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总是不太自信,遇到事情都是胆小怕事的那种,那么你知道家长哪些行为会让孩子有这样的状况吗?
每当看到有人奚落那些内向、胆子小的孩子为“胆小鬼”时候,我都十分为这些孩子担忧。因为在这种声音下,他会变得越来越胆小的。
表姐上小学的孩子诺诺就特别胆小,每次中秋节回外婆家吃饭,诺诺都不像其他孩子一样到处跑,到处玩。家人们夸他的时候,也不敢多说话。
表姐说,有一次诺诺忘了带钥匙,提早放学的他进不了家门,他不敢敲邻居家的门进屋等妈妈,竟然大冷天在楼道里站了将近一个小时等妈妈下班回家。
面对孩子的胆小,表姐都说“别害怕,这有什么好怕的”。她也担心如果从小就这么不“闯”,怕这怕那,连一点保护自己的社交能力都没有,以后还敢独立进入社会吗?
可是对胆小的孩子,简单的一句“别害怕”是没有实际用处的。因为孩子明明就很害怕啊,一个劲的让他别害怕这样不痛不痒的安慰,反而适得其反。
孩子胆小,多半是爸妈处理问题不当造成的。下面就是几种造成孩子胆小的错误行为。
01.恐吓孩子
有些家长就是喜欢吓孩子。比如朋友女儿瑶瑶很胆小,特别是见到保安就躲到妈妈身后不敢动。原来,瑶瑶不听话时,妈妈就会吓唬她:再不听话,就让保安把你带走。
02.控制孩子
要是带孩子去游乐园,爸妈会说“这边人太多了,别碰着你,我们去那边玩吧!”;有时候孩子只是想看一下,妈妈就一把拦住说“这个危险,不要碰!”;有时候孩子都初中了,都不敢一个人去上学,因为一直都是爸妈接送的......
爸妈老是这样喜欢控制孩子的一举一动,当孩子不愿意做某事,爸妈的包办主义,会加深孩子的恐惧和排外心理。
03.给孩子贴标签
有些爸妈总把"我这孩子就是胆小"这句口头禅挂在嘴上。有的孩子还小,还没有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对爸妈的依赖很强,非常容易接受心理暗示,你给孩子贴的标签,会误导孩子,成为你不愿看到的那个“他”。
04.不和谐的家庭氛围
当爸妈吵架时,双方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孩子会吓得不知所措,慢慢地,孩子就形成恐惧、胆小的性格。
研究表明,害羞、胆小是孩子心理发育的一个必然过程,程度轻重不一。所以,有的孩子天生胆小,这也不是坏事。一般来说,这样的孩子可能相较于其他孩子更加细腻、敏感。
多一些耐心和鼓励
爸妈要做的不是急着要求孩子克服胆怯,强行把孩子往外“推”,应该耐心引导和鼓励,千万不要以“你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之类的语言恐吓他。家长可以尝试“扮弱”,鼓励孩子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增强孩子的参与感和勇气。只有孩子有胆量了,才能表现越来越棒。
多带孩子接触外界
不要让孩子总是呆在屋里不出门,可以带孩子走进大自然,爬山、溜冰,在玩中锻炼孩子的胆量。也要鼓励孩子多同身边人沟通,让孩子自己买东西,问路,打电话约朋友玩等等。多参加社交活动,既锻炼身体又增强胆量,让孩子更加阳光,一举两得。孩子经历多了,见识广了,就会更从容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了。
让爸爸多陪陪孩子
相对于妈妈来说,爸爸更加外向、勇敢和果断。“爸爸”这个角色本身就充满着一种来自雄性的保护感与安全感,给孩子巨大的心理支持和力量。爸爸要多和孩子相处,亲子阅读,游乐场,户外运动都是不错的选择,爸爸带着孩子玩耍的方式一般也更加能锻炼孩子的胆量。
理解并帮助孩子
爸妈是孩子害怕时的“救命稻草”,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想要孩子变得勇敢,爸妈要学会帮他找到心结,直面并战胜恐惧,消除心理阴影。当孩子被误解,受了委屈时,需要爸妈的理解和保护。一个有安全感的孩子才有勇气探索陌生的外界环境。
有些孩子的“胆小”,往往并不由于天生性格的内因,而是出于家庭、人际等外在环境。
一个“胆小”的孩子,他最渴望的是更多的鼓励,更多的朋友,和更多来自爸妈的关怀。
但愿,当下次有人说他“胆小鬼”时,孩子能微笑、大方地回一句,“我们交个朋友吧”。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