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年轻爸妈都会把孩子给老人带,一方面他们工作很忙没时间带,一方面老人带娃不仅省钱,还省了很多事,对此大家应该心存感激,但有些长辈带养孩子却存在一些问题,各位家长还需引起注意。 01 案例—— 朋友梦迪最近发现孩子有些坏毛病,比如前两天去逛超市的时候,孩子随手就拿起货架上的一颗小番茄吃起来,梦迪还没来得及阻止,这孩子已经把东西给塞进嘴里了,像是习以为常了一样。 梦迪见状,赶紧把孩子拉到一边,让他以后别在外面乱拿东西吃,可娃却不以为然,嘴里还念叨着:“就吃一个又没啥事,不要紧的。”这孩子说话的语气,竟跟大人没两样,也不知道跟谁学的。 回家后梦迪跟儿子进行了一番深度沟通,原来孩子之前在老家跟公公婆婆一起住,经常去逛菜市场和农贸超市,有时看见摊子摆了些新鲜水果,婆婆就很自然地拿起一两颗往孩子嘴里塞,还一边说:“小孩子尝一个又没
有一位家长在后台留言,说自己的孩子脾气很大,动不动就生气,让她非常苦恼。 小编询问了缘由,这位家长娓娓道来了自己坎坷的育儿之路。 原来前段时间流行“摆地摊”,于是家长所在小区的物业组织了跳蚤市场,专门让小孩子参与,体验摆摊赚钱的生活。 于是她很高兴的带着儿子涛涛去报了名,报名之后就要商量卖什么,涛涛说想卖零食,她觉得孩子是想自己吃,于是拒绝了,说卖文具更好。 没想到就这么一句话,让7岁的涛涛突然就奔溃了。他开始发脾气,扁着嘴巴到处扔玩具,还揪自己的头发,让她看的很无奈,最终就答应了卖零食。 本以为这样涛涛就能好好参与活动,没想到后面的事情更令人生气。 摆摊当天,小区大部分的孩子都聚集到广场区域,因为涛涛要做完作业才能下来,所以稍微晚了一点,结果去到就没有什么好的位置了。涛涛一时冲动就挤到了一个小男孩的摊位上,那个
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青少年儿童的口腔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全民关注。国家卫生委最近一次的口腔健康普查结果显示:1-5岁儿童龋齿率已达七成,儿童龋齿正在成为困扰家长的“大难题”。 案例 四岁男孩乐乐是个高颜值的“小鲜肉”,大眼睛、白皮肤、彬彬有礼的样子非常讨人喜欢。 但遗憾的是,因为没有保护好牙齿,乐乐一笑起来就会露出满口大黑牙,非常影响颜值。 乐乐之所以这么小就出现“龋齿”,还要从他长牙时说起。 乐乐八个月时就长出了自己的第一颗小牙齿,由于妈妈对宝宝牙齿护理知识并不是很了解所以并没有太在意乐乐的牙齿状况,虽然每晚乐乐都会闹着喝夜奶,妈妈却认为只有区区几颗牙齿不必刷牙,等到牙齿长齐了再刷也不迟。 虽然平时妈妈禁止乐乐吃糖果、甜食,但是,乐乐却非常喜欢喝一种益生菌酸奶,考虑到益生菌有益身体健康,爸爸每天回家都会特意带给他
知道自己怀孕后,妈妈们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变得小心翼翼,担心影响到胎儿。但也有的妈妈比较胆大,总喜欢打擦边球,一些不太好的小习惯就带到孕期没有改。小编真的要提醒各位孕妈了,有些事情是万万不能做的,不然宝宝会发脾气投诉你。 【1过量饮茶】 孕妈咪不宜饮茶过多、过浓,因为茶中的茶碱(咖啡因)具有兴奋作用,会使胎动增加,乃至危害胎宝贝生长发育。同时,饮茶会影响对食物中铁的吸收,增加妊娠贫血发生的风险。 【2吸烟、酗酒】 吸烟,可能导致宝贝发育迟缓,体重下降,容易早产或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影响宝贝智力发育。而孕妈咪酗酒,则可能导致宝贝酒精中毒,诱发宝贝畸形。 【3每天浓妆艳抹】 化妆品中所含砷、铅、汞等有毒物质,被孕妈咪的皮肤和黏膜吸收后,可进入胎血循环,影响宝贝的正常发育,诱发宝贝畸形。 【4过度
