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妈妈了解小儿男科疾病
    帮妈妈了解小儿男科疾病

    小儿包茎 包茎就是包皮口狭小,使包皮不能翻转,从而不能暴露阴茎头(龟头)。其病因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性包茎可见于每一个正常的男性新生儿。 孩子出生时包皮与阴茎头之间粘连,3~4岁时,由于阴茎及龟头的生长,阴茎勃起,大部分男孩的包皮可自行退缩,外翻包皮显露龟头。但部分男孩包皮口细似针孔,包皮不能自行退缩,妨碍龟头甚至整个阴茎的发育,有的还发生排尿困难。后天性包茎多继发于包皮过长引起的包皮炎及包皮和阴茎头的损伤,包皮口有瘢痕性挛缩,皮肤失去弹性和扩张力,使包皮不能向上退缩。 ★对策:对于婴幼儿期的先天性包茎,家长可以在家进行清洗护理。先将包皮反复上翻,以扩大包皮口。此过程手法应轻柔,且每次应适可而止,以免引起患儿疼痛。当孩子阴茎头露出后,再清洁包皮垢,然后将包皮复原,否则会造成嵌顿包茎。如果包皮口很紧,不能上翻或属后天性包茎,则应行包皮环切术。手术应在5~6岁

  • 如何治疗包茎
    如何治疗包茎

      医生专家:您好!我的宝宝8个月大时小鸡鸡发炎,医生说由于粘连,只要将其撑开露出小龟头经常洗洗就可以了。这样我一直坚持给宝宝清洗到现在,可是这几天我发现翻开能露出的小龟头部分已经少一些了,并且,我感觉他有点尿频。是不是它又连到一起了,我现在该怎么办呢?为什么我经常给他洗,还会这样呢?经常发炎的“经常”是指多长时间呢?我很着急,不知道对于这么大的宝宝(19个月)怎样的方法才最适合,最有把握的呢? 婴儿专家回答:   经常洗,是指每天,另外,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 幼女也要预防被传染妇科病
    幼女也要预防被传染妇科病

    幼女的外阴阴道炎症主要是由两方面原因引起的,一是其外生殖器本身发育尚未成熟,抗感染能力差,如果不注意卫生或保护不当,则易患炎症;二是由阴道内异物引起。幼儿由于好奇或企图解除瘙痒,将发卡、扣针、玻璃珠或某些小玩具放入阴道内,时间长了会引起炎症,使分泌物增多,呈脓血性并有恶臭,久而久之阴道黏膜形成溃疡或炎症而引起肉芽组织增生,将异物埋藏在深部,不易发现和取出,并造成炎症久治不愈。较大的异物,通过肛查就可以发现,较小的异物则须经阴道检查才能发现。B超、X线透视均可协助诊断。应经消炎、止血后在麻醉下取出异物。   幼女外阴阴道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患病的母亲、保育员以及幼儿园儿童的衣物、浴盆、手等传播;也可由于外阴不洁,被大便污染或直接接触污物而引起。感染外阴阴道炎后局部会出现瘙痒,如忍不住用手抓外阴部,还会引起深度感染。患儿大小阴唇、阴蒂红肿,尿道口、阴道口黏膜充血水肿,严重时黏膜破溃、分泌物

  • 孩子为什么会有“牛奶尿”
    孩子为什么会有“牛奶尿”

    沈尔安   病例:   初春的一天早上,张女士带着她6岁的儿子军军来到笔者的诊室。她说近日发现军军的小便有点异常,有时比较混浊,冷却后变成乳白色,很像牛奶或豆浆,但军军的日常饮食、大便均正常,也照常玩耍。张女士非常担心军军是否患病了。笔者询问了军军的病史,并对他进行了体格检查,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发现。嘱他化验小便后,除显示有4个加号的草酸钙结晶外,其余结果也正常。原来,军军的“牛奶尿”情况属于结晶尿,与尿中的盐类结晶有关。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尿液是经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排泄三个过程形成,最终排出人体的代谢产物。小儿肾脏发育尚未成熟,所以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的浓缩及再吸收和排泄功能均较差。健康人的新鲜尿液应该是透明澄清的,或略带点淡黄色。但尿液的颜色也与季节、饮水等有关系。例如,夏季天气炎热,身体消耗的水分多,尿量就相对减少,尿液可能会发黄;反

