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 2007年1月15日上午6时30分,秦先生的孩子饿得直哭,从睡梦中醒来的妻子就直接躺在床上给孩子喂奶。小家伙喝得很急,连连呛了几口,又不安分地大哭起来。可夫妻俩没有太在意,随后就哄孩子“入睡”了。在随后的40多分钟里,孩子没有丝毫动静,妻子觉得不对劲,一查看,才发现孩子全身发紫、四肢发冷,赶紧把孩子送往医院。由于耽搁的时间太长,医生最终回天乏力。 由于一些年轻妈妈没有喂奶经验,使得婴儿呛奶的事件常有发生。爸爸妈妈们通常又心疼又着急,却不知如何是好。而婴儿呛奶还有可能导致窒息。那么如何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呢? 有惊:宝宝呛奶了 呛奶时,婴儿无法用言语表达,家长可以通过咳嗽、呕吐等异常表现察觉。可不能像秦先生夫妇那样粗
雪天路滑,如果您在外出时不慎摔伤,又无法及时得到救治,那么,掌握一些必要的抢救方法,不仅能有效控制伤情继续恶化,还能减轻伤者的痛苦。 -固定 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目的:减少伤病患者的疼痛;避免损伤周围组织、血管、神经,减少出血和肿胀;防止闭合性骨折转化为开 放性骨折;便于搬动患者。 固定要点和注意事项:固定材料多用夹板,也可就便采用小木板、树枝、书籍杂志、硬纸板等。置受伤者于适当位置就地施救。如现场对生命安全有威胁,则移至安全区再固定。固定时,要用牵引法将畸形肢体变轴线位,并暴露肢体末端以便观察血运。夹板与皮肤之间以及在骨折和关节突出处要加衬垫,夹板长度要超过骨折处的上下关节,以便固定和防止压伤皮肤。固定后,上肢为屈肘
上周六,郑州的王先生一家本想度过一个快乐的周末,未成想一家人在赶往郑州动物园的路上,坐在父亲电动车后座的5岁儿子小亮(化名)一不小心把脚绞在电动车后轮的辐条之间,造成脚部严重受伤,120急救中心把他送到郑州市骨科医院。 经诊断,小亮右脚皮肤大面积缺损,而且造成跖骨骨折,需住院手术治疗。郑州市骨科医院显微外科李红卫医师告诫年轻的父母,近期门诊中经常遇到3~6岁儿童被自行车、电动车绞伤脚、踝的病例。 车子在行驶过程中,孩子的脚伸入车轮的辐条之间,踝、足在辐条的反复作用下轻者造成皮肤软组织损伤,重者将会造成肌腱、神经、血管损伤以及骨折、脱位等,有的甚至留下终身残疾。 孩子一旦受伤,家长首先应该将孩子的伤肢保持不动,有伤口时应临时包扎并立即送往医院。对于单纯的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用活血化淤类药物对症
据我国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意外伤害已经成为儿童死亡的第一杀手,而那些重度伤残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所承受的身体痛苦和心灵的创伤,并不亚于那些失去孩子的家庭。这些“灾难”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家中发生的,尤其是4岁以下的孩子,他们走路不稳、平衡感不好、判断力不足,内心的底气又特别的足,幼稚而自信,常常因莽撞而导致意外伤害的发生。因此,父母与其等到出了问题再回过头来后悔、内疚,不如事先揪出隐藏在家中的安全隐患,彻底堵死危险的陷阱。 ★坠落:从宝宝会翻身起,他就有可能从床上跌落下来;到七八个月会爬了,对身边事物的兴趣越来越浓、好奇心越来越盛、抓到想要的东西的欲望越来越强,从床上掉下来的几率也就大大地增加了。 孩子爱爬高,刚刚能站立的宝宝总是试图跨越小床、小童车或宝宝专用的高脚餐椅的护栏。有的两三岁的宝宝喜欢登上高处,比如自己蹬小凳子爬上大凳子去拿想要的东西。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急诊室护士长李淑芳提醒说,夏天引起小儿发热甚至高热的疾病很多,遇到小儿高热抽搐,家长往往手足无措,经常看到家长用厚厚的被子把孩子捂得严严实实的,送到医院,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更加重了散热不畅。 小儿高热不退,最关键的是尽快降温,同时让孩子多饮温开水,促使排汗尽快降温。当小儿抽搐严重时,要防止小儿发生碰伤、坠床、咬伤舌头的可能,必要时可在口腔内上下牙齿间放一件不易咬断的硬物,比如牙刷、小勺、压舌板等,以防咬伤舌头。当抽搐超过15分钟,家长应马上送孩子去医院。 反复抽搐发作可导致脑细胞损伤,抽搐1周后应带小儿到医院做脑电图检查,如脑电图不正常,应在医生指导下,长期少量服用苯巴比妥等镇静药,防止再发生高热抽搐。
