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晚上频繁夜醒不说,就连白天上个厕所的时间宝宝都不给,离开怀抱就哇哇大哭歇斯底里?
长大后的我们,一直羡慕小朋友的无忧无虑,但其实即便是小小的婴儿,也会有焦虑情绪,最早产生的焦虑就是当宝宝见不到妈妈时嗷嗷大哭的“分离焦虑”。
一、什么是宝宝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是什么?就是小时候,我们的父母把我们送去幼儿园,伤心欲绝的我们抱着父母的大腿,扯都扯不开的那种感觉。
我们的小宝宝则比较敏感,一般会这样:
1、妈妈想要上厕所、拿东西,但只要一离开宝宝就嗷啕大哭
2、平常睡觉都乖乖的,突然间变的特别粘人,妈妈一离开床就哭声震天
3、夜醒频繁但又吃不了几口奶,哼哼唧唧的,安抚一下又立马睡着
二、宝宝分离焦虑在什么时候出现
分离焦虑通常开始于宝宝4~6个月,6个月以后的学爬阶段表现的更为明显。稍大一点,比如10~18个月左右的学步期变得更强烈,2岁以后会逐渐减轻。
宝爸宝妈可以尽量避免在这两个敏感阶段跟宝宝分离,或者尽可能的多陪伴宝宝。
三、宝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焦虑?
宝宝这么做是有理由的。
1、精神上还没有做好离开父母的准备
宝宝发展运动技能时,恰好也是分离焦虑的高峰期,可以认为,宝宝的身体可以离开父母,但是精神上还没有做好离开父母的准备,于是便出现这种焦虑。宝宝的身体说走就走,但他的心里却不愿意。
2、与宝宝的认知能力有关
3个月以后的宝宝会逐渐了解到妈妈与别人的不同,7个月以后就会开始产生依恋。因为小一些的宝宝,在妈妈离开自己时是没有概念的,也不会刻意寻找。等到5、6个月大的时候,宝宝会认定一个对象,与他产生密切的依附关系,通常这个对象是妈妈(爸爸默默流泪中)。
此时,宝宝会用眼睛不断地寻找妈妈,看到妈妈会开心、安心、有安全感,看不到妈妈就会害怕和哭泣。
四、如何缓解宝宝的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可能需要到宝宝2岁以后才能缓解,在此期间,给家长们一些应对方法。
1、一些日常建议
有仪式的告别:每次离开的时候都告诉宝宝,让他知道你要去哪里,去做什么,什么时候回来,不要毫无表示的偷偷离开。
告诉宝宝“没问题”:宝宝哭是表达他害怕、伤心的一种方式,平常多和宝宝说话,告诉宝宝你知道他的感受。
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宝宝在妈妈离开时可能会歇斯底里,但是妈妈也要保持“阳光”的心态,不要让宝宝感觉到妈妈伤心难过,这只会让宝宝更加不安。短暂的分别,要和宝宝一起学会慢慢习惯。
必要时坚定的离开:有事情要走开的时候要干脆一点,不要想走又犹豫,犹犹豫豫不但会让你更不忍心,还会让宝宝会认为你随时都会离开,使宝宝的焦虑加重。
晚间要怎么做呢?以下是一个宝爸求助的案例:
宝宝7个月了,晚上一醒就哭,以为是宝宝饿了,就给宝宝喂牛奶,以前还是会喝的,但是这半个月来,宝宝嘴巴紧闭就是不喝,只肯喝妈妈的母乳,但吃几口就扭头睡着了。一晚上醒几十次,宝妈和我都要累崩溃了……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分离焦虑的例子,一般这种情况在妈妈长假结束后上班时比较明显。怎么做能缓解呢?
有仪式感的睡眠程序:睡前可以和宝宝说说话,安抚安抚,告诉宝宝要睡觉觉了,让宝宝知道接下来要干嘛。
高质量的睡眠陪伴:哄哄、拍拍、抱抱,讲点小故事,或者放点舒缓的音乐。不要玩手机,全身心的陪伴宝宝。
准备一个“过渡物品”:如果真的要出门一会,或者暂时离开,可以给宝宝准备一个小毯子,一个毛绒公仔,作为一个陪伴宝宝的“过渡物”,这些都可以尝试。
虽然父母不喜欢宝宝伤心哭泣,但分离是宝宝需要学习的一项重要技能,有时尝试了一切觉得还是不忍心的时候,那什么都不做也许是最好的方法。
小编叨叨:平常妈妈们可以多带宝宝接触一下其他人,多互动不但对宝宝有好处,也可以预防宝宝陌生人焦虑(通常在宝宝6~12个月的时候出现,即不怕生的宝宝突然变得怕生了,之前他喜欢被很多大人抱,现在只肯让妈妈抱。)
妈妈们请安心的度过这个阶段,也不要觉得自己会让宝宝太有依赖性,以后很难独立,相反,分离焦虑是宝宝的一个正常发育阶段,也是让宝宝变得更加独立的安全方式,妈妈们保持平常心,正常应对就好~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