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来也是凑巧,这几天竟然连续有好几位宝妈问到关于孩子脸上长白斑的问题。 “女儿刚刚满一周岁,脸颊上有一块皮肤比整个脸白很多,摸起来沙沙的,这是什么?会不会是藓啊?” “我儿子3岁半了,最近发现脸上有两处淡淡的小白斑,不会是有蛔虫吧,婆婆说这是虫斑!” “我闺女脸蛋上有块白印子,这处皮肤有点干燥起皮,整体不是很明显,这是缺什么吗?” …… 其实,这几位家长提到的“白斑”应该都是同一种皮肤病——白色糠疹,一种儿童最常见的色素减退斑。 Q01:什么是白色糠疹?怎么辨别? 白色糠疹又叫单纯糠疹或面部干性糠疹,民间还把这叫做“虫斑”“桃花癣”,表现为边缘模糊的色素减退斑,这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皮肤疾病。好发于儿童或青少年,尤其在皮肤较黑的孩子中更常见,大约有4成的孩子都曾患过白色糠疹
肠痉挛 这是小孩肚子疼最可能的原因。在儿童医院小儿外科门诊,孩子肚子疼绝大多数是小儿肠痉挛(肠子抽筋)造成的,从1、2岁到11、12岁的孩子都有。最常见的是4、5岁到5、6岁之间。造成肠痉挛的主要原因是吃得不合适(比如吃多了;吃了大量凉食物等)。这时孩子没有一定的压痛点(肚子上都是软软的),能吃能喝,精神挺好。医治办法是配合颠茄与非那根、扑尔敏等一块吃。出现这种情况时家长很着急,但一般没有大问题。 症状: 肠痉挛引起的腹痛,可能是以宝宝的脐周为主,也可能位于宝宝的左下腹。 如果是小婴儿发生了肠痉挛,因为宝宝不能用语言表达,所以经常表现为持续、难以安抚的哭吵,还有可能伴有呕吐、面颊潮红、翻滚、双下肢蜷曲等症状。 如果宝宝在发生肠痉挛时能够排气或者排便的话,症状就很有可能缓解或者终止,症状一旦消失后,宝宝就又恢复正常了。
什么是毛细血管瘤? 毛细血管瘤(草莓色胎记)是一个由许多异常过度生长的小血管组成的非癌症性的肿瘤。毛细血管瘤在出生时可能没有出现,但在出生后六个月内会出现。通常从年龄12到15个月开始变小。大部分在5到6岁时几乎全部消失。毛细血管瘤在早产儿和女孩中多常见。 身体的什么部分会出现毛细血管瘤? 毛细血管瘤可以出现在身体的任何一个部分。眼部可发生在眼睑,眼球表面的结膜,和眼眶内。 为什么眼睑上的毛细血管瘤会影响视力? 毛细血管瘤造成弱视(降低的视力)有两个机制。 第一,如果血管瘤在眼球上加上压力,可以导致散光,婴儿可由此出现屈光性弱视。 另外,如果血管瘤导致严重的眼睑下垂,如果遮盖了瞳孔,就会造成遮盖性弱视。 如果在患眼出现了弱视,可以使用眼镜和/或者遮盖治疗:健眼遮盖或使用阿托品眼药水。
光照疗法 光照治疗是一种通过荧光灯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辅助疗法。 光照治疗通常可以缓解新生儿黄疸,因为紫外光能把胆红素转变成一种更容易通过宝宝的尿液排出体外的东西。 具体方法: 把婴儿衣服脱光,放在透明保暖箱中,遮盖住眼睛、会阴部,保暖箱上下两面各有一个能发出幽幽蓝色光的灯,一般每次连续照射12~24小时,就可以使黄染的皮肤颜色变浅,也可以采用单面光疗、毯式光疗。 光疗结束后需要监测黄疸,如果出现反复,可以再次光疗。 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发热、腹泻、皮疹等,停止光疗后这些表现可以很快消失。 注意事项: 对于较重的黄疸,不能单独采用蓝光治疗,必须综合治疗。 不能因为蓝光照射后皮肤黄染颜色变浅,就认为一定是黄疸减轻,必须查血胆红素,以免误诊。
