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的孩子3 岁半,从 1岁多的时候开始长针眼,到现在为止,左眼的上眼皮、下眼皮和右眼的下眼皮都长过,医生诊断是内针眼, 建议切开排脓,我担心孩子太小就没给他做手术,只是抹眼药膏。“针眼”恢复很慢,短则1个多月,长则持续半年。我想问一下:“针眼”是怎么回事?得了“针眼”怎么治疗? 专家解答: “针眼”又叫睑腺炎,也称麦粒肿,俗称“挑针眼”,是化脓性细菌侵入眼睑腺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炎症。临床表现为眼睑局部红、肿、热,触及硬结和有触痛感。在儿童、老年人和体弱、抵抗力差的患者中容易发病,有时单眼发病,有时双眼都发病。 治疗: 1. 早期睑腺炎应给予局部热敷,以便促进眼睑血液循环,缓解症状,促进炎症吸收。 2. 局部滴用抗菌素滴眼液,以便控制炎症。 3.
春季是各种病菌猖獗之时,妈妈在照料上稍有不慎,讨厌的传染病便会一个个地接踵而至,特别是麻疹,让宝宝备受折磨。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末春初时节非常流行。若照料或治疗不当,还会导致很危险的后果。因此,妈妈在冬春季节里一定要做足各种防护准备工作,让讨厌的麻疹离宝宝远点! 明眼辨疹 麻疹症状具有非常明显的特点,即被传染的宝宝表现为发烧3天,出疹3天,退疹3天。 由于它的传染性很强,一般让6个月~5岁左右的宝宝深受其害,而未出过麻疹或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宝宝,一旦接触了麻疹患儿,也会被立马传染上。 “发烧3天” 宝宝在患病初期,很像是患了感冒,出现发烧、咳嗽、流涕、喷嚏等症状。但宝宝流涕
网友:我儿子现在23天了,是母乳喂养。前天脸蛋儿上出现三两个小红疙瘩,今天双颊、眉头上开始多了起来,头皮和颈部里也有少许,观察发现先出现的散出白顶后就不红了,从网上看和湿疹的症状比较一样。 咨询医生后准备使用黑豆馏油软膏,请问行不行?看说明书还有可能过敏,也比较担心。 医生:因为这个小孩是新生儿,新生儿里面出现湿疹的例子也有,但是不是特别多。他说孩子脸上出现的小红疙瘩上面有白头,白头长出来以后就不红了。几张一定要注意有没有脓疱疹的症状,如果是感染的话,就不能用激素的药。黑豆馏油软膏我们没有用过,一定要让医生区分开是过敏性的疹子还是感染疹子,再用药。 白头是不是有脓疱疹的感染现象?如果要是脓疱疹的感染,就拿黄连素泡水洗澡,几天就好了。 如果是湿疹,持续的时间应该比较长。看他的描述,好象这种状况持续的时间不太长。
方一:花椒150克入白酒30毫升中浸泡7天,去渣,生姜6克切碎绞汁,取生姜汁与甘油同入酒中拌匀,用干净棉花蘸药外涂患处,每日2—3次。适用于冻疮未溃破者。 方二:生地榆30克,地丁15克,芫花、甘草各10克,加水煎汤,趁热浸洗患处,洗后用玉红膏油纱布敷患处,每日2次。适用于冻疮已溃破者。 方三:萝卜叶250克,橘皮100克,放锅内加水1000毫升,煎煮20分钟,药液温后浸洗患处,每晚1次。适用于冻疮未溃破者,一般连用3—4次即愈。 方四:杏仁10个,芝麻15克,花椒10克,分别炒香,研末,然后混匀,用香油调涂患处,每日换药1—2次。 方五:樱桃20—30粒,浸于高粱酒中浸泡10天,用其外擦患处。可以止痒,缓解冻疮。 方六:芫花、甘草各15克,加水煎成200毫升,趁热浸
预防手足口病主要是注意卫生,提高自身免疫力,因此不少家长都努力为孩子补充营养。山东省卫生厅和青岛市卫生局都发布了预防手足口病的药方,除具备较好的预防效果外,各药方中的药材价格低廉,容易购买,最贵的一服中药还不到5元钱。 处方适用范围很广 预防手足口病的多种类型中药。“药方有好几种,分为食用、漱口、药枕、蒸熏,适合不同人群使用。”专家介绍,手足口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这与抵抗力低有关,食用、药枕和熏蒸处方适用范围很广,各年龄段都可使用,漱口处方则更适用于年龄较大的儿童。 &n
婴儿湿疹,也叫“胎毒”、“奶癣”,是婴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也叫过敏性疾病,以1~3个月大的婴儿最为多见。导致婴儿湿疹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外界对婴儿皮肤的刺激、婴儿消化不良以及先天性的过敏体质都可能诱发此病。婴儿湿疹常常呈对称性分布,大多发生于婴儿的面颊、额头、眉间和头部以及皮肤皱褶处,有时也可累及婴儿的躯干和四肢。发病初期,可在患儿局部皮肤上见到红斑丘疹,有瘙痒感。几日后,丘疹会转变为小点状的水疱,水疱破溃后可有液体渗出,渗液干后可在局部形成厚痂,症状严重时还可出现局部皮肤糜烂,甚至继发感染。 婴儿湿疹可分为干燥型湿疹和脂溢型湿疹两种。干燥型湿疹多见于瘦弱的婴儿,好发于婴儿的头皮、眉间等部位,其皮损常表现为有少量的灰白色
