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叫,自卑比狂妄更糟糕。话虽逆耳,却透彻在理。我们身边很多自卑的人,确实一辈子都活在自己的缺点里无法自拔,耽误了自己的青春。而人的自卑性格往往成型于儿童时代。换言之,一个人从小养成的自卑性格,真的是家长的失职与不负责。让孩子远离自卑,家长把孩子的心理特点研究透了,其实完全可以做的到!
1父母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
在讨论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了解下什么叫“无条件的爱”?
就拿美国小孩举例吧,爱看译制片的家长,如果留心观察,一定能发现生活在美国的孩子,不论成绩优异与否、长相丑俊,一个个都活灵活现的,每个孩子都觉得自己很特别。换言之,这些孩子都特别自信。为什么呢?
因为当这些孩子来到这世上时,美国的父母往往会先对孩子说这么一套大同小异的话:宝宝,不管你将来是健康还是病弱、听话还是捣蛋、聪明还是笨,我都会一直爱你,养育你成为能独当一面的人。
心理学家说了,一个人的自信,恰恰源于身边重要的人对自己作为一个人价值的肯定,从根本上讲,父母无条件的爱便是最初的肯定。什么是无条件的爱,相信大家应该很明了了——只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所以我爱你,和你是怎样的无关!而孩子在成长的心路历程中,最渴望得到,也就是父母的爱、无条件的爱。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心里会觉得很踏实,知道自己拥有取之不尽的力量,敢于面对整个世界!
孩子都是有缺点和优点的,一定有让家长不省心的一面。反之,若作为孩子的父母,处处盯着孩子的短处,不能无条件的去爱现实中这个不完美的孩子,或者对孩子的爱是“讲条件“的:成绩好了爸妈满意,钢琴玩得溜爸妈才褒奖等等。那么她真的会渐渐的被失落、沮丧包围。
2摘下扣孩子头上的“贫穷帽子”
很多年前听过这么一句顺口溜:没进大观园,未觉自己穷,没去打篮球,不知自己矮。要知道, “自卑”,并不是一个绝对问题,而是在某个情境下面临同水平或同年龄段的人要进行比较,而产生的相对问题。换句话说:太阳底下没有矮穷矬,只有面对高富帅的时候,才有矮穷矬。
俗话说,学校就是个小社会!父母与孩子相处过程中,亦要格外注意这一点。无论贫富,都不要总拿钱跟孩子抱怨:你还不好好学习,这菜价天天涨,以后去讨饭吧;这么薄的学习资料,还这么贵……这类不经意的抱怨,难以起到激励孩子的作用,只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毕竟孩子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同龄人不平等的眼光带来的失落感、被羞辱感,或将在成长岁月中,成为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从而间接决定孩子自卑孤僻的性格走向。
因此,即便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但凡有点条件,聪明的妈妈一定都不给孩子过早戴上贫穷的帽子。
3批评但不过度苛责
楼上邻居家的男孩7岁了,想法天马行空,在绘画上很有创意,但无奈学习成绩很不好。但妈妈是完美主义者,于是,每次孩子一画画被老师褒奖,妈妈不仅不夸赞,还免不了被一顿数落:你要学习能这么用心就好了!而且,每次数落完,还把孩子生拉硬拽到书桌前,拿出一本数学习题,让孩子做题。后来孩子变得一画画就紧张,在绘画上的天赋也消失殆尽,学习更是怎么努力都没用了。
看看,孩子的自卑感很多就是来自父母。一个好好的绘画苗子,就被家长不适时宜的过度苛责杀了。家长没认清事实,还非要给孩子扣一个不用功、不努力的帽子,非把一个本来聪明伶俐,某些方面天赋异禀的孩子,变成一个完美的造成机器!聪明的家长,应充分认识自家孩子的优势和劣势,扬长补短,在心理关怀方面,适时去夸奖孩子,在建立了孩子自信力的前提下,再保证其全面发展。
一个人真正内在的自信,是从小培养出来的,也是家庭、学学,乃至整个社会对孩子采取鼓励赞赏的态度换来的。只要孩子有良好的品德修养,知道自己现在在做什么,将来要干什么,并且踏踏实实地追寻着自己的理想,咱们做父母的干吗过分干涉他呢?让他自己在未来的世界里开发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小天地,岂不更好吗?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