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早教>教育资讯>教育热点>那些从小被“惯”大的孩子,后来咋样了?

那些从小被“惯”大的孩子,后来咋样了?

2018年02月05日 17:18出处:亲亲宝贝网作者:亲亲宝贝网阅读次数:101
相信很多家长都听说过,惯子如杀子,然而却有无数家长将它放大,极端化,然后作为自己的育儿座右铭,用它剥夺孩子被爱的权利。

相信很多家长都听说过,惯子如杀子,然而却有无数家长将它放大,极端化,然后作为自己的育儿座右铭,用它剥夺孩子被爱的权利。

可这里所说的惯,是极端化的娇惯,是毫无原则的宠溺,是纵容孩子去挑战别人和社会的底线。

而不是,连最基本的爱和支持都不给。

陈姐每次上街,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和父母亲昵,就会远远地站着,看上很久,然后长长地叹气。

陈姐的女儿十二岁,品学兼优,琴棋书画无一不通,可就是性格特别孤僻,而且讨厌与人肢体接触。

有次一起过马路,陈姐想牵女儿的手,女儿竟像触了电一般,一下子就甩开了。

从那次起,陈姐开始观察,她发现,同龄的女孩子都喜欢结伴,勾肩搭背牵手挽臂,而她的女儿,却总是踽踽独行。

陈姐夫妇询问女儿,可孩子拒绝与他们沟通,不得已,带她看了心理医生。

医生和女儿聊了几次,初步得出结论:幼时孩子长期生活在思想紧张、精神焦虑的心理状况中,长此以往,就诱发了肢体接触恐惧症。

而罪魁祸首,竟是父母的严格。

陈姐对女儿,从没惯过。

一岁多自己吃饭,摔倒了自己爬起来,上幼儿园起自己洗小衣服,和小朋友起冲突自己解决。

每当女儿撒娇或者求助,陈姐都会将她推回战场:“不惯你这臭毛病!”

女儿八岁时,有一次回家哭着和她说:“妈妈,你帮我去打小武!”

陈姐不仅没问原因,还一脸嫌弃:“哭什么!没出息的样子!早跟你说那家人不好,你招惹他们干嘛!”

后来,孩子再没为任何事情求助过她。

孩子越长大越顺从,可看上去一点都不快乐,亲子关系也越来越紧张。

陈姐说:“在我们带孩子的那个年代,大家都说惯孩子就是杀孩子。为了让她独立,我只好狠狠心把她推出去。谁能想到,是这样的结果。”

惯子如杀子,可这里所说的惯,是极端化的娇惯,是毫无原则的宠溺,是纵容孩子去挑战别人和社会的底线。

而不是,连最基本的爱和支持都不给。

被严格要求的孩子,短期上很容易赢过同龄人。

可将时间线拉长,就会发现,那些曾经以 “为你好”为由的过度克制,都会变成孩子成人后无法疗愈的心伤。

有位旁人眼中优秀无比的女生曾在微博写到:

我羡慕所有在坦然的爱里长大的小孩,像我这种从小到大自己跌倒自己爬起来自己哭完自己擦眼泪的人,别人给得多一点就会惶恐不安,为了想要多一点点爱,又要去飞蛾扑火。

我很感谢父母让我成长为独立自由的人格,但同时也会觉得可惜,我知道自己错过了人与人之间很重要的东西:表达和接受爱的能力。

而爱,恰恰是人世间最重要的东西。

得不到时就飞蛾扑火,得到时又诚惶诚恐。

在爱里患得患失的成年人,他们的字典里缺这两个词:安全和平衡。

中国的父母,素来内敛,不会在言语和肢体上对孩子表达爱意,唯一的出口,就是行为上的体现。

可还是有许多父母,因为害怕惯大的孩子没出息,“理性”地关闭了这一出口。

这是一代父母的认知局限,也是一代孩子的隐痛。

小新妈的好友一一母亲早亡,又自小家贫,从认识起,她就一直带着两个标签:“单亲家庭”和“贫困生”。

可她身上,完全没有我们想象的那种自卑、自怜、自怨、自艾,相反,她很开朗,也很热情。

对于家中单亲、贫穷的状况,毫不忌讳,说起来云淡风轻;有时朋友们物质上的帮助,她也会坦然接受,真诚道谢。

有一次,她讲了一件儿时的小事,我听了触动很大。

那次有个亲戚来家,拿了一小包糖,亲戚走后,父亲把一小包糖都塞给她,然后带她下地干活。

那一整天,她都坐在树下吃糖,后来舌头发疼吃不下了,就把剩下的糖,都剥了糖纸泡入水中。

父亲收工时,她正在拿糖水倒地上吸引蚂蚁,于是嗔怪了一句:“臭丫头,宁愿喂蚂蚁也不知道给我吃一块啊!”

说这件事时,一一的语气是自责的,她说:“那时我真是不懂事,都不知道主动分享一块给爸爸吃。”

可她的表情,却格外的温暖柔和,似乎回到了过去的情境之中,变成那个被父亲宠溺着的幸福小孩。

听完那个故事,我忽然找到了一一出身贫苦却能豁达平和的原因。

因为“惯”,因为父亲从小无条件的爱,让她的内心丰富而充盈。

哪怕贫穷,哪怕单亲,来自父亲那份深沉又直接的爱,就能给她足够的安全感。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一个被爱包裹着惯大的人,有着充足的爱的库存,所以内心充实,没那么在意外界的评价和影响,心态平和坦荡。

在爱中长大的人,才会修得一颗平常心。

有时候说起来,成人世界往往感叹不懂拒绝别人,不敢直接说“不“,跟从小受的隐忍教育有很大关系。

小新妈一般很少强迫小新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比如说,他比较宅,喜欢待在家里读书,我不会生扯着他跟我去运动。

爱他,就是让他用他舒服的方式生活,而不是生活在我们的规划里。

当然,小新还是很乐意跟小伙伴一起玩的,所以我也不需要担心他的体育锻炼问题。

把说不的权利还给孩子后,他也会负起应负的责任,会做对自己有利的选择。

一切都是相辅相成的,当我们抱怨孩子没有责任心的时候,不妨回忆一下,是不是我们不经意间,帮他规划了一切,夺去了他做选择的权利,自然责任心也跟着没了。

孩子,原本就是用来“惯”的。

被惯大的孩子,内心才会有充足的安全感,也会有勇气,去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

他们知道,父母是他们永远的退路和归属。

所谓“惯”,不是无条件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而是用爱去富养孩子。

容许孩子在父母前面偶尔撒娇、偶尔自私、偶尔无理取闹,放任孩子像孩子一样长大。

请多多地“惯”着孩子吧!

趁他还小,还需要,还依赖。

别等孩子大了,远了,徒留后悔!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