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女士,已育有一子,在上幼儿园大班,国家“二胎”政策放开后,毫不犹豫加入了“拼二胎”大军,没想到一不小心成了“糖妈妈”。大约3周前,孕26周余的孙女士,因为“妊娠期糖尿病”入院。病历卡上,她的空腹血糖达到了5.7mmol/L。一些“老糖友”可能会纳闷:这个空腹血糖不是挺好的吗,我一直在打胰岛素,医生说血糖控制的好的时候,还比这个值高一些呢。
这就涉及到正常孕妇空腹血糖正常值的概念。
●正常孕妇空腹血糖正常值
一般来说,怀孕以后,胎儿需要能量,它的能量来源于母亲,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取葡萄糖是胎儿能量的主要来源,随孕周增加,胎儿对营养物质需求量增加,而孕妇血浆葡萄糖水平随妊娠进展而降低,因此孕妇的空腹血糖约降低10%左右。
/血糖降低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胎儿月份增加从母体获取葡萄糖量也增加;
2、由于在孕期,血液流过肾脏的流量增加,血液中的血糖通过肾脏的肾小球滤过到肾小管的量也增加,但肾小管对糖的再吸收率没有相应地增加(正常人在肾小管中的血糖是可以完全吸收的),导致部分孕妇尿中排糖量增加;
3、雌激素和孕激素增加母体对葡萄糖的利用。因此,孕妇清除葡萄糖能力较非孕期增强,孕妇空腹血糖较非孕妇低。
尤其至妊娠中晚期,孕妇体内对抗胰岛素作用的物质增加,如胎盘泌乳素、雌激素、孕酮、皮质醇和胎盘胰岛素酶等使孕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随孕周增加而下降,为维持正常糖代谢水平,胰岛素需求量必须相应增加。而对于胰岛素分泌受限的孕妇,妊娠期不能正常代偿这一生理变化使血糖升高,也会使原有糖尿病加重或出现妊娠糖尿病。
我们病房经常可以看见像孙女士这样在孕中期,第一次住院来控制血糖的孕妈,通过饮食和运动尚可控制的;随着孕周增大,在家监测血糖发现控制不好,第二次来住院,最后不得不需要使用胰岛素的孕妈。
/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因素/
那么,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因素1是什么呢?
通常目前认为,所有体重超重(BMI≥25kg/m2)的成人有以下一个或多个高危因素的,就存在患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
(1)以非体力活动为主;
(2)一级亲属患有糖尿病;
(3)巨大儿分娩史或GDM病史的妇女;
(4)高血压病史(BP≥140/90mmHg或接受降压治疗);
(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5mg/dl(0.90mmol/L)和/或甘油三酯>250mg/dl(2.82mmol/L);
(6)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
(7)糖化血红蛋白≥5.7%,或孕前有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异常者;
(8)存在其他与胰岛素抵抗有关的临床情况(如重度肥胖、黑棘皮症等);
(9)有心血管病史者。
但是也有像孙女士这样的,并不超重,所有的风险因素均不存在,生一胎时正常产检正常血糖的孕妈妈,在生二胎时,发现自己有了“甜蜜”的负担。
因此,孕妈们不能因为自己没有“风险因素”而存在侥幸心理,进行正规完整的产检,是唯一早发现早控制妊娠期糖尿病的途径。
/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
●对孕妇来说:
(1)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率是正常孕妇的3—5倍;
(2)自然流产率高达15%一30%;
(3)继发感染(尤其是泌尿系统感染)率高达7%-18.2%;
(4)羊水过多,可诱发孕妇心肺功能不全;
(5)容易产伤;
(6)剖宫产、早产的机会增多;
(7)再次妊娠时,妊娠期糖尿病复发率高达33%~56%;
(8)患2型糖尿病的机会增多。有研究表明,患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患2型糖尿病的几率是25%-60%。
●对胎儿来说:
(1)过多的糖分刺激胎儿胰岛素分泌,使胎儿长得比较大,容易出现重量超过4公斤的巨大儿;
(2)可出现骨骼、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畸形;
(3)容易发生胎儿宫内缺氧,严重时可造成死胎;
(4)新生儿易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死亡率增高;
(5)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增高;
(6)新生儿出现高胰岛素血症危险升高,发生代谢综合征的几率增高。
因此,无论是糖尿病合并妊娠还是妊娠糖尿病都需要严格控制血糖,避免对孕妇和胎儿造成损害。
但是在降糖的过程中也需要避免低血糖的发生,血糖过低同样会影响到胎儿的生长发育。
祝所有的妈妈们都顺利分娩出强壮而不是虚胖的宝贝!
参考文献:
1.魏小辉,王育璠.2015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妊娠期糖尿病诊疗指南解读.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6,32(11):895-899.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