谎言打交道的警察、法官在对于孩子是否说谎的片段反馈中,也都只有50%的正确率。也就是说,在只面对孩子的面部表情来判断是否说谎,我们也只有一半的正确率。
不带恶意的谎言无伤大雅,也是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创造。而让我们担心的是,我们无法快速判断孩子是否说了谎。更害怕的是,孩子是因为逃避责任或陷害他人以规避责难的谎言我们无法察觉。
而说谎带来的负面情绪如内疚、自责、惭愧会深深影响孩子的内心,长期可能会造成自卑胆怯的性格,外化为易怒暴躁情绪,且难以相信他人。因为不断地编织下一个谎言成为假面人,那样活得会很累。
那么,我们如何避免孩子“满嘴跑火车”?吉哥建议:家长在孩子面前尽量不要说谎。在跟孩子交谈时保持坦诚和注意倾听也是关键。在《我们为什么对自己说谎》小动画里,我们发现孩子撒谎的一个原因是在家长这里得不到肯定,他所想分享的事情在大人看来可能不值一提,所以觉得不值得说。
这时候就需要家长的关心和注意,当明确孩子说谎时不要直接戳穿,以孩子的角度思考为什么他会说谎,他在害怕什么?要注意保留孩子的面子,跟他讲不必要的谎言可能会让事情复杂化不好处理,对待陌生人紧急事件可以说谎保证自己安全,但是对于家人,坦诚交代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