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格斯玻色子
英国爱丁堡大学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于1964年提出了希格斯玻色子理论,这种粒子也因此以他命名。根据希格斯的理论,希格斯玻色子赋予物质质量,是电子和夸克等形成质量的基础。其他粒子在希格斯玻色子构成的“海洋”中游弋,受其作用而产生惯性,最终才有了质量。所有的粒子在除引力外的另外三种力的框架中相互作用,统一于“标准模型”之下,最终构建成了大千世界。
关于希格斯玻色子的研究对现代科学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上帝粒子”的存在得到证实,它将构建完成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的最后一段链条。如果这种存在被证伪,“标准模型”理论将就此倾覆。
长期以来,物理学家一直试图证明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在2011年12月宣布,从位于法瑞边界地下约100米、约27公里长的大型强子对撞机的数据中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存在的迹象。美国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也于今年7月2日宣称接近证实“上帝粒子”的存在。4日,欧洲核子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其下属的ATLAS和CMS两个实验室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两个实验室证实初步发现了一种十分近似于希格斯玻色子的新粒子。其偏差几率为5西格玛。换句话说,科学家们已经可以99.99997%确定,他们已经发现了“上帝粒子”。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