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别人感受快乐 善良乐观打动亲人
何玥上的最后一课是语文课,老师讲解了课文《永生的眼睛》。在这篇文章里,作者讲述了自己的亲人们先后为盲人捐献眼角膜的故事。听完老师的讲解,何玥写道: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那么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在别人与病魔抗争时,何玥热心帮助,而当自己被病痛折磨时,她选择了坚强面对。在何玥第一次手术后的第三天,她坚持回到学校考试,写下了一篇获得满分的作文《真正的英雄》。“一个小女孩被送进抢救室。医生说,她必须马上手术,不然马上就会没命,后来手术成功了。我去看望小女孩。小女孩对我说:"我真怕自己醒不来了。可是离死亡不远的时候,我拼搏了,最后战胜了死亡。"”
作文中的这个女孩,其实就是何玥自己。
那次手术后,何玥仍需继续治疗,学校也为她组织了捐款。可当师生们把捐出的几千元钱送到病房时,何玥却让父亲把这笔钱捐出去,如同2008年汶川地震时,她逼着父母捐出一个月工资那样。
“这就是我的女儿,乐观、善良,思想前卫,她身上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这些成年人学习。”何先航评价女儿。受女儿的影响,他也已经签下了器官捐献自愿书。
大爱感动众人 影响仍在持续
父母谢绝各方捐助 决心打工还医疗费
这几个月来,记者感觉到何先航有了一些变化。最初,面对媒体的采访,他躲闪、婉拒,而如今,他愿意将自己的想法和记者深谈了。
何先航说:“伟大的是我女儿,我不希望媒体过多关注我们。”不过,当他渐渐得知,何玥的事迹传开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器官捐赠时,何先航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和女儿何玥一样,他希望更多的人得到帮助。
为了给何玥治病,何先航夫妇欠下了10多万元的债。但在何玥走后,他们谢绝了各方捐助,婉拒了索朗旺青亲属再三送上的酬谢,“我不想让女儿捐献的遗愿变味,欠下的债我们打工慢慢还”。
今年2月初,何先航得知一名女孩患上了尿毒症,女孩和她的家人为高额治疗费发愁时,何先航辗转联系上他们,拿出1500元汇了过去,却只留下了“桂林何先生”的称谓。
“女儿,你知道吗,你感动了老爸,不过,老爸不会输给你。”何先航时常看女儿的照片,心里说着这句话。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