刚刚学会走路的宝宝,走起路来跌跌撞撞的,常常容易跌伤。如果宝宝伤及表皮,局部青紫肿胀时,多为静脉、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这时可把冰块装入袋子用毛巾包好,冰敷局部可止血止痛。切忌热敷,因为热敷可引起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速,青紫加重。热敷需48小时以后进行。另外许多父母习惯搓揉孩子的伤处,以为能减轻孩子伤痛。其实,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局部搓揉会增加出血量,使青紫加重。
注意监护孩子——别让孩子伤了自己 可能原因:婴幼儿时期的宝宝,时常会因为无意识的活动、兴奋、闹情绪或身体某处不舒服,而出现不自主地自我伤害的情况。为了防止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应采取一些措施,避免孩子自我伤害。 安全防范措施:要注意经常把宝宝的指甲剪短磨圆,以防宝宝无意识的挠抓,抓破自己的皮肤,或是抓破已有的伤口,引起感染。当然,除了这些之外,生活中要预防孩子别伤自己的行为还有很多,因为宝宝懵懂无知,不知道保护自己,所以就需要家长们来格外的对宝宝进行监护,别让他们自己伤了自己。 育儿金点子:给宝宝修剪指甲,应选择在孩子睡觉的时候剪,防止因为孩子不合作而伤了手指,动作要小心轻柔,应该选择小型的折叠剪刀来剪,妈妈的左手食指和大拇指轻握小宝宝的手指,手指肚朝向妈妈的眼睛,以便看清楚指甲。妈妈的大拇指向下轻撸小儿的手指,使指甲与手指分
颌骨折裂通常只是一侧受伤,而且口腔内往往有伤口。受伤儿童可能说话不便,其唾液中常带有血迹。急救方法是: ①立即清除口腔中的血液和杂物; ②临时用纱布做个垫托,放在下巴尖,并用窄绷带或者围巾托住; ③将绷带两端在头顶打个平结,绷带结要打得松紧适度,既能承托下巴,使其固定不动,又不致使患儿牙齿咬紧; ④及时送医院救治。
卡鱼刺的紧急处理 宝宝如果不慎卡到鱼刺,父母也不要手忙脚乱。首先让宝宝尽量张大嘴巴,然后找来手电筒照亮宝宝的咽喉部,观察鱼刺的大小及位置,如果能够看到鱼刺且所处位置较容易触到,父母就可以用小镊子(最好用酒精棉擦拭干净)直接夹出。往外夹的时候父母要配合完成,一人固定宝宝的头部并用手电筒照明,另一人负责夹出鱼刺。 如果根本看不到宝宝咽喉中有鱼刺,但宝宝出现吞咽困难及疼痛,或是能看到鱼刺,但位置较深不易夹出的,一定要尽快带宝宝去医院请大夫做处理。 鱼刺夹出后的两三天内也要注意观察,如宝宝还有咽喉痛,进食不正常或流口水等表现,一定要带宝宝到正规医院的耳鼻喉科做检查,看是否有残留异物。 千万不要这样做 不要试图用手将鱼刺取出,这样做不仅无效,反而有可能使鱼刺在宝宝的喉咙
发生食物中毒后,千万不要恐慌,可先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饮水:立即饮用大量干净的水,已达到对毒素进行稀释的目的。 催吐:用手指压迫喉咙,产生呕吐发应,尽可能将胃里的食物排出。 导泻:如果吃下去的中毒食物超过2小时,且精神尚好,则可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服用泻药,以促进尽快排出体外。 保胃:误食腐蚀性毒物,如强酸、强碱后,应及时服用稠密汤、鸡蛋清、豆浆、牛奶等。对胃粘膜具有保护作用。