没有在深夜带娃去过医院的父母,不足以谈人生;没有在医院排过俩小时队的家长,不足以诉说看病等待时间漫长。宝宝一生病,全家齐受累,钱包也是一瘪再瘪,家长们纷纷吐槽带娃好难……其实,只要做好宝宝“免疫力”提升工作,很多常见疾病都是可避免的。今天,王医生将带各位家长排查宝宝“免疫力不足”,并结合“免疫力差”的影响因素,讨论如何提升宝宝免疫力! 王玉玮: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资深儿科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内著名育儿专家 首先,我们给出以下宝宝免疫力差的表现,妈妈们可以对号入座,排查宝宝是否免疫力低下: 1.反复感冒:抵抗力差,反复感冒发烧,常规治疗不见好 2.孩子生长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儿,低于生长曲线的正常范围。 3.胃口较差:宝宝厌食偏食,不好好吃饭 4.消化不良:积食腹胀不消化,有口臭、便秘、腹泻等症状
前两天去看刚出月子的表妹,她正在满头是汗的安抚闹人的宝宝。 表妹一边把哭闹着的宝宝往怀里搂,一边忍不住的诉苦说: “宝宝还真是个‘火爆脾气’,小小的人儿,一丁点儿大,这边睡醒,歪歪嘴找吃的,但凡没有找到,立即就‘发飙’。这不,刚才我出了一身的汗,他闹吃的,我就想着去清洗一下再给他喂奶。结果分分钟的时间,他就闹成这样了。” 说话间,小宝宝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粮仓”,心无旁骛的闷着头过去,吭哧吭哧吃的甚为香甜。 表妹忙不迭的为小宝擦着流出嘴角的奶水,又继续说: “孩子和孩子还真是不一样。我家大宝就不这样。当时想吃奶的时候,会发出信号,然后安安静静的等着吃就好。哪有这个孩子这样着急?” 是的啊,孩子和孩子还真的不一样。别看他们是小小的人儿,性格脾气可是大不一样哦!只有妈妈充分了解了孩子,才能够快速的度过“磨合期”,建立更
一、 容器里面来回倒水 目的:手眼协调、手部的控制能力 训练方法:初期强化时,先看孩子对哪一个容器感兴趣,如:大口的杯子→小口的杯子→营养快线的瓶口→爽歪歪的瓶口,来决定用哪一种容器,开始时容器里面不要放太多的水,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如:小明来跟老师比赛看谁把水先倒到完,奖励谁吃好吃的。 二、 橡皮泥 目的:手指肌力的锻炼、双手的协调、听觉理解 训练方法:满手抓→捏→搓→揪→团→拍→切→造型,每一步在过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比如初期介入一个新的内容时,给孩子准备的橡皮泥要大一点,这样便于孩子建立自信。同时还要给孩子进行讲解,比如在玩造型时,告诉孩子他做出了一个什么造型,以及是什么形状和颜色等,都要给孩子进行讲解。 三、 插插棒 目的:视觉注视、视觉定位、手眼协调、拇食指的灵活运用、手指肌力的锻炼
对宝宝而言,夏天真的很难熬!除了热,各路“疹子”也争先恐后地不请自来。 有些妈妈一看到宝宝长疹子,就会一味把红斑红点当湿疹对待,结果越治越严重,延误最佳护理时间。 今天我就整理了一份“夏日疹子作战计划”,助妈妈们分清疹子,打赢这场“皮肤保卫战”。 1、热疹 俗称“痱子”,是个一到夏天就极易缠上宝宝的“害娃精”。 外貌特征:一粒一粒的,中央夹有小白点,经常长在脖子、腋下、臀部等闷热易出现的地方。 有一个很好的判断方法:如果宝宝减少穿戴,或天气转凉,疹子会改善,这就是痱子啦。 【作战计划】 凉爽:家里最好开空调(不要直吹),保持26℃的室温,以宝宝后背温热、不出汗为标准。 清洁:勤洗澡,尤其是出汗多的地方,更要注意清洗擦干。 透气:家里适当通风,最好给宝宝穿透气、宽松的