  • 泌尿系感染怎么办
    泌尿系感染怎么办

    泌尿系感染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主要由大肠杆菌引起,其次有变型杆菌、产气杆菌、副大肠杆菌等感染,少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偶由病毒、支原体或真菌引起。感染途径有:   (1)上行感染:多见于女孩,与尿道短有关;   (2)血行感染:多发生在新生儿及小婴儿,常见于上感、脓皮病、肺炎、败血症等病程中;   (3)直接感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化脓性感染,如腹膜炎、阑尾炎等可直接侵犯泌尿道;   (4)淋巴感染:肠道与肾、泌尿道之间有淋巴通路,肠道感染时可致泌尿系感染,但较少见。膀胱镜、导尿管,结石、尿路外伤、顽固性便秘及过度憋尿等均可成为感染诱因。感染可累及尿道、膀胱、肾盂及肾实质,易反复感染及复发,以女孩为多见。根据病原体侵犯的部位,可分为下尿路感染(尿道炎、膀胱炎)及上尿路感染(肾盂及肾实质受累)。   治疗原则是控制症状,消灭病原菌,消除诱发因素和防止复发。急性尿路感染时应卧床休息,

  • 小儿尿床也是病吗?
    小儿尿床也是病吗?

    5岁以上儿童在睡眠中出现无意识遗尿或尿床,这种现象至少每周两次以上且持续超过半年即可诊断为小儿遗尿症。这是记者日前在北京儿童医院遗尿门诊了解到的。    该门诊主治医师刘小梅说,国外统计显示,遗尿症发病率平均为10%~15%。而小儿遗尿症的病因目前研究认为有多种相关因素如:遗传因素、膀胱功能不完善、神经中枢睡眠觉醒障碍、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等等。在门诊,医生常需询问遗尿症患儿的家族史,研究发现若父母一方患遗尿,孩子就有1/2的可能性尿床。而继发性遗尿症多涉及肾内科、内分泌、泌尿科、神经、心理等多方面的器质性疾病,需及早诊治。   研究表明,长期遗尿可对患儿的心理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多数尿床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些孩子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不爱与人交往,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不敢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如夏令营、军训、旅游等,处事能力差。家长对孩子的责备和惩罚更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这必

  • 儿童糖尿病好发冬春季
    儿童糖尿病好发冬春季

    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全世界已有糖尿病患者1.25亿人,其中儿童糖尿病占糖尿病人的10%—15%,并且其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儿童糖尿病多见于肥胖或有家族遗传倾向的少年儿童,多在10—14岁之间发病,也有早于5岁时即发病的病例报道。   医学专家们调查发现,儿童糖尿病发病多在寒冷的冬春季,这种季节性的发病特点似乎又与冬春季病毒活跃且感染机会多有关。国内外的许多资料表明,柯萨奇病素、腮腺炎病素、心肌炎病毒等均可致实验动物诱发糖尿病。当然,病毒感染虽多见,但引起糖尿病的仅为极少数,同一时间内只有约10%的儿童糖尿病是因病毒感染所致。病毒感染所致的糖尿病,其发病时间也不尽相同,一般分为急性发病和相对缓慢发病两类。前者少见,且病情较重。部分儿童感染病毒数日后即表现出糖尿病临床征象,有的于感染后数月才有糖尿病表现,甚至也有于数年后发生糖尿病的病例。因此,在寒冷的冬春季里,为预防儿童糖尿病的发生,

  • 婴儿便秘
    婴儿便秘

      我的孩子现在三个多月,近十几天来,大便要相隔6天才有一次,平时一切正常。大便呈黄色,较粘稠 婴儿专家回答:   不知孩子吃母乳还是配方奶粉,不知孩子排便时是否为大便干硬、难以排出。如吃配方奶粉,在两次奶间,可适当多喂点白开水,或加点果汁,4个月后可加菜泥、果泥。另外,每天顺时针按摩腹部,每次10-15分钟,每天2-3次,有助于改善便秘。如调整后仍无好转,可去医院检查。