日常生活中,人们在活动时经常发生一些扭伤或拉伤,如“崴脚”、“戳手”就是踝关节、腕关节的扭伤。如果伤者处理手法不正确,往往会使扭拉伤部位伤上加伤。当你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如何处理呢? 辨扭伤程度看症状 关节扭伤后,受伤部位常有运动功能的改变,总体上会出现四种情况: 1.疼痛:扭伤部位出现胀痛、热痛、撕裂样疼痛,局部肌肉有压痛,活动时疼痛加剧。 2.肿胀:关节扭伤部位出现不同程度肿胀,肌肉拉伤则肿胀不明显。 3.瘀血:扭伤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瘀血,表现为局部青紫或红紫,常围绕受伤关节。 4.运动障碍:伤侧下肢常因疼痛而不能触地;腰部扭伤的伤员常不能做扭转动作。 紧急救治五大步 发生关节扭伤之后,受伤部位会发生炎性反应,如果处理得当
每年寒假、春节期间儿童意外事故都有明显增多,很多父母都很担心独自在家的孩子安全问题,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美国电影《小鬼当家》中那个机智过人、保护家庭安全的小鬼,远离各种意外伤害。 被宠物咬伤:儿童与动物是朋友,但宠物有时“翻脸不认人”,可就把小朋友害苦了。从临床统计资料看,近几年寒假里因拜年或待在家里逗弄宠物被咬伤的孩子明显增多。眼下孩子放假在家,与宠物接触的机会增多,特别是春节期间跟着大人走亲戚,常会逗弄别人家的宠物,遭宠物抓咬的机会大增。这些被狗、猫咬伤、抓伤的孩子,大多跟宠物过于亲昵,或者逗弄宠物,缺少自我保护意识。在假期里,家长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要逗弄狗猫等宠物,以免被咬伤抓伤。 被动物咬伤之后必须立即处理伤口,用大量清水反复冲洗伤口,再用2%碘酒消毒,尽量不包扎,并尽快到附近防疫站打疫苗。注射狂犬疫苗期间
婴儿饮食是喂养大事,年轻妈妈因为缺乏经验,面对婴儿呛奶、溢奶、或误服药物时,常常一筹莫展,不知如何是好。下面就向大家介绍一些应对婴儿饮食意外的小窍门,让妈妈在遇到下列情况时,可以早做准备,从容应对。 食道开口与气管的开口在咽喉部相通,吐奶最怕的是奶水由食道逆流到咽喉部时,在吸气的瞬间误入气管,即所谓的呛奶。量大时会造成气管堵塞,不能呼吸,危及生命;量少时直接吸入肺部深处造成吸入性肺炎。 轻微的溢奶、吐奶,宝宝自己会调适呼吸及吞咽动作,不会吸入气管,只要密切观察宝宝的呼吸状况及肤色即可。如果大量吐奶,可按以下方法处理: 首先,平躺时如果发生呕吐,应迅速将宝宝的脸侧向一边,以免吐出物向后流入咽喉及气管。 其次,把手帕缠在手指上,伸入口腔中,将吐、溢出的奶水食物快
现在正是春暖花开踏青郊游的季节,在外出游玩时要小心被蛇咬伤,更不要去捉蛇。 急救措施: 一旦被毒蛇咬伤,不要惊慌乱跑,减少活动,尽可能延缓蛇毒扩散; 迅速用止血带或布条在距伤口5至10厘米的肢体近端捆扎,间隔半小时放松3至5分钟,以减缓毒素吸收入血; 用小刀把伤口切开,用清水、茶水冲洗伤口。没有条件的,也可以用火柴、烟头烧灼伤口,破坏蛇毒。 在自救的同时,要迅速送有救治经验的医院抢救,
自救 游泳时若手指抽筋,可握紧拳头然后用力张开,迅速反复多做几次;若小腿或脚趾抽筋,先吸一口气仰浮水上,用抽筋肢体对侧的手握住抽筋的脚趾,并用力向身体方向拉,帮助抽筋腿伸直;大腿抽筋,可同样采用拉长抽筋肌肉的办法解决。 不慎被旋涡卷住时,立即使身体平卧水面,加大着水面积,保存体力,用爬泳迅速冲出漩涡。 救人 施救者切不可从正面去拉溺水者,否则溺水者会牢牢抓住你的手臂,或搂住你的颈部而使你动弹不得。 正确的方法是递给溺水者一截木棍或树枝,溺水者会死命抓住不放,施救者拉住另一端,尽快游泳将其拖带至岸边。如果溺水者已昏迷,抢救者可拽住其两侧腋下,使其口鼻露出水面,仰泳拖带;或在其背后用一臂夹持其腋下,侧泳拖带。 急救 多数溺水者被救起时已处于昏迷状态,抢救不及时4~6分钟即死亡。 将溺水者