1、什么是中耳炎? 中耳炎是由于中耳内发生了细菌感染,故医学上全称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如果孩子患了中耳炎,主要表现为耳鸣、耳痛、听力下降和耳道流脓等,其整个临床过程大致可分4个阶段: (1)早期(医学上称咽鼓管阻塞期):小儿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出现耳鸣、耳内不适等(小儿不会表达),但耳部的难受会影响宝宝玩耍和睡眠。医生在此期检查可发现有耳膜(医学上称鼓膜)内陷,中耳内有积液。 (2)进展期(医学上称化脓前期):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可达39℃~40℃,小儿哭闹不安、听力下降和耳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这些表现类似感冒或肠炎,极容易被忽视或误诊。检查后可发现耳膜充血、听骨红肿、外凸。 (3)高峰期(医学上称化脓期):小儿高烧、拒食,严重者面色发灰、波动性耳鸣、听力下降和耳
有些婴儿头顶上有一层厚厚的乳痂,看上去很不舒服。年轻的妈妈们想替孩子去除乳痂,又怕因此碰到囟门,伤及孩子。那么,长了乳痂应如何去除,乳痂能不能预防呢? 其实,乳痂的形成与父母不敢给孩子洗头、视囟门为“禁区”有极大关系。婴儿头皮的皮脂腺分泌很旺盛,分泌物若不及时清除,就会和头皮上的脏物积聚在一起,时间长了就形成厚厚的一层痂,如果经常为孩子清洗头皮,乳痂也就不会形成。顺便提一句洗头时触到孩子的囟门并不会伤及孩子的大脑,囟门并不是“禁区”。 去除乳痂方法很简单,只要用植物油浸软乳痂,然后用梳子轻轻梳去就可以了。如果乳痂很厚,一次浸油可能去不掉,也可以每天涂1-2次植物油,直到乳痂浸透后再梳去。千万不可用手或梳子硬梳乳痂,以免头皮破损继发感染。 乳痂
说不定你家宝宝是过敏体质 是的话得注意饮食,不然今后患上哮喘鼻炎的几率大 5个月大的遥遥面颊上几乎长满了皮疹,到医院皮肤科检查后诊断为湿疹,涂抹了一些药膏后,症状减轻不少,但停止使用后,湿疹又出现了。 据悉,湿疹是特应性皮炎在婴儿期的一种表现,俗称奶癣。宝宝脸上有了皮疹后,常常剧痒难忍,但宝宝又不会说,所以又哭又闹,表现得很烦躁。“我女儿睡觉不太好,常常哭闹,小手总是在脸上乱抓”,周女士说,女儿睡不好,大人也跟着累坏了。 宝宝过敏,得先找过敏源 “千万可别小瞧了湿疹,控制不好宝宝长大了就是过敏性疾病患者。”市人民医院药物临床试验中心贺主任说。据贺主任介绍,牛奶、鸡蛋、鱼类、小麦等是1岁以内宝宝最常见的过敏食品,但这些食品又同时是宝宝生长不可缺少的营养来源。因此家长们最
麻疹、肺炎、菌痢等很容易在春季感染小儿,引起小儿急性高热。在小儿发高烧时,一般家长往往只会注意孩子的高热情况,而对孩子的双眼紧闭、眼屎增多却不注意,认为这是孩子发热后的必然现象。可这种疏忽大意很可能带来不幸,因为有些孩子高热后,角膜软化而穿孔,会导致失明。 孩子在高热时,体内消耗很大,如维生素A供应不足,加上细菌感染,白眼球就会因营养障碍而发生干燥,继续发展,黑眼球就会变白而混浊,甚至软化穿孔失明。 所以,孩子在发高热时,家长要经常用干净毛巾擦眼屎,滴些眼药水,以免角膜引起感染。同时,给小孩多吃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来增加眼睛的营养,如鸡蛋、牛奶、猪肝、胡萝卜、鱼等。并随时注意孩子的眼睛,发现有不正常的变化,应尽快送医院诊治,千万不要耽误治疗时机,防止角膜软化穿孔而致失明的不良后果。&
腹股沟疝一般在婴幼儿期发生的比较多,而且一般见于男婴。因为男婴的睾丸最初是在腹内,在即将出生前降入阴囊。睾丸经过的从腹内到阴囊的这个通道,一般在出生后就关闭了,但也有闭锁不好的情况。 这样的宝宝到了2~3个月,由于剧烈哭闹或便秘等原因,当腹腔压力增高时,腹腔内的肠管就会顺着这个闭锁不全的通道,穿过腹股沟(大腿根部)降入阴囊中,这就是腹股沟疝。 女婴也有类似的病,肠管及卵巢从腹股沟降至大阴唇。如果是卵巢降下,就会肿得像枇杷树种子一样大的硬块。肠管从通道降下是不会感觉到疼痛的,也不会有任何障碍。即使阴囊肿起或卵巢下降,只要治疗及时也不会影响宝宝的正常发育。 无论男女,宝宝患腹股沟疝都是有危险的,因为有时肠管在通道中会出现拧绞在一起的情况,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嵌顿性腹股沟疝。出现嵌顿性
