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孩子因为尿床害怕再次被父母责骂,自己半夜偷偷起来洗床单,听到父母起床不知如何是好,而躲到了门后面瑟瑟发抖。
这个故事着实让人为孩子心疼。有人说,尿床是孩子在床单上作画,可是,尿床的真相远没有这么浪漫。
总尿床影响孩子身心健康
不少家长小时候都有尿床的经历,所以当自己的孩子尿床时,认为是正常的,等孩子长大了就会慢慢变好。
但这种“过来人”经验可能耽误孩子的正常发育,实际上,经常尿床的孩子承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
生理影响
长期尿床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睡眠,而70%的生长激素都是在夜间分泌的,如果孩子总睡不好就会影响长个儿。
心理影响
“你无法想象尿床的孩子有多痛苦。”曾有一位医生如是说道。
长期尿床的孩子,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会受到影响:害怕被同学嘲笑而孤僻,担心受父母责罚而自卑,甚至会一辈子缺乏自信。
部分遗尿的孩子还会伴有多动、自控能力差、焦虑、抑郁、社会适应能力低等异常,可能存在泌尿、神经、内分泌等方面潜在疾病。
揪出孩子尿床的原因
3岁以下,多为生理因素正常情况下,孩子在2~2.5岁就能控制夜间排尿,能坚持夜间起夜一次或一泡尿到天亮。
但3岁左右的孩子夜间仍然有可能无意识尿床,这是一种正常现象,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就能够学会主动控制夜间排尿。
5岁以上,警惕“遗尿症”
如果孩子已经5岁,但仍频繁尿床,就应怀疑为“遗尿症”,最好带孩子去看医生。
儿童夜遗尿,指5周岁以上的孩子夜间不能从睡眠中醒来而发生无意识的排尿。
据统计,目前儿童夜遗尿患病率很高,约16%的5岁儿童和10%的7岁儿童患有遗尿症,且有2%~3%的患儿会持续到成年。
5大对策培养排尿好习惯
为防止尿床,家长可以培养孩子主动控制排尿的好习惯,在训练方法上,男宝宝和女宝宝略有不同,以下几个细节供爸妈们参考。
1.2~3岁训练上厕所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27~32个月是让孩子摆脱尿布的最佳时机。
32个月之后再学习如厕的孩子,更容易在白天尿裤子或者晚上尿床。而27个月前就急于教孩子上厕所,往往难见成效。
2.找准训练时机
只要孩子有以下某些表现,就可以开始如厕训练了。
白天小睡时是否不撒尿,或者一天数小时不尿;
是否能够遵循简单的指令;是否能够自己脱下裤子;
是否能够用语言、手势或者面部表情表达他们有便意;
看孩子是否对厕所或者便盆表现出兴趣。
3.在洗手间放个小便盆
“长”得像小椅子形状的便盆,适合女孩用,不容易尿湿裤子。
男孩则适合前面有挡头的坐便器,无论站着小便还是坐在坐便器上,都不容易尿到外面。
3岁以上的孩子,也可以使用能放在马桶上的儿童坐便器,无论男孩女孩都适合。
让孩子坐在上面或者站在前面,一天数次。有助于帮助孩子意识到什么是“便意”,并将便盆与上厕所联系起来。
4.教会排尿姿势
对于女孩,只需教会她蹲坐在坐便器上即可。
而男宝宝在如厕训练上所花的时间要多过女宝宝,男孩如厕训练需要2个步骤:
训练初期,男宝宝应无论大小便,都坐在坐便器上;
等他生理发育到一定程度,手脚能够控制自如,就需要让宝宝站着尿尿了。这个过程需要爸爸的指导,以免孩子尿湿裤子。
5.带上宝宝上厕所
平时爸爸去厕所,可以带上男宝宝,并准确示范。为了保证不尿到便盆外,可以在便盆内放张有颜色的纸片,让他瞄准纸片尿尿。
妈妈上厕所可以带上女宝宝,要给女孩穿易脱的裤子,训练小便时,要教给她正确的擦拭方向,一定要从前往后擦,以防尿路感染。
7个细节做好家庭护理
1.切勿惩罚。孩子尿床并非故意,惩罚孩子无济于事。
2.关注便秘。便秘会压迫膀胱,造成小便感增强。
3.做尿床日记。在日历上记下孩子尿床和不尿床的夜晚,有助于给孩子以鼓励。
4.喝水排尿训练。鼓励孩子白天多喝水,有便意就去小便,可以很好地训练膀胱。
5.叫醒孩子起床尿尿。上床前应让孩子小便一次;父母睡觉前,也最好叫醒孩子小便一次。
6.少喝咖啡因饮料。因为咖啡因是利尿剂,会诱发尿床。
7.给孩子警告。发现孩子尿床,叫醒他并教他自己换床单、冲澡,再回床睡觉。时间久了孩子就会自然醒来尿尿。
学上几招,拒绝半夜“画地图”!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