有关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手术最常见的问题 儿童打鼾最常见的原因是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常见症状有鼻塞、打鼾、注意力不集中、咳嗽、学习能力减退等症状,外表看起来有些会有典型的“腺样体面容”,如伴发细菌感染,则容易引发慢性鼻窦炎、中耳积液、口臭等,对小孩子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而一谈到手术,家长们往往都会非常担心和害怕。关于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经常有家长咨询“手术创伤大不大?”“是不是微创手术?”“是等离子射频手术吗?”“小孩能否承受得了此手术吗?”“是用激光手术好还是用等离子手术好?”等等问题,针对父母的这些疑问,现在谈谈扁桃体和腺样体的手术治疗问题。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的理由所在。 1.腺样体一定要手术么? 只有在药物治疗被证明无效的情况下,才考虑手术。一般药物治疗两周没有明显好转,或者连续治疗四周症状没有缓解一半以上,需要手术的可能性较大。
黄疸指数正常值 成人黄疸指数正常值: 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值)<17.1umol为正常值范围 小儿黄疸指数正常值: 小儿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值)一般不超过15mg/dL就属正常范围。 而新生儿黄疸包括生理性黄疸及病理性黄疸。只要超出生理性黄疸的范围就称为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在出生两天后,就可以用肉眼看出皮肤有点黄,在3~5天到达高峰,7~10天多半就会消失,这时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值)一般不超过15mg/dL就属正常范围。 除了皮肤、眼白泛黄外,无其他症状,通常不需治疗就会消退。 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很多,足月儿跟早产儿的标准不尽相同,妈妈只要发现以下情况就要送医院观察了: 1、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之内就发现黄疸,是
宝宝为什么容易患中耳炎呢? 因为连接宝宝耳部和鼻部的咽鼓管具有“短、平、直”的特点,加之宝宝免疫力较差,容易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感染时病毒和细菌通过咽鼓管逆行进入中耳,就会诱发中耳炎。了解中耳炎的常见类型和症状特点,有助于帮妈妈尽早发现宝宝的中耳炎症状,给宝宝及时有效的护理和治疗。 又烧又疼的急性中耳炎 典型特点:发烧、耳朵疼是急性中耳炎的典型症状。 如果宝宝出现不明原因的持续高烧和剧烈哭闹,就要考虑是否患上了急性中耳炎。对于小宝宝来说,没有办法说清楚自己哪里不舒服,加之很多时候宝宝是因为先感冒之后才诱发中耳炎的,可能会被当做感冒来治疗,而延误中耳炎的治疗。因此,一些可能反映宝宝患上急性中耳炎的小症状,妈妈一定要留意。 不明原因发烧38℃以上,采取治疗感冒的措施3天,症状仍不缓解。 宝宝总是左右摇头,或是不停用手摸耳朵。
不要马上服药或就医 幼儿急疹发病的初期,出现的症状一般是高热,建议发热的时候尽量不要使用退烧药,因为幼儿急疹出现的发热不属于中枢系统的感染,即使再高都不会对孩子的大脑和智力造成损害。但身体发热会似乎宝宝感到难受,可以尝试物理降温的方法,用低浓度的酒精擦拭孩子的身体,特别是手心和足心,是孩子能舒服一点。如果孩子的温度持续在38.5度以上,在考虑给孩子服用退烧药。 增加宝宝的水分摄取 爸爸妈妈可以让宝宝多喝水,如果宝宝已经增加辅食,可以让宝宝适当的喝些果汁,提高水分的摄取同时还能增加维生素,有利于宝宝将体内的毒素排出,促进身体有效出汗,帮助降低体温。 注意宝宝的休息 小儿急疹期间,要多多注意让宝宝中分休息,由于此时的宝宝身体比较虚弱。爸爸妈妈要注意宝宝与外界的隔离,减少交叉感染,尽量或不带宝宝出门。
