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当心“外火”
相关研究发现,人的情绪、心境和行为与天气的关系很大。
当气温达到30℃—34℃时,胃酸分泌会减少,胃肠蠕动减慢,食欲减退.
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个小时,湿度高于80%时,身体中暑和“情绪中暑”的比例急剧上升。
此时,应该避免长时间日晒。外出时,要戴好遮阳帽,涂抹防晒霜。
同时,保持室内安静、卫生,注意通风降温。
二要当心“内火”
即机体阴阳平衡失调而出现的内热症。
可分别根据情况服用中成药治疗,多吃蔬菜水果,以泻热降火。
三要当心缺水
生理学研究表明,中老年人最容易发生体内慢性缺水。
高温天气湿度大,出汗多,更易缺水,体温的调节主要靠汗液的蒸发来散热。
为保证血液的稀释并有充足的血容量,水的摄入既要适量,还要适时。
饮水量以每天尿量不少于1000毫升为宜,可少量多次饮水。
四要当心热伤风
临床实践表明,热天患伤风感冒者并非少数。
高温天气,人体代谢旺盛,能量消耗较大,加之食欲不振,睡眠不足,会使人体免疫力下降。
如果过于贪凉,细菌、病毒便可乘虚而入,导致感冒。
预防热伤风关键是避免受凉,大汗淋漓时,不要立即对着空调吹。
要注意劳逸结合,一旦患了热伤风,应当及时就诊。
1、劳逸结合,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
2、尽量使用自然风降温,如果开空调,时间不宜过长,注意换气,避免直吹。
3、饮食:
A,在干燥季节饮用要多饮水;
B,多喝莲子粥、百合粥、薄荷粥、淡茶、绿豆汤、豆浆、果汁等;
C,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但可能会伤及脾胃的寒凉饮食如西瓜、梨、黄瓜等要少吃;
D,饮食要加强营养,立秋后可以适当吃一些肉食,如鸭肉、泥鳅、鱼、瘦猪肉、海产品等,以弥补盛夏为了清热解暑饮食过于清淡的损耗。
E,不吃或少吃辛辣、燥热、油腻的食物,少饮酒,多吃酸味果蔬,如橘子、柠檬、猕猴桃和西红柿等。
F,秋天食物易发生霉变,提醒大家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胃肠道疾病。
4、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凉爽的早晚,选择适合自身的锻炼项目:慢跑、游泳、各种球类、登山、散步、太极拳、健美操、健身舞等,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能达到保健强身的作用。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