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婴儿便秘
    婴儿便秘

      我的孩子现在三个多月,近十几天来,大便要相隔6天才有一次,平时一切正常。大便呈黄色,较粘稠 婴儿专家回答:   不知孩子吃母乳还是配方奶粉,不知孩子排便时是否为大便干硬、难以排出。如吃配方奶粉,在两次奶间,可适当多喂点白开水,或加点果汁,4个月后可加菜泥、果泥。另外,每天顺时针按摩腹部,每次10-15分钟,每天2-3次,有助于改善便秘。如调整后仍无好转,可去医院检查。

  • 睡觉打鼾的儿童更容易尿床
    睡觉打鼾的儿童更容易尿床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睡觉打鼾的儿童更易尿床。   费城大学儿科临床副教授李J·布鲁克斯博士指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一种睡眠障碍,表现为夜间睡眠中多次呼吸暂停,打鼾是其症状,易导致儿童尿床。   研究人员对160名4至17岁在临床上有睡眠障碍的儿童进行了调查,其中66人尿床。调查结果显示,每小时呼吸暂停次数在1次以上的儿童有47%尿床,而没有呼吸暂停者尿床比例仅为27%。这提示睡眠窒息的儿童易发生夜间遗尿症(尿床)。研究人员说,尿床在学龄前儿童中很普遍,无需多虑。但学龄儿童尿床现象明显减少,7岁儿童中仅有5%存在反复尿床现象,其原因不清。   研究人员认为,睡眠窒息儿童易尿床是因为其不能获得平静睡眠,当膀胱充盈时觉醒应答反应降低,不易清醒所致。也可能是呼吸障碍使膀胱压力增加或尿量生成增加所致。对睡眠窒息进行治疗有助于减少尿床,治疗措施包括手术切除增大的扁桃体,夜间佩戴呼吸面罩等。

  • 泌尿系感染怎么办
    泌尿系感染怎么办

    泌尿系感染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主要由大肠杆菌引起,其次有变型杆菌、产气杆菌、副大肠杆菌等感染,少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偶由病毒、支原体或真菌引起。感染途径有:   (1)上行感染:多见于女孩,与尿道短有关;   (2)血行感染:多发生在新生儿及小婴儿,常见于上感、脓皮病、肺炎、败血症等病程中;   (3)直接感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化脓性感染,如腹膜炎、阑尾炎等可直接侵犯泌尿道;   (4)淋巴感染:肠道与肾、泌尿道之间有淋巴通路,肠道感染时可致泌尿系感染,但较少见。膀胱镜、导尿管,结石、尿路外伤、顽固性便秘及过度憋尿等均可成为感染诱因。感染可累及尿道、膀胱、肾盂及肾实质,易反复感染及复发,以女孩为多见。根据病原体侵犯的部位,可分为下尿路感染(尿道炎、膀胱炎)及上尿路感染(肾盂及肾实质受累)。   治疗原则是控制症状,消灭病原菌,消除诱发因素和防止复发。急性尿路感染时应卧床休息,

  • 宝宝的生殖系统正常吗?
    宝宝的生殖系统正常吗?

    江西上饶龚敏问:去年贵刊第4期“宝贝两个月”一文介绍,要注意检查小宝宝是否隐睾,我们按上面介绍的方法做,没有摸到儿子的睾丸,请问宝宝是隐睾吗?如果是该怎么办呢?   ――首先让我们了解什么是隐睾,睾丸在胚胎中位于后腰部、腹膜外,随着胎儿的生长,睾丸慢慢下降,最终应定居在阴囊内。但其在下降时会同时将腹膜一起带下形成鞘状突,在整个下降过程中受到机械性因素或内分泌因素阻止其下降,导致其停在某处,没有到达阴囊,遂产生了隐睾。一般,男婴出生后1岁内睾丸的下降过程尚未停止,因此如果你的宝宝尚未满周岁,不必着急,可以等待其下降。1岁后如果还未下降的就不会再下降了。应做相应的手术,尤其是单侧隐睾患儿。   通过激素治疗或许可使病情较轻的双侧隐睾下降到阴囊,而病重的则不能完全到位,但有助于手术治疗。常用的激素如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短期使用对宝宝无何影响,停药后其作用会慢慢