就在这个夏天,尤其是有宠物的家庭, 以及喜欢带宝宝去旅行的家庭, 蚊虫叮咬等都可能让宝宝祸患流行性乙型脑炎! ▍什么是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又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多大的宝宝容易得流行性乙型脑炎? 一般2~6岁的宝宝最容易得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有哪些症状? 在发病初期,宝宝通常起病情较急,发热39~40℃以上,少量发汗,嗜睡,精神萎蘼等;后期宝宝通常体温持续高热,可出现意识障碍,嗜睡甚至昏迷、抽搐、意识障碍、惊厥、呼吸衰竭和脑膜刺激症等特征,患病严重的宝宝会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因是什么? 乙脑的传染源是病人和受感染的动物(猪和其他家畜),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 手足口病主要是由20多种(型)肠道病毒引起的,不过,这些肠道病毒并不会同时出现在同一次暴发流行中,一般是一种病毒或两三种病毒同时出现。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常见。 CoxA16和EV71这两种病毒引起的症状很相似,人们无法在外观上区别手足口病到底是由哪种病毒引起的,但通常情况下,EV71引起并发症或重症的机会较CoxA16大很多。 手足口病传染途径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主要存在于:患儿的皮疹、水疱破损处、口腔分泌物及粪便中。 所以,与患儿有近距离接触,或者接触了被分泌物污染的食物、水、玩具、毛巾等物品都可能被传染。 接触手足口病病毒的人,即使没有发病,也会成为移动的带病毒者,随处散播病毒。所以有一个人患了手足
杏仁萝卜炖猪肺 猪肺(250克)、白萝卜(100克)、杏仁(10克) 做法: 1、将洗净的猪肺放入沸水中,倒入适量料酒,氽煮约五分钟后捞出,切片备用; 2、白萝卜切块;生姜切片;葱切末; 3、将猪肺片、萝卜块、杏仁、姜片、葱末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煮开,再改用小火继续煲煮; 4、煮至汤熟时,加盐调味即成。 葱姜桔皮饮 取葱白4-5节、生姜3-4片、新鲜桔皮10-20克、红糖适量。将葱白、生姜、桔皮洗净入砂锅共煎取汁,再调入红糖适量,分次服用,对缓解小儿外感症状有很好的效果。 冬瓜薏米百合粥 取冬瓜仁20-30克、百合15-20克、薏米100克。先将冬瓜仁洗净,煎水取汁、去渣。再与百合、薏米同煮为稀粥,日服2-3次,可以清肺化痰
特约专家:冯晖 新世纪儿童医院荣和门诊儿科全科专家 中耳炎,不是孩子没得过,而是你不知道! 中耳炎的发病率那么高,然而普通妈妈甚至我身边的健康编辑妈妈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都面面相觑——真的有那么高吗?我们家孩子根本没得过中耳炎啊!亲,有没有想过,不是孩子没得过,而是孩子得了你不知道! 为什么孩子出了问题做妈妈的却没发现? 其实在听说什么什么炎的时候,妈妈们肯定首先想到会发烧,如果没有发烧,妈妈们通常察觉不到宝宝病了,即便感觉宝宝哪儿有点“不对劲儿”,依然会自我安慰说,孩子就是这样,猫一天狗一天的。 回想一下,你家宝宝有没有出现过下面的症状? 挠耳朵:孩子在2岁以前是说不清自己什么地方疼的,不过,他会用行动告诉你。如果他不断地摸耳朵、挠耳朵、揪耳朵,就要考虑他是不是患了中耳炎。
