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月无好莱坞大片 暑假看国产片厮杀
《搜索》制片人陈红(微博)直言“市场残酷”
《搜索》是陈凯歌(微博)执导的现实题材电影,也是他第一次杀入暑期档。制片人陈红在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这样定位该片:“这个片子讲述的是身边发生的故事,讲述这个时代的怕与爱,很适合八九十后的年轻人观看”。但她并不愿意预测票房。在她看来:“现在电影到了只以票房论成败的局面,未免有些片面,但市场就是这么残酷。而对创作者来说票房并不是唯一的标准,我和陈凯歌更重视的是想拍好电影。”该片在宣传中强调了网络暴力、小叁、职场政治等时下热门词,戏外高圆圆(微博)与赵又廷(微博)因戏定情更是提供了十足的话题。在一波又一波的宣传攻势下,《搜索》亦获得了观众的期待,但同时也有网友持观望态度,提出“希望这次导演能把故事讲好”。
贰
前瞻
“护身符”有多神?
消除外患,片子扎堆又成内忧?
今年上半年国产片的票房只能用“惨淡”来形容。上映过的80多部国产电影占上映影片总数的70%,票房收入却仅占38%。五一档几部国产片陆续上映,喊出“对抗好莱坞”的悲壮口号,但战果都相当惨烈。上半年国产最高票房纪录的保持者是一月份上映的《大魔术师》(1.7亿元),而3D《泰坦尼克号(微博)》却在国内收得超过9.8亿的票房。而在七月这个黄金档期中,少了好莱坞大片的挤压,国产片能否能一扫上半年票房惨淡的现状?
暑期华语片比五一档强,但“不可能大翻盘”
中影南方院线负责人邱晴则认为:“五一档只不过是几部国产片刚好集中上映,但除了《黄金大劫案》之外,其他的竞争力都比较弱。而暑期档这么多大制作阵容强大的电影,竞争力肯定是强很多的。”星美影院发行经理刘明说:“这个档期给了国产片一个很大的空间,但这只是一个表现机会,不可能出现‘大翻盘’,因为国产片和引进片不是一个量级的。”
一天八部新片上映,国产片扎堆是互相残杀
相较于大多数“恨铁不成钢”的业内人士和观众,上海联合院线负责人吴鹤沪对于国产片的处境有一番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拿经过挑选的全球公认的大片,和国产片在同一个市场上竞争,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不公平的,但是观众认为是公平的。”
不过,暑期档数量繁多、类型各异的国产片扎堆上映在他看来却未必就是“机遇”。他分析,中国电影的发展只是追求了数量而非质量上的变化。“比如14年前放《泰坦尼克号》,因为银幕有限,观众需要排队,而其他片子仍然在播放。现在虽然影院多了,银幕多了,但市场同质化严重,影院放的片子都是那几部,这就导致了好的电影票房更好,差的更差。比如在我们院线,四五月有5部引进大片,占据了放映场次的50%,观众总数的70%,票房的80%。国产片产量增加了,但是在好莱坞大片的攻势下国产片排片就被压缩。现在几乎每个周五都在举办‘集体婚礼’,国产片扎堆上映,一天8部那样的,反而是在自相残杀。”
叁
忠告
“护身符”怎么用?
注意情感共鸣切忌捧杀
当业界人士对国产片的表现表示期待时,不少观众却对“保护月”持反感态度,认为这样的保护令影迷失去同步观影好莱坞片的机会。说到底,“保护月”并非“免死金牌”,观众是否买账最重要。国产电影在面对好莱坞大片时为何如此弱势?如何依靠自身在市场上突出重围,而非仅仅寄望于挤进“保护月”求得安身?对此院线负责人和制片人也纷纷诊脉支招。
建议导演们客串影院经理,体验市场规律
“现在华语电影还把不到市场的脉”,中影南方院线负责人邱晴直言不讳,“目前华语电影类型化不成熟,撑不住市场,市场就必然会被好莱坞的类型片所占据。华语片现在就是需要研究怎样跟市场接轨,要向市场向观众提供他们需要的电影。”对此,院线负责人们建议导演们亲自去熟悉市场规律。几大院线曾发出过一份共同倡议,邀请导演去体验市场。“比如在院线当值班经理,在第一线了解怎么面对观众、怎么面对市场,”邱晴说:“哪怕他去只体验1个小时,就能够知道为什么有10部片子上映的时候,有的片子有人看,有几部是无人问津的。不过到现在也没有导演给我们回应。”
把一说成十,过度营销终会失去观众
在南都记者的采访中,无论是制片方老板王中磊,还是几大院线负责人,均提到过度营销带来的恶果。北京新影联副总经理洪军说:“观众要看好片。好莱坞对于中国电影是有冲击,但根本塬因也是中国电影本身的质量问题。国产片在宣传上往往标榜各种第一各种好,但观众们进到影院后,却觉得不是那么回事儿。所以很多观众会选择风险性小的好莱坞电影。”吴鹤沪则谈道:“这个圈子现在很浮躁,从以前的自信,到自恋,再到自残,到现在的埋怨,都是因为太浮躁。现在的过度营销把一说成十,这样只会有首批受骗的观众去看,却阻止了第二波、第叁波观众来看片”
把握情感共鸣的优势,未必打不过进口片
在工业化能力无法与好莱坞相比的情况下,王中磊认为情感的共鸣是国产电影的最大优势,“好莱坞电影好是好看,但为了让影片泛世界化,它们往往把一些可以深入探讨的情感给舍掉,国产片在这块就有优势了。”对此,受访院线也持同一观点。中影南方院线负责人邱晴就说到:“能够掌握国人在电影上产生的情感共鸣,就能够掌握住票房。在这方面好莱坞电影的劣势就是”不接地气“,他们有很多科幻等大片题材,但当出现像《非诚勿扰》等让观众有强烈共鸣的片子的时候,观众还是更喜欢这样的华语片。”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