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的蝈蝈等支翅目昆虫经常到某个时期就跳水自杀,长期以来人们对其中的具体原因并不清楚。
实际上,它们是因为无法忍受身上一种叫线虫的寄生虫而跳水“自杀”的。当线虫还在幼虫时期,会藏身蛐蛐或蝈蝈等支翅目昆虫的体内。然而,当线虫幼虫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就必须生活在水中,以度过其成年阶段,并在水中进行繁殖。于是,线虫幼虫会“迫使”寄主离开自己生活的环境纵身跳入水中。
线虫幼虫对寄主如此惊人的控制能力引起了科学家的好奇。法国某些科学家研究了有寄生线虫的蝈蝈以及没有寄生虫的蝈蝈的细胞中蛋白表达的差异,还研究了蝈蝈跳水“自杀”前与“自杀”后细胞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解开了蝈蝈等支翅目昆虫跳水“自杀”之谜。
他们发现,控制蝈蝈中枢神经细胞生长的特定蛋白,可以控制蝈蝈昼夜更替的节奏感和神经活动等。进一步研究还发现,线虫可以分泌化学元素,这些元素可以在结构上模仿蝈蝈等寄主的特定蛋白。如此生成的假蛋白会严重破坏寄主的中枢神经,从而使蝈蝈等支翅目昆虫失常,并被假蛋白“诱导”而跳水“自杀”。
控制蝈蝈中枢神经细胞生长的特定蛋白,可以控制蝈蝈昼夜更替的节奏感和神经活动等。进一步研究还发现,线虫可以分泌化学元素,这些元素可以在结构上模仿蝈蝈等寄主的特定蛋白。如此生成的假蛋白会严重破坏寄主的中枢神经,从而使蝈蝈等支翅目昆虫失常,并被假蛋白“诱导”而跳水“自杀”。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