茎直立,乔木状,高10多米,最高可达30米,有明显的环状叶痕。叶簇生于茎顶,长1.3-2米,羽片多数,两面无毛,狭长披针形,长30-60厘米,宽2.5-4厘米,上部的羽片合生,顶端有不规则齿裂。
雌雄同株,花序多分枝,花序轴粗壮压扁,分枝曲折,长25-30厘米,上部纤细,着生1列或,2列的雄花,而雌花单生于分枝的基部;雄花小,无梗,通常单生,很少成对着生,萼片卵形,长不到1毫米,花瓣长圆形,长4-6毫米,雄蕊6枚,花丝短,退化雌蕊3枚,线形;雌花较大,萼片卵形,花瓣近圆形,长1.2-1.5厘米,退化雄蕊6枚,合生;子房长圆形。
果实长圆形或卵球形,长3-5厘米,橙黄色,中果皮厚,纤维质。种子卵形,基部截平,胚乳嚼烂状,胚基生。花果期3-4月。
1、主要品种:
世界已知的槟榔品种有36种,不同地区人们对这些栽培种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海南农民根据花序和结果情况将槟榔分为长蒂种与短蒂种,不同品种的槟榔产量、生物碱种类和含量、药用价值及生物生态学特征都有较大差异。
2、产地生境:
槟榔原产马来西亚,槟榔主要分布在东南亚、亚洲热带地区、东非及欧洲部分区域,太平洋地区主要分布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斐济、瓦努阿图以及密克罗尼西亚,零星分布在皮纳佩岛、美属马里亚纳群岛和马绍尔群岛,夏威夷群岛槟榔种植仅用作观赏。
槟榔属温湿热型阳性植物,喜高温、雨量充沛湿润的气候环境。
常见散生于低山谷底、岭脚、坡麓和平原溪边热带季雨林次生林间,也有成片生长于富含腐殖质的沟谷,山坎、疏林内及微酸性至中性的沙质壤土荒山旷野。
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8°之间,最适气温在10-36℃,最低温度不低于10℃、最高温度不高于40℃,海拔0-1000米,年降雨量1700-2000毫米的地区均能生长良好。
槟榔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和有益物质,槟榔原果的主要成分为31.1%的酚类、18.7%的多糖、14.0%的脂肪、10.8%的粗纤维、9.9%的水分、3.0%的灰分和0.5%的生物碱。槟榔还含有20多种微量元素,其中11种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槟榔种子含总生物碱0.3%-0.6%,主要为槟榔碱,并含有少量槟榔次碱、去甲基槟榔碱、异去甲基槟榔次碱、槟榔副碱及高槟榔碱等,均与鞣酸集合存在。还有鞣质、脂肪、甘露醇、半乳糖、蔗糖、儿茶精、表二茶精、无色花青素、槟榔红色素、皂苷及多种原矢车菊素的二聚体、三聚体、四聚体等。所含脂肪酸的组成为:月桂酸19.5%、肉豆蔻酸46.2%、棕榈酸12.7%硬脂酸1.6%、油酸6.2%、亚油酸5.4%、十二碳酸0.3%、十四碳烯酸7.2%,又含氨基酸。其中脯氨酸占15%以上。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