可造成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病等 小儿黄疸的病因有很多。比如小儿溶血病、小儿球形红细胞升高症、小儿围产期疾病等既可造成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病,又可造成贫血、缺氧和缺氧缺血脑病。 这些疾病及病理改变均可导致胎儿和小儿脑损伤,继而导致脑瘫。 导致小儿脑瘫 胆红素脑病是由小儿高胆红素血症及多种小儿疾病。 如早产、感染、缺氧、酸中毒等综合造成小儿胆红素脑病可造成严重脑损伤,是导致儿小脑瘫痪的重要原因。 早产、感染、缺氧等同样可造成或合并脑畸形、脑发育障碍和脑损伤也可能导致小儿脑瘫。 引起婴儿黄胆的原因 婴儿黄疸一般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黄疸无需治疗。 引起病理性黄疸的原因有: 1、某些原因(先天性代谢酶和红细胞遗传性缺陷)以及理化、生物及免
睡不安稳 睡不安稳是最明显的婴儿缺钙的症状,不容易入睡,睡着也不踏实,容易半夜惊醒啼哭。一般来说,新生婴儿缺钙就会常常在夜间突然惊醒,啼哭不止。新生婴儿缺钙的症状还表现在夜间睡着后盗汗,入睡一会,头部就大量出汗,如果惊醒啼哭后,出汗就更为明显。缺钙的婴儿通常会出现后脑勺处的头发被磨光,形成枕秃的现象。枕秃也是婴儿缺钙的症状之一。 发育迟缓 婴儿缺钙的症状常常表现为出牙晚、牙齿排列参差不齐。甚至有的婴儿1岁半时仍未出牙,牙齿的生长完全依托于钙质,婴儿缺钙自然会出现牙齿发育不良、牙齿排列参差不齐、咬合不正、松动,更有甚者会出现牙齿过早脱落的现象。婴儿缺钙还会影响到前卤门的闭合,前囟门闭合一般在1~1.5岁时,缺钙的婴儿往往在1岁半后仍不闭合,形成方颅,严重影响到宝宝身体的正常发育。 骨关节畸形 婴儿骨
宝宝发烧反复是什么原因 发烧不是病,它只是身体的一项示警征兆,告诉我们身体内恐怕有问题,可能是疾病因素,也可能不是。发热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其实,它是体内抵抗感染的机制之一。发烧甚至可能有它的用途:缩短疾病时间、增强抗生素的效果、使感染较不具传染性。这些能力应可以抵消发烧时所经历的不舒服。 以下列举些能引起发烧的疾病。 1、感冒:不论一般感冒或流行性感冒都是宝宝最常见的疾病。感冒的症状不一,发烧、食欲下降、肠胃不适、拉肚子、耳鼻喉等问题都有。 2、耳鼻喉发炎:耳鼻喉的问题通常会有发炎现象,所以会有红肿的产生,是一种病毒感染,常见有发烧、咳嗽、流鼻水、喉咙红肿(宝宝通常不愿意进食)等症状。 3、幼儿急疹(玫瑰疹):典型的症状就是会莫名高烧(39℃以上),大约持续3—4天,然后起红疹(此时烧会退去),红疹通常会慢慢消失,
孩子患上糖尿病是最让家长心疼和纠结的事情,一旦患病,家长就必须控制宝宝对于糖分的摄入,但是哪个孩子能够承受得了糖果带来的诱惑呢? 其实,家长们也无需太过严格,患有糖尿病的孩子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偶尔还是可以享受糖果的美味的。 学会置换 淀粉和糖等碳水化合物都是导致血糖升高的物质,不同的碳水化合物对血糖水平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如果孩子用一顿饭替换糖果,并且食用了其他的食物加以平衡,吃一些甜食是没有太大影响的。 管理甜食 在给孩子食用糖果时应考虑到糖分的含量,有些糖果含大量碳水化合物,这极有可能导致其他正常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因此做好计算相当重要。比如用花椰菜和含有等量碳水化合物的巧克力代替他通常的高碳水化合物马铃薯。 无糖糖果 无糖糖果可以满足孩子多于甜食的需求,比如糖
