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一只熊和一只狐狸。
熊在他那间屋子的顶楼上储存着一桶蜜。
狐狸探得这个消息,她想怎样才能弄到蜜吃呢?
狐狸跑到熊那里,坐在小窗下:
“熊,你不晓得我的苦楚!”
“狐狸,你有什么样的苦楚啊?”
“我的屋子太蹩脚,墙角都倒塌了,到现在我连火炉都没有生。让我到你这儿来宿夜吧。”
“狐狸,你就请进吧。”
于是,他们躺在炉顶上面睡觉。狐狸躺着,不住地摇着尾巴。她想怎样才能弄到蜜吃呢?熊刚入睡,狐狸却用尾巴敲得嗒嗒的响。
“狐狸,那边谁在敲门?”
“那是有人来找我接生去。”
“狐狸,你就走一趟吧。”
于是,狐狸离开了熊。她潜到顶楼上,打开桶,吃起蜜来。狐狸吃饱以后,回到炉顶上,仍旧躺下睡觉。
“狐狸啊狐狸,”熊问,“起了个什么名字?”
“开个头。”
“这个名字,怪好听的。”
第二夜,他们躺下睡觉,狐狸又用尾巴敲得嗒嗒的响。
“熊啊熊,又有人来找我接生去。”
“狐狸,你就走一趟吧。”
狐狸潜到顶楼上,把蜜吃掉一半,然后又回到炉顶上睡觉。
“狐狸啊狐狸,起了个什么名字?”
“对半开。”
“这个名字,怪好听的。”
第三夜,狐狸又用尾巴敲得嗒嗒的响:
“又有人来找我接生去。”
“狐狸啊狐狸,”熊说,“你去去就来,我就要煎春饼了。”
“好的,我去去就来。”
狐狸又潜到顶楼上,这回把桶内的蜜全部吃光,舐个干净。地回到炉顶上,这时候,熊已经起身了。
“狐狸啊狐狸,起了个什么名字?”
“一扫光。”
“这个名字比前两个都好。好吧,我们现在煎春饼吧。”
待熊煎好了春饼,狐狸开口问道:
“熊,你那蜜放在什么地方呀?”
“在顶楼上。”
熊爬到顶楼上,桶里的蜜早已不知去向,空空如也。
“谁把它吃掉了?”熊问,“除了你,狐狸,还会是谁!”
“不,熊,这从哪儿说起呢,我压根儿没有见到过蜜。是你自己把它吃了,反过来说什么是我吃的,往我身上推!”
熊苦苦地思索着……
“好吧,”熊说,“我们都来考验考验吧,看是谁吃的。让我们都把肚皮对着太阳晒。看谁的肚皮上沁出蜜来,那就是谁吃掉了蜜。”
他们躺到太阳底下。熊不一会儿就呼呼睡去,狐狸却睁大着眼睛,睡不着。她把自己的肚皮看了又看,突然她看到蜜从她的肚皮上沁了出来。这时,她极其利索地把蜜抹在熊的肚皮上。
“熊啊熊!这是什么东西?是谁吃掉了蜜!”
熊无话可说,只得默认了。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句话是老祖宗教给我们后人的生存智慧,它能历经千年而流传下来,必然有他的道理。与人相处,总要有所保留,不是玩心机,而是留后路,欺骗你的人,离开即可。生活中如果一味地听取别人的意见,而不去了解实情,那样就会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了空子,严重的甚至会酿下悲剧。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