  • 睡觉打鼾的儿童更容易尿床
    睡觉打鼾的儿童更容易尿床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睡觉打鼾的儿童更易尿床。   费城大学儿科临床副教授李J·布鲁克斯博士指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一种睡眠障碍,表现为夜间睡眠中多次呼吸暂停,打鼾是其症状,易导致儿童尿床。   研究人员对160名4至17岁在临床上有睡眠障碍的儿童进行了调查,其中66人尿床。调查结果显示,每小时呼吸暂停次数在1次以上的儿童有47%尿床,而没有呼吸暂停者尿床比例仅为27%。这提示睡眠窒息的儿童易发生夜间遗尿症(尿床)。研究人员说,尿床在学龄前儿童中很普遍,无需多虑。但学龄儿童尿床现象明显减少,7岁儿童中仅有5%存在反复尿床现象,其原因不清。   研究人员认为,睡眠窒息儿童易尿床是因为其不能获得平静睡眠,当膀胱充盈时觉醒应答反应降低,不易清醒所致。也可能是呼吸障碍使膀胱压力增加或尿量生成增加所致。对睡眠窒息进行治疗有助于减少尿床,治疗措施包括手术切除增大的扁桃体,夜间佩戴呼吸面罩等。

  • 泌尿系感染怎么办
    泌尿系感染怎么办

    泌尿系感染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主要由大肠杆菌引起,其次有变型杆菌、产气杆菌、副大肠杆菌等感染,少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偶由病毒、支原体或真菌引起。感染途径有:   (1)上行感染:多见于女孩,与尿道短有关;   (2)血行感染:多发生在新生儿及小婴儿,常见于上感、脓皮病、肺炎、败血症等病程中;   (3)直接感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化脓性感染,如腹膜炎、阑尾炎等可直接侵犯泌尿道;   (4)淋巴感染:肠道与肾、泌尿道之间有淋巴通路,肠道感染时可致泌尿系感染,但较少见。膀胱镜、导尿管,结石、尿路外伤、顽固性便秘及过度憋尿等均可成为感染诱因。感染可累及尿道、膀胱、肾盂及肾实质,易反复感染及复发,以女孩为多见。根据病原体侵犯的部位,可分为下尿路感染(尿道炎、膀胱炎)及上尿路感染(肾盂及肾实质受累)。   治疗原则是控制症状,消灭病原菌,消除诱发因素和防止复发。急性尿路感染时应卧床休息,

  • 宝宝的生殖系统正常吗?
    宝宝的生殖系统正常吗?

    江西上饶龚敏问:去年贵刊第4期“宝贝两个月”一文介绍,要注意检查小宝宝是否隐睾,我们按上面介绍的方法做,没有摸到儿子的睾丸,请问宝宝是隐睾吗?如果是该怎么办呢?   ――首先让我们了解什么是隐睾,睾丸在胚胎中位于后腰部、腹膜外,随着胎儿的生长,睾丸慢慢下降,最终应定居在阴囊内。但其在下降时会同时将腹膜一起带下形成鞘状突,在整个下降过程中受到机械性因素或内分泌因素阻止其下降,导致其停在某处,没有到达阴囊,遂产生了隐睾。一般,男婴出生后1岁内睾丸的下降过程尚未停止,因此如果你的宝宝尚未满周岁,不必着急,可以等待其下降。1岁后如果还未下降的就不会再下降了。应做相应的手术,尤其是单侧隐睾患儿。   通过激素治疗或许可使病情较轻的双侧隐睾下降到阴囊,而病重的则不能完全到位,但有助于手术治疗。常用的激素如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短期使用对宝宝无何影响,停药后其作用会慢慢

    标签:生殖系统
  • 尿床的孩子不能少喝水
    尿床的孩子不能少喝水

    医学认为,尿床多是由于小儿大脑功能有障碍造成的,因此又称功能性遗尿症。引起这种病的最常见原因是精神因素,例如受惊、过度疲劳、来到新环境、不正确的教育等。 如果小儿从小尿床且从未停止过,医学上称为原发性遗尿症或夜尿症;如果小儿在2—3岁已能控制夜间排尿,但以后又出现夜间遗尿,称为继发性遗尿症。遗尿症一般到12—18岁后可痊愈。 对尿床小儿矫治不可用限水的方法,因为小儿体内水份占体重比例较成人高,而且对水缺乏的代偿能力不足,饮水过少对小儿健康有善。如果白天限水过度,孩子总是口渴,到晚上会大量喝水,这样,孩子睡觉时尿液也增加,尿床会加重。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从小对小儿进行排尿训练,根据孩子尿床的情况,白天稍增加饮水量。在孩子要排尿时,让其憋片刻,以锻炼膀胱的收缩能力。如果小儿膀胱的功能有所改善,膀胱的储尿量增加,小儿睡眠时排尿次数减少,尿床就会有所改善。 另

