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争时期的,饥荒这个大环境已经通过对基因的一些修饰,影响了基因的表达,让经历饥荒的宝宝或青少年成年后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大为增加。
准妈妈若是营养不良,可能会造成低体重儿的出生。而低体重儿易患多种疾病,除了心血管风险增加外,可能会将肾脏疾病的发病年龄提前到14岁。相反,巨大儿和肥胖儿增多,也同样为以后的疾病埋下风险。
影响胎儿“表遗传”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胎儿时期的外界环境影响了个体的基因表达。虽然基因没有任何改变,但外界环境会通过对基因进行一些化学修饰,使基因的表现型随环境而变,这种现象是表观遗传的一种。
胎儿时期作为身体发育的高峰期,各个系统均在逐渐成形。身体为了更好地适应出生后需要应对的环境,会以表观遗传的方式对各部分的功能、结构做出调整。这些变化影响了成年后的生理和代谢情况,提高了这些个体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
低体重儿易患多种疾病
有一种孩子,在子宫内长不起来,我们叫做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由于在宫内不能实现他的遗传生长能力,这种新生儿表现出来的就是低体重。一般来说,把体重不足2500克的称为低体重儿。
过去,大家对这种低体重儿认识不足,老百姓通常认为,如果孩子生下来没有畸形,仅仅是长得比较瘦小,那么养养就胖了。但后来研究发现,这类孩子会出现一个“追赶生长”,会有一段时间长得特别的快,这类孩子容易出现肥胖,成年后还容易出现将军肚、“三高”等代谢综合征。
低体重儿出现尿毒症,是因为胎儿在形成肾脏的过程当中,肾脏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是平行的,有一段时间以生长为主,一段时间以凋亡为主,但是总体上应是保持平衡。但是如果细胞的凋亡占了优势,生成的少,死亡的多,肾脏单位就会减少。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原因,与胎儿无法获得足够营养、宫内生长受限有关。
防心血管疾病要从娃娃抓起
多数人认为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才会得的病,可是病根却是在青少年时期就埋下的。
现在在城市里面,生出低体重儿不算太多,倒是巨大儿出生率越来越高,令人担忧。很多时候,肥胖和缺乏运动,这些危险因素的根源来源于从青少年的不良生活习惯。这些超重肥胖的儿童,而且不再加强干预,会在还未成年就埋下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祸根。
所以应当强调初级预防,主要目标人群便是青少年,主要措施是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