不知从何时起,近视人群越来越低龄化,有些四五岁的孩子都早早戴上了眼睛,厚重的镜片和稚嫩的脸蛋极其不符。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早早给窗户装上玻璃并不是一件好事。 孩子容易近视,与视力发育过程有关。因为孩子并不是一出生视力就发育好的,而是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五岁之前,孩子眼部都处于比较脆弱的状态,不能长时间盯着手机、电脑看,以免对眼睛产生刺激,造成视力下降。 但有些家长会十分迷惑:明明自己已经严格限制了孩子玩手机的时间,甚至完全不让孩子碰电子设备,为什么孩子眼睛还会近视呢?其实孩子近视,很多情况下和玩电子设备并没有关系,而是下面几个原因: 一、遗传因素 父母都近视的家庭,在生孩子的时候会顾虑到一个问题:孩子会不会遗传到自己的近视呢? 这种担心并不是多余的,因为近视分为生理性近视和病理性近视。如果是病理性近视,则有很大的遗传几
“好好吃饭,怎么又把勺子扔了!” “都说了多少次了不要吃手!怎么这么不听话!” “别爬了,地上多脏啊!怎么说了这么多便,你还是不听!” “看看这墙壁让你画的!说了多少次不要在家乱写乱画了!怎么就管不住自己的手!” 基本上,有孩子的家庭都要经历这类让人觉得“崩溃”的事情。毕竟,没有多少父母能够对“屡教不改”的孩子一直存有耐心。甚至,有些父母还会被孩子的“不乖”行为气得说“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 但是,如果我们学过儿童发展心理学,就会理解孩子的这些“不乖”行为了。因为,他们做出的种种“不乖”举动,很可能是因为到了敏感期! 何谓“敏感期”? 所谓的“敏感期”理论,是由蒙特梭利女士在二十世纪初提出的。主要是说孩子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会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专心吸收周围环境某一事物的特性,并不断进行重复实践的
有一位家长在后台留言,说自己的孩子脾气很大,动不动就生气,让她非常苦恼。 询问了缘由,这位家长娓娓道来了自己坎坷的育儿之路。 原来前段时间流行“摆地摊”,于是家长所在小区的物业组织了跳蚤市场,专门让小孩子参与,体验摆摊赚钱的生活。 于是她很高兴的带着儿子涛涛去报了名,报名之后就要商量卖什么,涛涛说想卖零食,她觉得孩子是想自己吃,于是拒绝了,说卖文具更好。 没想到就这么一句话,让7岁的涛涛突然就奔溃了。他开始发脾气,扁着嘴巴到处扔玩具,还揪自己的头发,让她看的很无奈,最终就答应了卖零食。 本以为这样涛涛就能好好参与活动,没想到后面的事情更令人生气。 摆摊当天,小区大部分的孩子都聚集到广场区域,因为涛涛要做完作业才能下来,所以稍微晚了一点,结果去到就没有什么好的位置了。涛涛一时冲动就挤到了一个小男孩的摊位上,那个小男
母婴之间的天然纽带总是令宝宝与母亲十分亲近,那么父亲如何加强自己与宝宝之间的亲密关系?美国《福克斯新闻网》刊登文章,推荐了以下5种方法: 1、打造“父子空间” 人们往往认为女人比男人更懂得如何照顾婴儿,其实,男人在照顾婴儿上也有自己的一套,婴儿会喜欢这种不同的感觉。 2、父子“亲密接触” 买一个悬挂式婴儿背带,鼓励丈夫经常把宝宝放在里面带着,这能加强他与宝宝的亲密关系。这种空间上的接近是加强父子联系的最自然方法,而且,它还能帮男人解放双手,在照顾宝宝的时候干点别的。尤其是当一天快结束时,宝宝往往烦躁不安,这时让丈夫把宝宝放在背带里,出去转转,妻子就能打个盹或做些自己的事了。 3、给宝宝换尿布 宝宝出生后,最麻烦的事就是换尿布。不妨试试让丈夫给宝宝换尿布,这也能成为加强父子联系的一个好机会。 鼓励丈夫别
