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情绪,相信很多孩子都不会正确的去表达,那么让孩子自己学会去管理自己的情绪,家长应该怎样做呢?
父母应有的原则与态度
当孩子闹情绪时,如害怕、愤怒、悲伤、失望、妒忌的当下,很少会觉得自己是被了解及被接纳,因此父母更需要有耐心,才能理解孩子情绪背后想表达的感受。当孩子觉得有人愿意关心理解,就可能转变成为自我了解及创造力的来源,以新的可能性面对当下情境。孩子的合作与成长是需要在安全及支持性的环境中才可以开展。在这过程中,父母要扮演的角色是开放、真诚、倾听、同理与响应。
1.不要在孩子闹情绪时候,跟他讲道理:
当孩子伤心、难过、生气的时候,也不是灌输规则与训诫说教的好时机。只有倾听、了解孩子的想法,才能快速帮孩子稳定情绪,进而能有合理的想法。给予同理与了解,能帮助孩子接纳自己、消散情绪,并因此对父母产生信赖感。
2.家长要稳定自己的情绪,而不能受还影响:
要秉持稳定的态度,而不是随着孩子的情绪起舞、言行失控,因为孩子的情绪并不属于你,不要认为是自己的责任。可以用心倾听,并将理解表达出来,反映孩子的当下状态,帮助孩子觉察自己的感受与行为。
3.你无法给予孩子自己所没有的东西:
若手上没有糖,如何能给孩子糖?如果本身情绪不稳定,如何能带给孩子稳定的情绪?如果对自己也不能忍耐接纳,那便无法对孩子忍耐与接纳。所以做好父母的重要前提是照顾好自己情绪,让自己成为稳定有能量给予的父母。
4.重要的不是当时做了什么,而是事后你做了什么:
父母不是完人,总有判断不当、处理不周的情况,但是父母不要为内疚所困,担心会对孩子造成长期影响。重要的是去学习如何处理自己所犯的错误,如何在事后理性响应说明一些不好的亲子沟通状况,在坦诚中让孩子学习勇于认错与负责的行为,同时示范如何修补维护关系的态度。
5.当无法接纳事实时,给予想像的空间:
孩子常会有许多负面的情绪与攻击力要宣泄,因此表现出一些不当的行为。孩子可以由想像而得到一些在现实生活中不能获得的东西,表达出真实生活中不会被接受的情绪和希望。因此如果不是有具体的破坏性行为,透过游戏、画画、说故事等,不过度限制孩子想像性的破坏,就能帮孩子的压力找到出口。
可能发现了,很多时候对于孩子的情绪更多是疏导而非管理,让他把负面的情绪宣泄出来,自然就会平静,就犹如治水一样,要在于疏通而不是忙于堵。大人有很多宣泄情绪的方式,而孩子还没有学会,家长就需要更多的指导,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和不恰当的说教。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