    标签: 生殖系统
  • 尿床的孩子不能少喝水
    尿床的孩子不能少喝水

    医学认为,尿床多是由于小儿大脑功能有障碍造成的,因此又称功能性遗尿症。引起这种病的最常见原因是精神因素,例如受惊、过度疲劳、来到新环境、不正确的教育等。 如果小儿从小尿床且从未停止过,医学上称为原发性遗尿症或夜尿症;如果小儿在2—3岁已能控制夜间排尿,但以后又出现夜间遗尿,称为继发性遗尿症。遗尿症一般到12—18岁后可痊愈。 对尿床小儿矫治不可用限水的方法,因为小儿体内水份占体重比例较成人高,而且对水缺乏的代偿能力不足,饮水过少对小儿健康有善。如果白天限水过度,孩子总是口渴,到晚上会大量喝水,这样,孩子睡觉时尿液也增加,尿床会加重。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从小对小儿进行排尿训练,根据孩子尿床的情况,白天稍增加饮水量。在孩子要排尿时,让其憋片刻,以锻炼膀胱的收缩能力。如果小儿膀胱的功能有所改善,膀胱的储尿量增加,小儿睡眠时排尿次数减少,尿床就会有所改善。 另

  • 溶血尿毒综合征
    溶血尿毒综合征

      溶血尿毒综合征(heomlytic uremic syndrome,HUS):是以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及急性肾功能衰竭为特征的一种综合征。主要见于婴幼儿,国内报道仅数十例,以学龄儿童多见。本症是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常见的原因之一,曾在阿根延、北美、南美洲有过小流行。本病尚无特殊疗法,死亡率曾高达77%,近年来由于综合疗法特别是早期腹膜透析的应用,病死率已下降至4.5%。   【诊断】   根据先驱症状及突然出现的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及急性肾功能衰竭三大特征不难作出诊断,但应与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肾小球肾炎、血小板减少及溶血性贫血等鉴别。   【治疗措施】   本病无特殊治疗。主要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水及电解质紊乱,及早控制高血压,尽早进行腹膜透折及血液透析。   1.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 与一般急性肾功能衰竭治疗相似(详见急性肾功能衰竭节)。应强调严格控制入量,积

  • 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症(nephrotic syndrome,NS)是一种常见的儿科肾脏疾病,是由于多种病因造成紧小 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大量蛋白从尿中丢失的临床综合征。主要特点是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严重水肿和高胆固醇血症。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单纯性肾病、肾炎性肾病和先天性肾病三种类型。在5岁以下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病理型别多为微小病变型,而年长儿的病理类型以非微小病变型(包括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节段性硬化等)居多。   【诊断】   诊断肾病综合征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凡有大量蛋白尿(24h尿蛋白定量>0.1g/kg,或>3.5g/kg)、高度水肿、高胆固醇血症(>5.7mmol/L,>220mg%)、低白蛋白血症(<30g/L,<3Gg%)均可诊为肾病综合征。典型病例血清蛋白电泳多提示α2↑↑,而γ↓。部分病儿可有低补体血症,镜下或肉眼血尿、氮质血症或高血压,学龄前儿童>1610.6kPa(

  • 小儿肾小管性酸中毒
    小儿肾小管性酸中毒

      肾小管性酸中毒(renal tubular acidosis,RTA)是由于近端肾小管重吸收碳酸氢盐或远端肾小管排泌氢离子功能缺陷所致的临床综合征。根据肾小管受损部位及其病理生理基础分为4型:Ⅰ型为远端肾小管酸中毒(distal renal tubular acidosis,DRTA)又称经典型肾小管酸中毒。Ⅱ型为近端肾小管酸中毒(prowimal renal tubular acidosis,PRTA).Ⅲ型为Ⅰ型和Ⅱ型的混合,又称混合型,Ⅳ型肾小管酸中毒是由于先天性或获得性醛固酮分泌不足或肾小管对醛固酮反应不敏感所引起的代谢性中毒和高血钾症。每型探寻 其病因又可分为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管酸中毒。   【诊断】   诊断肾小管酸中毒首先要仔细询问病史和认真准确的体格检查。凡遇小儿有生长发育落后、厌食、恶心、乏力;多尿烦渴及尿比重低或脱水酸中毒原因不明者应考虑本症,临床表现为顽固性佝

  • 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常简称急性肾炎。广义上系指一组病因及发病机理不一,但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为特点的肾小球疾病,故也常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临床上绝大多数属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本症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肾脏病。年龄以3~8岁多见,2岁以下罕见。男女比例约为2∶1。   【诊断】   典型急性肾炎不难诊断。链球菌感染后,经1~3周无症状间歇期,出现水肿、高血压、血尿(可伴不同程度蛋白尿),再加以血补体C3的动态变化即可明确诊断。   【治疗措施】   目前尚科学家直接针对肾小球免疫病理过程的特异性治疗。主要为通过对症治疗正其病理生理过程(如水钠潴瘤、血容量过大),防治急性期并发症、保护肾功能,以利其自然恢复。   1.急性期应卧床休息 通常需2~3周,待肉眼血尿消失、血压恢复、水肿减退即可逐步增加室内活动量。对遗留的轻度蛋白尿及血尿应

宝宝疾病热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