记得我们那个年代的孩子,正值换牙期,乳牙自然脱落了。父母告诉我们别乱扔,上排的乳牙要扔床底下,下排的乳牙要扔屋顶上,寓意新长出来的牙齿健健康康。当然,也有极少数父母让孩子脱落的乳牙拿回家,留作纪念。 但是据我观察,现在越来越多父母不扔孩子的乳牙,而是把孩子乳牙的储藏起来。前些天我跟朋友聊到这件事情的时候,朋友猜想是,现在的孩子变得宝贵,父母出于疼爱孩子、想要记录孩子的点点滴滴的目的,所以才储存孩子的乳牙。当时我觉得这种解释非常有道理,不过现在看来,其实还有更加重要的原因。 乳牙中包含珍贵的牙髓干细胞,可用于治病 昨天,我在网上看到一个比较冷门科普知识,介绍的就是孩子乳牙的作用。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祖泽建议,人们应该从小保存自己脱落的牙齿。而院士口中的“牙齿”指的就是孩子换牙时期脱落的“乳牙”。牙齿已经脱落,为什么还要保留? 院士解释说:乳牙
每个阶段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心理需要,提供相应的心理营养非常重要! 不同年龄阶段孩子所需要的心理营养 如果孩子三岁前的安全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如父母离异、频繁更换抚养人、频繁更换生活地点等,都会对孩子的安全感造成损害,孩子会一生寻寻觅觅。弥补这个需求空缺,需要的时间和童年一样,可能是三年,甚至更长。 行为表现上比如恋爱中总要向对方求证是否爱我,是否会离开我等等,比如失恋,有的人失恋就会自杀,那并不是因为他痴情,而是他的第二次心理创伤。源于小时候安全感的缺失,如果有人对你说“没有你我就活不了”,那不说明他有多爱你,只说明这个人的心理不够健康。 婚姻除了满足性和生命延续的过程,更多也在寻找自己一直缺失的感觉。 我们可以把孩子比喻成是一粒种子,这粒种子已经具有其本身的生命力以及与其生长的所有的资源,但是它只有具备生理营养才能生根发芽
炎炎夏日,给娃洗澡成为了每日的必修课。 有时候,孩子长痱子了、湿疹了又或是皮肤淹了,总会有人出来推荐很多偏方: 加点金银花水,天然祛痱...... 加点网红痱子水啦,预防痱子很管用...... 加点藿香正气水吧,还可以预防中暑..... 给孩子洗澡,各种洗浴「好搭档」,能从周一到周日一天加一样不带重复。 今天,丁香妈妈 请到了皮肤科医生袁超来给大家好好扒一扒,给娃洗澡时加的这些东西到底有什么奇效。洗澡,到底加点啥最好? 袁超医生一句金句总结: 洗澡就是洗澡,又不是火锅,干嘛加这加那? 网红痱子水能祛痱防痱? 看上去很美,用起来鸡肋 说起网红痱子水,那可真是卖得火热。 痱子水品牌有很多,通常也被称为「液体爽身粉」,声称能够祛痱、缓解湿疹,不仅在
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青少年儿童的口腔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全民关注。国家卫生委最近一次的口腔健康普查结果显示:1-5岁儿童龋齿率已达七成,儿童龋齿正在成为困扰家长的“大难题”。 案例 四岁男孩乐乐是个高颜值的“小鲜肉”,大眼睛、白皮肤、彬彬有礼的样子非常讨人喜欢。 但遗憾的是,因为没有保护好牙齿,乐乐一笑起来就会露出满口大黑牙,非常影响颜值。 乐乐之所以这么小就出现“龋齿”,还要从他长牙时说起。 乐乐八个月时就长出了自己的第一颗小牙齿,由于妈妈对宝宝牙齿护理知识并不是很了解所以并没有太在意乐乐的牙齿状况,虽然每晚乐乐都会闹着喝夜奶,妈妈却认为只有区区几颗牙齿不必刷牙,等到牙齿长齐了再刷也不迟。 虽然平时妈妈禁止乐乐吃糖果、甜食,但是,乐乐却非常喜欢喝一种益生菌酸奶,考虑到益生菌有益身体健康,爸爸每天回家都会特意带给他