  • 溶血尿毒综合征
    溶血尿毒综合征

      溶血尿毒综合征(heomlytic uremic syndrome,HUS):是以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及急性肾功能衰竭为特征的一种综合征。主要见于婴幼儿,国内报道仅数十例,以学龄儿童多见。本症是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常见的原因之一,曾在阿根延、北美、南美洲有过小流行。本病尚无特殊疗法,死亡率曾高达77%,近年来由于综合疗法特别是早期腹膜透析的应用,病死率已下降至4.5%。   【诊断】   根据先驱症状及突然出现的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及急性肾功能衰竭三大特征不难作出诊断,但应与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肾小球肾炎、血小板减少及溶血性贫血等鉴别。   【治疗措施】   本病无特殊治疗。主要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水及电解质紊乱,及早控制高血压,尽早进行腹膜透折及血液透析。   1.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 与一般急性肾功能衰竭治疗相似(详见急性肾功能衰竭节)。应强调严格控制入量,积

  • 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症(nephrotic syndrome,NS)是一种常见的儿科肾脏疾病,是由于多种病因造成紧小 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大量蛋白从尿中丢失的临床综合征。主要特点是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严重水肿和高胆固醇血症。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单纯性肾病、肾炎性肾病和先天性肾病三种类型。在5岁以下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病理型别多为微小病变型,而年长儿的病理类型以非微小病变型(包括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节段性硬化等)居多。   【诊断】   诊断肾病综合征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凡有大量蛋白尿(24h尿蛋白定量>0.1g/kg,或>3.5g/kg)、高度水肿、高胆固醇血症(>5.7mmol/L,>220mg%)、低白蛋白血症(<30g/L,<3Gg%)均可诊为肾病综合征。典型病例血清蛋白电泳多提示α2↑↑,而γ↓。部分病儿可有低补体血症,镜下或肉眼血尿、氮质血症或高血压,学龄前儿童>1610.6kPa(

  • 小儿肾小管性酸中毒
    小儿肾小管性酸中毒

      肾小管性酸中毒(renal tubular acidosis,RTA)是由于近端肾小管重吸收碳酸氢盐或远端肾小管排泌氢离子功能缺陷所致的临床综合征。根据肾小管受损部位及其病理生理基础分为4型:Ⅰ型为远端肾小管酸中毒(distal renal tubular acidosis,DRTA)又称经典型肾小管酸中毒。Ⅱ型为近端肾小管酸中毒(prowimal renal tubular acidosis,PRTA).Ⅲ型为Ⅰ型和Ⅱ型的混合,又称混合型,Ⅳ型肾小管酸中毒是由于先天性或获得性醛固酮分泌不足或肾小管对醛固酮反应不敏感所引起的代谢性中毒和高血钾症。每型探寻 其病因又可分为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管酸中毒。   【诊断】   诊断肾小管酸中毒首先要仔细询问病史和认真准确的体格检查。凡遇小儿有生长发育落后、厌食、恶心、乏力;多尿烦渴及尿比重低或脱水酸中毒原因不明者应考虑本症,临床表现为顽固性佝

  • 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常简称急性肾炎。广义上系指一组病因及发病机理不一,但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为特点的肾小球疾病,故也常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临床上绝大多数属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本症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肾脏病。年龄以3~8岁多见,2岁以下罕见。男女比例约为2∶1。   【诊断】   典型急性肾炎不难诊断。链球菌感染后,经1~3周无症状间歇期,出现水肿、高血压、血尿(可伴不同程度蛋白尿),再加以血补体C3的动态变化即可明确诊断。   【治疗措施】   目前尚科学家直接针对肾小球免疫病理过程的特异性治疗。主要为通过对症治疗正其病理生理过程(如水钠潴瘤、血容量过大),防治急性期并发症、保护肾功能,以利其自然恢复。   1.急性期应卧床休息 通常需2~3周,待肉眼血尿消失、血压恢复、水肿减退即可逐步增加室内活动量。对遗留的轻度蛋白尿及血尿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