据“全球儿童安全网络———中国”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意外跌落是0~14岁城市儿童因意外伤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非致死性伤害的首要原因。但意外跌落至今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专家指出,孩子年龄越小,越容易因跌落而受伤,1岁以下儿童跌落发生率高达54%;而家里则是孩子跌落受伤的高发地点,特别在1~4岁的调查人群中,有57.4%是在家中跌落的,因此,对新做父母者和幼儿护理者的教育尤为重要,不能掉以轻心! 专家介绍,如下措施可以帮助孩子尽可能地避免意外跌落: 1、在儿童骑车,溜冰时,要准备防护用具如头盔和护膝等。 2、非逃生用途的窗要上锁,或装上窗栏。 3、窗边不放置椅子,摇篮和其他家具。 4、在给婴儿换尿布或衣服时,人不要离开婴儿,保持有一只手保护着婴儿。&n
儿童意外伤害一旦发生,如当事者具有救护、自救的知识,能冷静、沉着、迅速地采取急救措施,往往能在很大程度上争取时间,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减少儿童伤残和死亡。 儿童意外伤害按其轻重可分为以下三类: 1.迅速危及生命的如淹溺、触电、雷击、外伤大出血、气管异物、车祸和中毒等。 这一类事故必须在现场争分夺秒进行抢救,防止可以避免的死亡。 2.另一类意外伤害虽不会顷刻致命,但也十分严重如各种烧烫伤、骨折、毒蛇咬伤、狗咬伤等,如迟迟不作处理或处理不当,也可造成死亡或终生残疾。 3.还有一类是轻微的意外伤害如小刀划破了一个小口,摔破了一点皮,烫起了一个小水泡等,这些在家里可进行简单处理,必要时到医院进行治疗。 儿童意外伤害需要急救处理的是前两类,急救处理的原则是: (1)抢救生命首先要
小儿烫伤是最常见的意外事故,多数是由于给小孩洗澡时,父母不注意碰倒了放在一边的热水容器,使热水洒出来烫伤了小孩。 只要大人注意,是可以防止小儿意外事故的发生。 小儿烫伤是最常见的意外事故,多数是由于给小孩洗澡时,父母不注意碰倒了放在一边的热水容器,使热水洒出来烫伤了小孩;另一个原因是由于保暖的热水袋塞子不紧,热水流出烫伤小儿。除此之外,另一个经常发生的事故是煤气中毒,在密封房间里,不要整夜使用没有烟筒的蜂窝煤炉子或煤气炉。 母乳喂养者夜间喂奶时不能紧搂着小儿。因为母亲会在不自觉中睡着,从而使乳房压住新生儿鼻口,容易产生窒息。新生儿经常吐奶,母亲刚喂完奶后不能马上远离小儿或马上人睡,要让小儿侧躺一会儿,防止吐出的奶液堵塞气管。
小儿发生触电时,首先应迅速使他脱离电源,用干木棍将电线拨开,或用干木棍将孩子拨开。如果直接拉开小儿时,抢救者必须站在干纸堆或木板上,拉住小儿的干衣角,将他拖开。 如果通过人体的电流很小,触电的时间也短,脱离电源以后孩子只感到心慌、头晕、四肢发麻。这时候,要让他休息1-2小时,并有人在旁守护,观察呼吸、心跳情况,一般不至发生生命危险。皮肤灼伤处敷消炎膏以防感染。但如果让患儿立即走动,也有可能引起死亡。 如果触电时间较长,通过人体的电流较大,或者是电流从右手到左脚,此时电流通过人体的重要器官(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就很严重,孩子表现为面色苍白或发青紫,昏迷不醒,甚至心脏、呼吸停止。这时就应该分秒必争地进行现场抢救,立即做口对口呼吸和心脏挤压。 对幼小儿童做对口吹气时,鼻孔不要捏紧,让其自然漏气,并适当减少吹气量,避
每年的七八月间是烧伤、烫伤高发时段。尤其是14岁以下青少年的烧伤和烫伤在夏天更为多见,占烧伤病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此外,行动迟缓的老年人也是烧伤和烫伤的高发人群。 防范意外 首先要教育孩子养成自我防护的好习惯。热水瓶、热液等要放在孩子触摸不到的地方。在浴缸洗澡时,加水顺序应该是先加冷水再加热水,且谨防跌入烫伤。有易燃品、煤气、取暖器、电器的地方,不让孩子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接近。不要让孩子玩火柴及打火机。油锅烧菜时,不要让孩子立在旁边。若去海边游泳,一定要采取防晒措施。 急救处理 烧伤是一种意外事故。一旦被火烧伤时,要迅速离开现场;衣服着火,迅速脱掉衣服,并倒地翻滚或翻入附近的水中。这样可迅速压灭或冲灭火苗,切勿喊叫、奔跑,以免风助火威,造成呼吸道烧伤。 烫伤同样要立即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