父母对儿童来说是最重要的人,如果父母感情好,小孩也会跟着觉得幸福。相反的,如果父母亲感情不好导致离婚,对小孩来说影响更是巨大,不只是生活不一样了,还会有很多的后遗症,或许影响孩子一辈子。 父母离婚对孩子影响 轻易的发脾气:通常在离婚之后或离婚期间,小孩看到家中这么多的争斗,他就会沮丧和不开心,而且他也会跟着很容易发脾气。 开始破坏规则:看到父母这么多争吵,孩子会开始顶嘴,不再听父母的话,照著自己的意思做,不遵循父母的规定,故意不听父母的话。 开始孤僻自闭:父母离婚后,孩子很容易开始孤僻和自闭,他不喜欢人家问父母的事,也不喜欢别人的同情,为了避免这些令他不安的状况,他会选择远离众人。 产生自杀念头:当现实生活的压力超过孩子的负荷时,孩子很容易萌生自杀的念头,尤其是思想比较不成熟,自己不能作主的孩子,特别容易感受到父母离婚的紧张
错误做法一:摇睡… 婴儿哭闹请试试心理治疗当宝宝哭闹或睡眠不安时,一些年轻妈妈便将宝宝抱在怀中或放入摇篮里摇晃,宝宝越哭越凶,妈妈摇晃得也就越猛烈,直到宝宝入睡为止。 殊不知这种做法对宝宝十分有害,因为摇晃动作使婴儿的大脑在颅骨腔内不断晃荡,未发育成熟的大脑会与较硬的颅骨相撞,造成脑小血管破裂,引起“脑轻微震伤综合症”,发生脑震荡、颅内出血。轻者发生癫病、智力低下、肢体瘫痪、严重者出现脑水肿,脑疝而死亡。如果眼睛里的视网膜受到影响,还可导致弱视或失明,由此铸成大错,尤其是10个月内的小宝宝更危险。 错误做法二:陪睡…玩具陪睡?不宜提倡! 从宝宝一出生,就应积极鼓励他独自入睡,并养成习惯。即使是新生儿,也不应与妈妈同睡一个被窝。妈妈熟睡后稍不注意就可能压在小宝宝身上,造成窒息死亡。美国一项调查资料证实了这一点,即让婴儿独自睡觉可降低60%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从一颗小小的原始胚胎到呱呱坠地,从踉跄学步到长大成人,孩子的每一个成长脚印都浸透着父母的心血和汗水。 养育过孩子的人都知道,孩子最难带的时候并不是哇哇乱哭的新生儿期,也不是叛逆固执的青春期,而是1岁—3岁时的萌芽期。 尤其是孩子2岁时左右时会出现肛欲期新号,如果家长们在这个时期没有照顾和教育得当,宝宝轻则会出现洁癖,重则会有“肛门性格”,甚至会给孩子留下一生的心理阴影。 案例 张雯雯是一位新晋“90后”宝妈,身为独生子女的她身边从未接触过宝宝,因此面对自己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问题便无从下手。 如今宝宝已经两岁半了,白天上幼儿园,晚上雯雯自己照顾。由于工作忙碌,雯雯每天回到家都疲倦不已。面对孩子高需求的陪伴,雯雯有时会表现出不耐烦和暴躁。 也许是害怕“凶巴巴”的妈妈,宝宝在该独立上厕所的年龄
美好的一天结束,明明夜深了,可很多家长还在熬着夜。日复一日,晚睡熬夜似乎成了一种常态。到了白天,哈欠连连,精神不佳,连反应都会慢一拍。其实小南不说,你也知道,这是睡眠不足带来的“后遗症”,久而久之还会引起免疫力下降。 那如果是你的孩子,那些正处生长发育关键期的,如果睡眠不充足,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接下来,小南就来说说孩子的睡眠。 儿童和青少年最佳睡眠时长是多久? 在婴儿时期、幼儿时期、学龄时期以及青春期,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睡多久才算是睡眠充足呢?2016年,美国睡眠医学会(AASM)首次发布了儿童和青少年最佳睡眠时间共识。 图:不同年龄孩子的建议睡眠时长(24小时内的总睡眠时间) 4-12个月的婴儿:12-16小时/天(包括小睡) 1-3岁的儿童:11-14小时/天(包括小睡) 3-5岁的儿童:10-1
宝宝呵护
生活护理
急救措施
体检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