7岁的小明放学后无精打彩回到家就趴在床上睡了。第二天早上醒来,小明感到头很疼,并不能张嘴,照镜子时吓了一大跳,只见镜子里是一张肿大变形的脸,右侧耳垂部肿大、皮肤发亮,一摸还十分疼痛,急忙赶到医院,经医生仔细诊查,原来小明得了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也叫痄腮,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腮腺肿胀、疼痛、伴有发热和全身不适为特征,好发于15岁以下小儿,春季较流行。患儿及隐性感染者的血液、唾液、尿液及脑积液中均含有病毒,自腮腺肿大前1天到消肿后3天均有传染性,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飞沫传播,也可经唾液污染的食具、玩具等途径传播。患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 流行性腮腺炎通常先起于一侧,2—3天内波及对侧,也有两侧同时肿大或始终限于一侧者。肿胀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局部不红,边缘不清,轻度压痛,咀嚼食物时
研究表明,对寒冷敏感的人最容易发生冻疮,习惯性冻疮患者多有遗传性。所以,生过冻疮的人每年冬天都应注意及早采取措施。 第一招:加固“防护墙”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提高皮肤对寒冷的适应力。 外出时注意戴好手套、耳罩,穿厚袜和棉鞋。平时常揉搓脸、耳、鼻和手,以加强局部血液循环。 衣服鞋袜宜宽松,尽量保持干燥,潮湿后应及时更换。 习惯性冻疮患者应从夏季开始,逐步养成冷水洗脸、洗手的习惯,以提高耐寒能力。注意不要用含碱性太大的肥皂,以免刺激皮肤。洗后可适当搽一些油质护肤品。 对寒冷敏感者多吃些热性祛寒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胡椒、生姜、肉桂。 慢性病患者除积极治疗相应疾病外,还要增加营养,保证足够的热量供应,增强耐寒能力。 习惯性冻疮患者如需要在寒冷的户外环境中作业或
西药 硝苯地平:有人治疗冻疮患者109例,口服硝苯地平10毫克,每天两次,多数患者用药后72小时奏效,疼痛和痒症状3~5天消失,效果很好。硝苯地平治疗冻疮的机理目前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但临床效果还是不错的。 山莨菪碱(654-2):口服山莨菪碱5~10毫克/次,3次/天,或肌注10毫克/次,2次/天,或外用0.3%~0.5%的软膏治疗冻疮很有效,且治愈时间多在7天内。对有溃疡形成者应与抗生素联用,如红霉素、新霉素。 肝素冻疮膏:肝素冻疮膏系肝素钠与维生素E组成的复方制剂。肝素具有抗凝作用,可降低局部血液黏度,配合维生素E治疗冻疮,疗效较樟脑类制剂好。 双嘧达莫乳霜:双嘧达莫(潘生丁)有扩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有人用此乳霜治疗286例冻疮患
有的宝宝出现枕秃了,大多数的爸爸妈妈都认为是宝宝缺钙了,应该补钙。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枕秃都是由缺钙引起的。 有的枕秃可能与宝宝的睡姿或枕头的材料有关,所以不要发现枕秃就盲目补钙。 一两个月的宝宝基本都是仰卧着睡觉,而且一天的大多数时间是在枕头上度过的。特别是有的爸爸妈妈给宝宝睡的枕头过硬,宝宝整天在枕头上磨来蹭去的,时间一长,就会把枕后的头发磨掉,形成枕秃。因此,爸爸妈妈不要发现宝宝有枕秃,就忙着给宝宝补钙。而要先弄清楚枕秃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然后再对症处理。
最近,瑞典一家科研机构认为,尽管目前还不能准确地测出婴幼儿对声音的灵敏度,证据表明,儿童对声音的感应要比成年人灵敏。年轻的父母应考虑这个问题,既要让孩子跟随有声音的玩具练习抬头、爬行等动作,又不能让玩具的声响太大。 中老年人应告诉年轻的父母,如果玩具发出很大的声响,就可能给婴儿带来灾难性后果。而冲锋枪、大炮、坦克车等玩具,在10厘米之内的噪声可达到80分贝以上。有些玩具还能播放乐曲和歌曲,但若不注意控制音量,而且播放时间很长,也能伤害儿童听力。 人们日常说话的声音为40-60分贝,高声说话为80分贝,大声喧哗或高音喇叭为90分贝。 40分贝以下的声音对儿童听力没有不良影响,80分贝的声音会使儿童感到难受。如果噪音经常达到80分贝,儿童会产生头痛、头昏、耳鸣、情绪紧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长期受到噪声刺激,