关于宝宝的养育,民间有很多习俗,比如多捏捏宝宝的鼻子鼻梁就会变挺,满月时给宝宝吃米糊可以增强宝宝抵抗力等等,那么这些民间习俗真的像说的那样靠谱吗? 民间传说为满月的婴儿剃光头发可以使孩子长出又黑又密的头发,俗称“剃胎毛”,但是如今讲究科学和个性的家长们就不太能接受了。那么“满月头”到底能不能剃?剃了对宝宝有什么影响吗? 专家指明,剃光宝宝的头发对于宝宝没有好处,因此建议大家尽量不要听信民间的习俗。 “剃胎毛”会让头发长得更快? 头发长得快与慢、细与粗、黑与白、多与少只跟宝宝的生长发育和遗传基因有关,与剃不剃胎毛没有关系。因此剃光头可以让头发稀的孩子再长出的头发变得浓、密,只是一种并不科学的传言而已。 剃“满月头”有什么危害? 刚出生的宝宝皮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一种由伊蚊(俗称花斑蚊)传播的虫媒病毒感染性疾病,而患者和隐性感染者都是登革热病毒的传染源。登革热由于需要伊蚊作为传播媒介,因此多在每年5~11月,特别是7~9月高发。 登革热病毒具有四种不同的类型,四种类型之间交叉抵抗不明显,在不同的年份会有不同类型的登革热病毒流行,因此,登革热往往出现每隔几年爆发流行的特点,并且在爆发期常见重型病例。 上一次广州登革热爆发流行就在2014年,曾报告了高达35000多例的确诊报告,经过感控部门的不懈努力,才最终平息。 登革热会有哪些症状? 在携带登革热病毒的伊蚊叮咬人体后,平均发病潜伏期在4~7天,不超过14天,主要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眼痛、肌肉及关节疼痛。 发热持续时间多在5~7天,少数病例可以在第一次热退后再次出现体温升高,持续1~2天。
特点分列★手足口病的潜伏期有2~7天 ★临床为口腔内、手、足部等部位发生疱疹、斑丘疹,故得此病名。★它也是小儿常见的疱疹性疾病之一。★大多数病例症状轻微,可以自愈。★少数患者可引起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少数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大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病毒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手足口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广。★发病年龄可从4个月的婴儿到30岁的成人,但以3岁以下的婴儿幼发病率最高。★这种病具有周期流行的规律,一般2-3年流行一次。★我国近10年来有过两次较大的。 手足口病症状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儿发热
猩红热 这是一种传染病。多数高热起病,体温可到39~40℃,孩子精神偏弱,比普通感冒发热显得病情重。 发热当天或第二天即可出现皮疹。但皮疹较为特殊,呈”醉酒样“皮疹,即孩子全身皮肤潮红如饮过酒一样,但往往看不到明显的一粒一粒的疹子,所以家长常常没有发现孩子出疹。医生体检时发现皮肤潮红,手压皮肤潮红全部消退,去压后复现。皮疹一般持续时间不长,给予有效治疗后2~4天可消退。退疹后躯干部皮肤出现明显的脱屑,手掌足底可见膜状脱皮,甲端皲裂样脱皮是典型表现。脱皮持续2~4周,不留色素沉着,不留疤痕。 猩红热是A组溶血性链球菌导致,有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发热不高或不发热,只表现为猩红热样皮疹。 疱疹性咽颊炎、手足口 近期流行的疱疹性咽颊炎,大部分患儿仅表现为咽颊部疱疹溃疡,也可见少数全身散在皮疹。而手足口病患儿除手、足、口皮
传染病
初生疾病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皮肤五官
口腔疾病
泌尿生殖
呼吸系统
初生疾病
传染病
体检免役
消化系统
皮肤五官
泌尿生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