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防辐射是否危言耸听?究竟它的危害有多大呢?一、正确认识辐射要说人们对辐射的恐惧根源,科幻电影必须背这个锅。电影里怪物总要有个合理的出处,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辐射。很快,人们就发现了与X射线相关的皮肤疾病,还渐渐注意到辐射对人体的伤害。
最著名的案例自然要数居里夫人,她的工作就是跟放射性元素混在一起,结果接受了大量辐射。你们只知道她把那些奖牌丢给孩子玩儿,却没有注意到她结束生命时的惨绝人寰。人世间,除了诗和远方的田野,还有且只有两种辐射————电离辐射
我们常常在医院见到的X光、CT、PET-CT等,还有一些放射性元素或材料都会释放电离辐射。
之所以叫电离辐射,就是指通过电离原子来破坏细胞结构的稳定性,从而导致细胞的损伤或者死亡。电离辐射还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DNA的结构,因此会对遗传造成影响,但是,需要达到一定的积累量之后才会出现这种情况。比如X光胸片,单次为0.00007rad,要照71429次才能超过5rad这个最低标准;再比如腹部CT,单次为2.6rad,照两次就超标。
这种辐射主要出现在生活里,从红外线到自然光再到无线电波,统统都是,比如无线网、电脑、手机、打印机、电视、微波炉、浴霸、收音机、烤箱、电吹风……既然是非电离辐射,就说明不会破坏细胞,也不影响DNA,基本上是一种无害的辐射。这种辐射通常表现为热量,可这点儿热量甚至还不够暖热冬天里的脚趾头。当然,它们到处都在,所以防不胜防。其实我们早已知道,这些也无须去防。
其次,关于非电离辐射对孕妇的影响,最早的研究是1988年《美国工业医学杂志》中的一篇文章,它讨论了各种屏幕对孕妇流产率的影响。
那个时候,全社会都在声讨电视,很多人根本没看这篇文章的结论,就直接推出很多骇人听闻的言论。乌龙的是,人家那篇文章最后的结论是:很难证明那些屏幕产生的非电离辐射会影响到流产率。没过几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就直接给这些谣言啪啪打脸。具体研究在此不赘述,最后的结论是:对于孕期女性来讲,无论在电脑前工作多久,哪怕整个孕期都在电脑前正常工作,都不会导致流产率的增加。
12三、正确认识生活中的辐射安全好了,现在咱们再把从家到公司的过程捋一遍,看看到底需不需要防辐射。上面提到了无线网、电脑、手机、电视、微波炉、浴霸、收音机、烤箱、电吹风……这些家用电器也属于标配了,无时无刻不在释放着非电离辐射,害不害怕?完全没必要。正常安全地使用它们,辐射全部加到一起也只不过是一张电费单子。
至于那些防辐射的植物或者食物,如果你读到这里仍然一根筋地认为需要养一些或者吃一点的话,那我只能告诉你,仙人掌除了扎人和好养以外,没啥了。至于防辐射食物,基本上是农产品滞销时期的噱头,今年是大蒜,明年是香蕉,后年是草莓……
或许有人会提到安检,的确,安检正是利用电离辐射来检查行李物品的。好在并没有用它来检查人,否则某些无知的暴民可能会把地铁站都给拆了。这么说吧,安检机器外面的金属罩隔绝了绝大多数电离辐射。
有科学家计算过,假设一个人每天上下班各过一次安检,那么需要300年~500年才有可能达到辐射超标剂量。如果你上班需要乘坐飞机,我这里也说一句准话儿——把心放在肚子里,乘坐飞机带来的辐射远没有邻座乘客的脚臭带来的杀伤力大。
50部手机、20台电脑、10台打印机……它们围绕在身边,你是不是觉得各种射线穿进身体,然后穿出来,再穿进去?
如此反复,很是委屈。像池塘里被鱼钩挂住嘴的锦鲤,转发不会带来好运,只能自己消化这些辐射。其实,大可把心放在肚子里,即使在这种环境下工作很多年,也没有问题。
最后,总结一下:
1、关于孕期检查会涉及到的B超辐射孕妈们大可不必担心,即使是X线或CT检查,对孕期女性来说,辐射量也是非常小,不会引起胎儿畸形的。只不过,医学检查都遵从“利弊”原则,如果没必要,也别因为“无害”就反复去做某个检查了解胎儿情况。
2、对于大家经常问起的机场安检门辐射问题,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安检门主要是依靠微弱的电磁场进行工作的,他在正常工作的时候输出的电压只有12V,所以对人体不会产生任何伤害,对孕妇也没有任何辐射的影响!当然如果你要藏在箱子里从X光机底下过,那就另当别论了。
3、总热衷于比较什么打印机、电烤箱、电脑、电冰箱、手机这些家电辐射量的高低以及各种避免方法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家电辐射属于“非电离辐射”,而不是有伤害性的“电离辐射”。
4、孕妈防放射服的最大作用就是身份识别!被让座效果棒棒哒!
参考文献:[1] Marilyn K. Goldhaber, Michael R. Polen, Robert A. Hiatt. The risk of miscarriage and birth defects among women who use visual display terminals during pregnancy. American Journal of Industrial Medicine 13(6):695-706 · January 1988.
[2] TM Schnorr, BA Grajewski, RW Hornung, MJ Thun, GM Egeland, WE Murray, DL Conover, WE Halperin. Video display terminals and the risk of spontaneous abortion. The New England Jounal of Medicine 324(11):727-733 · March 1991.
[3] Coureau G, Bouvier G, Lebailly P, Fabbro-Peray P, Gruber A, Leffondre K, Guillamo JS, Loiseau H, Mathoulin-Pélissier S, Salamon R, Baldi I. Mobile phone use and brain tumours in the CERENAT case-control study.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 71(7):514-22 · July 2014.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