水痘是多发于冬春季的常见急性传染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传染性极强。水痘病人是水痘的唯一传染源,该病主要通过唾液飞沫传染,也可因接触水痘病毒污染的衣服、玩具、用具等而得病。患者以婴幼儿多见,集体儿童亦为易感人群,如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校等容易发生局部暴发流行。 据了解,水痘发病初期症状较轻,可出现微热,全身不适。发热的同时或一两日后,躯干皮肤、黏膜分批出现和迅速发展为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痂。水痘病毒可波及多脏器,还可并发皮肤感染、肺炎、脑炎等。因此市卫生局还提醒学校及家长,一旦发现水痘病例应及时上报单位所属地段保健科,同时尽快就诊,并进行隔离治疗。 要预防水痘,关键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让孩子勤洗手;学校的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对易感儿童接种水痘疫苗也很重要,接种疫苗后15天人体就可以产生抗体,而且免疫力持久,是预防和
时下又进入手足口病高发季,截至当前,全国多省区已确诊手足口病病例已累计过10万,这让各地的孩子家长很是担忧。对此专家表示,手足口病属于常见多发传染病,一般7-10天就能自行痊愈,因此完全不必恐慌。对于手足口的防范,专家提醒:由于唾液是手足口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易感人群应特别注重口腔护理与消炎。 手足口病的最典型临床表现是:患儿手心、足心以及臀部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斑丘疹,特别是口腔内的疱疹,多分布在舌、颊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体等处,破溃后形成口腔溃疡,很疼,严重时会影响患儿进食,孩子哭闹不止。医学专家告诉广大家长:做好患儿口腔护理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并促进溃疡面愈合。 <BR><BR> 专家指导:在饭前饭后
春天是过敏性疾病的高发时节,尘螨、花粉、微尘都能引发宝宝的过敏症状。风大的时候,出门时一定要给孩子戴好口罩,除了可以防止过敏,还能有效减少细菌的传染。 1、过敏性哮喘 病症 发病年龄多在5岁以前,近年来有越来越小的趋势。典型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呼吸困难、哮鸣音和咳嗽,有时只有咳嗽症状。哮喘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作,经数小时至数天,用药后或自行消失。 治疗 哮喘急性发作时,可使用各种短效型支气管扩张剂,迅速控制病情,缓解期可给予免疫增强剂。 居家护理 饮食清淡,营养均衡,多吃新鲜蔬菜和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同时要注意远离过敏原。 2、过敏性结膜炎 病症 通常发生在冬末春初或气候急剧变化的时候,表现为眼睛发痒,有刺激感,并且畏光、流泪等。幼儿双眼结膜充血,分泌物增多,有时会发生眼睑水肿,并发轻度角膜炎。
在托儿所晨检时,保育员发现3岁的琳琳流口水,指着嘴巴叫痛,仔细一看口内有多个小溃疡,在手和足底还发现不少小水疱。原来琳琳患了手足口病,立即安排隔离,不久托儿所内又陆续发现了几名新患儿。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以夏秋季多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患儿在感染病毒后3-5天发病。初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然后口腔粘膜发生损害,初发于咽部,出现1-3毫米直径大小的带有红晕的水疱,接着在软腭、颊粘膜、舌、齿龈等处也出现损害,水疱破裂后形成糜烂及小溃疡。同时在手指、足趾侧面、指甲周围及手指屈面、掌、足底出现皮疹,有时累及肛周及生殖器。水疱数目从几个至十几个,几天后水疱干涸结痂,约一周消退。个别体质较弱的婴幼儿,皮疹可广泛分布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