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22号,我们将迎来第44个地球日。
今天的世界,与40多年前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各国几乎都设立了高规格的环保机构,通过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每年花费天文数字的资金来控制、净化污染物和开展自然保护活动,公众甚至包括学前班的孩子都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就连地球日本身,也因为2009年第63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一项决议而多了一个前缀——“世界”。
地球日的诞生,看上去源于一个偶然的事件,那就是美国参议员盖洛德?尼尔森1969年在西雅图所做的一次演讲。其实在其背后却有着诸多的必然。早在盖洛德▪尼尔森任威斯康星州长时(1959~1963),他就以保护风景秀丽的圣克罗伊河(St.CroixRiver)而被称为“自然保护州长”(ConservationGovernor)。1962年,也就是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出版那年,盖洛德▪尼尔森通过司法部部长罗伯特▪肯尼迪建议约翰▪肯尼迪总统在美国进行一次有关环保的洲际旅行,以此来唤起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虽然次年肯尼迪总统为期5天跨越11个州的“环保之旅”顺利成行,但是环保并未进入国家的政治议程。那时的美国,从国会山到居民社区、大学校园都陷入到有关越战、种族歧视、男女平等、城市病、嬉皮士、垮掉的一代、迷失的一代等话题的争论。时隔5年后,对发达国家发生的“八大公害事件”的反思以及《寂静的春天》所开创的“生态学时代的到来”(尼克松语),关心地球、保护环境成为共识,进入社会思潮的主流。于是盖洛德?尼尔森不再孤掌难鸣,他提出的在1970年春天举行一次全国环保游行的建议赢得各界的热烈响应,最终吸引了1/10的美国人约2000万人在1970年4月22日走上街头,表达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40多年过去了,我们的地球是否因为环保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而不再脆弱和危险,变得安全与健康了呢?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