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与满足
(1)和生前做对比:
童年刚来到世上没多久,潜意识里和出生前什么都没有的状况做对比,所以觉得生活有太多太多美好的方面,很多成年人觉得乏味的、冷漠面对的事情,小孩子却觉得很有趣、很兴奋。而长大以后,潜意识里可能和很有钱、很有权的人做对比,可能就觉得自己不幸福了。
(2)和死后做对比:
人生短暂,好好珍惜活着的时光和所拥有的一切,短暂的人生过后,就化为了灰烬,什么也没有了。现在看来平常的生活,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却会觉得很宝贵。
(3)重复的享受:
美好的乐趣可能会在每天重复的享受中而变得乏味,最初享受美好的乐趣是和享受之前做对比,而每天重复的享受,可能会因为失去了对比,从而不再感觉到美好的乐趣。
(4)也有人认为幸福就是在人生发展中过程中的先后对比,对比之中物质生活及心理满足的表现。例如:沙泊柳在作品中认为“幸福就是追赶明天、追逐美好,在追求与收获中绽放发自内心的欢笑。”
童年更幸福的原因
(1)潜意识和生前做对比。
(2)容易满足,觉得平凡的生活已经具备了幸福所需的条件。
(3)负面影响相对较小,安全感相对较大。
(4)精神负担相对较小,活的相对轻松。
(5)思维简单,有些美好和简单是连锁的。
(6)思维约束相对较小,比较随心,自由时间多。
(7)小学下课的时候,操场上全是欢笑声,而大学下课的时候,却缺少那种欢笑声,工作以后就更不会有了,其实有的人在成长过程中,智商在逐渐提高,而情商却在逐渐下降,越来越缺少兴奋和快乐,情感逐渐变得冷漠和麻木,有的人的情感就像一块带着棱角的石头,岁月磨来磨去,棱角就被磨平了。
(8)人的兴奋和激情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决定的,这种先天因素在婴儿时期和小学时期体现的最明显,有的婴儿在婴儿床里就比较好动、爱喊叫,而有的婴儿则在婴儿床里静静的躺着,有的小学生下课时在操场上激情和兴奋的嬉笑、疯闹,而有的小学生则静静的坐在教室里。单纯以学习成绩好坏来评价一个孩子的好坏是错误的,有的小孩就是因为情商低,难以受到生活中各种有趣的事物的吸引,所以能更专心的学习,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有的小孩因为情商高,所以容易受到生活中各种有趣的事物的吸引(例如:电子游戏、体育运动、逛街和旅游等),所以分心了,而没取得好的成绩。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