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母婴健康> 生活> 焦点关注> 桥底建锥引发各方对流浪汉关注

桥底建锥引发各方对流浪汉关注

2012年07月04日 17:35 阅读次数:56
凄苦流浪者,他们憎恨桥底的水泥锥,被迫迁往别处,有流浪汉笑着说:“花这个钱修水泥锥,还不如给流浪汉修个房子。”

  有锥铺木板睡

  对于立交桥下那些水泥锥,湖南长沙人老张笑着说,他知道就在附近的五仙桥下,他也曾住在附近,后来才挪到此处。他不喜欢这种水泥锥。不过他随即又摇摇头说,真要这样搞,他们只能换地方了。

  在三元里地铁站附近住的老周插话了,“我知道,在市桥那。”他说,捡垃圾时曾去过那一带,但几乎没人会在那里露宿。

  老杜嘟囔了,他说水泥锥既不美观又浪费钱,然后他开始反复“衡量”一个水泥锥要花3块钱还是4块钱。他说,广州这么多流浪汉,用这种方法哪里赶得完。“不睡桥下,我们可以睡人行道,是不是人行道也要安水泥锥啊?”他称,还不如把这些钱用来建房给流浪人员住,“我们每晚出个三块五块的也行啊”。

  在五山路与翰景路交界处立交桥下,货车司机宁先生看到,一名江西籍流浪汉曾试着拿木板铺在水泥锥上,自制了一张床。在水泥锥上住了一段时间后,他觉得不舒服,又搬到了另一处桥下的泥地上。

桥底建锥引发各方对流浪汉关注

桥底建锥引发各方对流浪汉关注

  流浪汉聚集区

  广州东站附近广场:30个流浪汉的“凉床”

  广州火车东站附近宜家对面的广场路边,昨日上午10时,两个流浪人员在此休息。

  其中一名四川籍流浪人员称,每到晚上,花台上、广场上,约30个流浪汉在这里露宿,有的自带席子,有的直接睡在地上。白天,大多数人则换上相对干净一点的衣服“打游戏去了”(指去网吧),而他平日以乞讨为生。

  不远处,有一座人行天桥,一名环卫工说,流浪人员都不去桥底住,“花坛上凉快,还没车声吵”。

  机场高速三元里立交:拾荒汉子的“家”

  机场高速三元里立交桥下的交叉路口,铁栅栏将人行道与马路隔开,铁栅栏旁堆放着废旧物品,还有旧椅及铺盖。这里是3名中老年流浪者的“家”。

  一名姓周的流浪者说,自称已在此七八年,只有他和一个流浪汉常驻,其他人偶尔来。他们捡垃圾为生,仅够吃饭。一名中年流浪者称,半个月前他从海南过来,由于找不到工作,暂时在此处露宿,以捡垃圾为生,自备了锅碗瓢盆。

  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

  要么给予福利要么给予自由

  “尊重他们最基本的生存权利。”韩志鹏说,对于流浪人员群体,只要他们不违法不犯罪,政府要么就给予他们福利,要么就给予自由。

  韩志鹏认为,流浪人员基本上不会也不敢指望成为政府的服务对象,但他们更不想惹麻烦,既然政府给他们提供福利,就应该尊重他们的生存方式,甚至乞讨也是一种权利和自由,不要让他们在“风餐之时遭到驱赶,露宿之时连桥底都不能住”。

  在日本等国家,政府会建立街心公园供流浪者住宿,韩志鹏说,根据我国国情,目前无法做到,但建议可将主动救助、重大责任事故等因素,作为考察民政部门的综合评价指标之一。

  流动救助服务队:

  流浪者想赚钱管吃管住留不住

  与街头流浪汉打交道最多的,莫过于广州市、区两级的流动救助服务队。广州市流动救助服务队一线的工作人员老曾告诉南都记者,他们服务队6台车每天都要上街巡逻救助,广州街头流浪汉比较集中的地方包括天桥底、公园和一些夜晚关门的骑楼商铺下,“这些地方我们都会重点关注”。

  而严寒酷暑时节他们会加强巡逻次数,忙碌的时候每天会用流动救助服务车护送30-40人进站接受救助,这还不包括主动到站求助的人数。

  但是老曾说,尽管一再劝导指引,仍然有很多流浪汉不愿意到救助站,“他们当中有的是白天打短工,也有捡破烂卖报纸或者乞讨的,晚上为了省房租就随便找个地方睡觉”,他们一方面觉得到萝岗的救助站太远,而且更重要的原因是救助站虽然管吃管住,却没有收入,不像在外面可以赚点钱。老曾说有些流浪汉经过他们一再劝导就到救助站去,可是没过几天就又跑出来“重操旧业”了。

  对于流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这些流浪汉,流动救助服务队的工作就是发现一个劝导一个,不愿进站的就发放印有救助站地址电话的卡片,还有在天桥等区域贴上救助站电话,方便随时求助。但是据了解,目前市级流动救助服务队只有30多人,由民政、公安和城管等部门人员组成,各个区的服务队规模则各有不同,多则十来个人,少的只有几个人,所以要覆盖全市,人力十分有限。相关人士指出,流浪汉可能会出现在城市任何一个角落,还是要发动街道和社区的基层执法力量,一旦发现有流浪汉能及时报告,主动劝导,形成主动救助意识。

1 2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