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个月宝宝,手的精细动作快速发展,逐渐掌握抓、取等技能,这一阶段他们喜欢通过手和嘴来探索外界的事物。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也由此而生——宝宝吃手。
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困惑:「宝宝吃手,到底该不该阻止呢?」
丁妈的建议是:宝宝吃手有利弊,爸妈们还是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宝宝能主动把手准确地放进嘴里,是依靠了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的协调配合才得以完成的,对小宝宝来说这是值得开心的进步。
吃手可以使宝宝的口腔获得感觉的刺激,促进其大脑发育,让宝宝更聪明。同时,宝宝吃手可以得到自我的安抚,就像成人也可能用抖腿、手里捏东西等方式来应对焦虑情绪一样,婴儿吃手也是其应对情绪的一种方式。 宝宝吃手可能带来哪些弊端?① 卫生问题:如果手不干净,细菌会进入口腔,增加感染的风险;
② 生理问题:如果吃手的情况比较严重可能会导致手指破皮、变形,长期还可能影响牙齿发育;
③ 社会问题:比较大的孩子如果还继续吃手,可能会不利于孩子的社交发展。
宝宝吃手该怎么处理?如果宝宝只是偶尔吃手,并没有伤到自己,别的小朋友、幼儿园老师等也能接受宝宝的这个习惯,家长就没必要特意制止,因为越是制止孩子,越会强化孩子吃手的行为。
但如果吃手带来的弊端比较明显时,家长就需要和孩子一起想办法来改变了。比如,注意保持宝宝的手卫生、用安抚奶嘴替代、商量一个不吃手的暗语等。
在宝宝 6 个月左右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培养宝宝的睡眠习惯,让他学着自己入睡,并可以尝试开始断夜奶。
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一般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 固定活动帮助入睡
帮宝宝建立相对固定的醒睡时间,每天到了固定的睡觉时间,可以采取一些列固定的活动。
比如洗澡、换尿不湿、喝奶,用哼歌或轻拍等手段哄宝宝到有些迷糊的时候,就把他放到床上,继续给他哼歌或者轻拍,让他自行入睡。2. 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
保证室内温度合适、空气流通、安静不吵闹,注意不要给孩子盖的或者穿的太多。
在天气比较冷,室内温度比较低的情况下, 1 岁以内的小宝宝可以比大人多穿一件平均厚度的衣服,1 岁以上可以参照大人穿衣。在睡觉时可以给宝宝穿睡衣,套上保暖系数合适的睡袋,不需要给宝宝穿着棉衣睡觉。3. 帮助孩子分辨昼夜
睡觉的地方,昼夜的光线要有明显区分。
白天保证光线充足,小睡也不需要完全遮光、也不需要刻意制造完全安静环境;晚上要及时关灯,或者调暗灯光,让孩子感觉睡觉时间到了。4. 临睡前别太兴奋
临睡前不要让孩子玩得过度兴奋或者过于疲劳。
过于劳累,孩子反而会更难入睡,在入眠的过程中常常很难安抚,越困越哭闹,哄睡难度大大增加。5. 别轻易抱起来 / 喂夜奶
夜间如果孩子出现「醒来」的迹象,可以先尝试轻拍、抚摸等安抚措施,尽量避免孩子一醒就马上抱哄或喂夜奶。
如果重复几次,孩子仍旧不能停止哭闹,要关注孩子是否有其他不舒服的地方,必要时,仍可以通过抱哄或喂奶来进行安抚,毕竟断夜奶是一个长期工程,可以允许宝宝偶尔的反复。
经常有人来问丁妈,说宝宝到底什么时候可以添加辅食啊,有听说一般到 6 个月才加,也有说 4 个月就能加……那到底什么时候加?
中国营养学会在《7~24 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中给出的建议是,婴儿在满 6 月龄后应尽早添加辅食。
美国儿科学会也支持此建议,但同时也指出,当孩子挺舌反射结束时,就可以考虑开始添加辅食。
挺舌反射是孩子与生具备的反射,当大人将盛有食物的勺子或其他物品伸进孩子嘴里的时候,孩子会本能地用舌头向外推以表示拒绝,大多数孩子在 4 个月之后就不会再有挺舌反射,这个时候就可以开始尝试添加辅食了。《儿科学》中强调添加辅食的时间应个体化,主要根据孩子各个方面的发育状况而定:
一般在孩子体重达到 6.5~7 kg,能稳定地抬头、能控制身子运动、能扶着坐、能用勺进食(也就是挺舌反射消失之时),可考虑添加辅食,此时孩子多为 4~6 月龄,也正好处于味觉和咀嚼功能发育的关键期。因此,宝宝添加辅食的时间应该是个性化的,当宝宝超过了 4 个月,并且表现出来有能力吃辅食了,就可以考虑开始添加辅食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能早于满 4 月龄前,因为过早添加辅食,不仅可能会影响母乳喂养,还容易因孩子消化系统不成熟而引发胃肠不适,进而导致喂养困难或增加感染等风险。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