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颈椎病引起
颈椎第四、五、六颈椎的脊神经后支向背部延伸,支配上背部的皮肤肌肉。
当颈椎发生退行性改变时,如果牵拉到第四、五、六颈椎的脊神经后支,就会导致出现背痛。
具体表现:
颈背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头晕、恶心甚至视物模糊,吞咽模糊等。
由于颈部活动不当,或睡眠体位不良导致局部肌肉被扭伤,伤痛牵扯背部肌肉。
病史较短,压痛点固定且位于肌肉损伤部,以肩胛内上方多见,且伴肌肉痉挛,可触及压痛明显的条索状痉挛肌束,颈背部活动受限明显。
3、风湿引起
风湿病多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隐蔽而缓慢,病程较长,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有关软组织,可引起一定程度的后背疼痛,天气阴凉、风寒潮湿、后背疼痛加重。
4、肩周炎引起
肩周炎会引起肩关节疼痛,随着病情的发展,疼痛范围会不断加大,部分患者会出现后背疼痛。
5、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后背疼痛
可以说强直性脊柱炎是导致部分人群出现后背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这种病症的致残率非常高。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会出现慢性泛发性或持续性腰背痛,棘突有压痛感,晨起后后背腰部僵硬,后仰时背腰部疼痛加重,活动后好转,久站或行走易疲劳。
1、及时到医院进行就诊
因为引起后背疼的原因有很多,一般是和疾病相关,所以耽误不得,最好是尽早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
建议可挂骨科或是疼痛科。
检查确诊之后再根据结果进行有效治疗。
2、针灸疗法
针灸可促进气血循环,并有镇痛作用,对於急性的疼痛有相当的疗效。
若是一般慢性腰肌劳损的患者,可施以局部的温灸,有著舒筋活络的效果。
3、物理治疗
包括超音波、电疗、冷热敷等方法。超音波可深入深层肌肉组织,产生热能,有助止痛和消肿。
电疗是利用电刺激,使肌肉细胞规律运动,缓解肌肉硬化及抽痛。
冷敷适用於急性疼痛的一、二天内,有止痛和消肿的作用。
热敷则较适用於慢性痛,有改善局部循环,增进组织复原能力。
4、药物治疗
局部瘀肿热痛者,可外敷活血消肿清热的药物,
如无瘀肿但有疼痛者,可外贴伤科药膏。
内服方式,一般以非类固醇的抗发炎止痛药为主,使用内服药物时务必先请医师诊处。
5、自我缓解方法
屈肘甩手:
患者背部靠墙站立,或仰卧在床上,上臂贴身屈肘,以肘点作为支点,进行外旋活动
手指爬墙:
患者面对墙壁站立,用患侧手指沿墙缓缓向上爬动,使上肢尽量高举,到最大限度,在墙上作一记号,然后再徐徐向下回原处,反复进行,逐渐增加高度。
体后拉手:
患者自然站立,在患侧上肢内旋并向后伸的姿势下,健侧手拉患侧手或腕部,逐步拉向健侧并向上牵拉。
展臂站立:
患者上肢自然下垂,双臂伸直,手心向下缓缓外展,向上用力抬起,到最大限度后停10分钟,然后回原处,反复进行。
后伸摸棘:
患者自然站立,在患侧上肢内旋并向后伸的姿势下,屈肘屈腕,中指指腹触摸脊柱棘突,由下逐渐向上至最大限度后呆住不动,2分钟后再缓缓向下回原处,反复进行,逐渐增加高度。
1、保持正常的体重
体重过高会压迫背部肌肉,大多数肥胖者都存在慢性背疼问题。
尤其是如果短时间内体重增加,也可能会一下子加大背部肌肉和韧带的负担。
2、坐立身姿正确
坐着和站着时,背部都会承受较大压力。
正确的站姿应是保持头部、颈部和胸部挺直,骨盆向前,同时收腹收臀,从而减少背部的压力。
坐着的时候,也要挺直上身,让脊柱尽可能贴近椅背,膝盖要略高于臀部。
3、睡觉膝盖要弯曲
趴着睡时,腹部肌肉放松,容易导致脊柱前凸。
经常背疼的人,睡觉时最好侧卧,膝盖弯曲,从而减少对椎间盘的压力。
如果仰卧,可在膝下放一个枕头,保持膝盖的弯度。此外,床垫不应过于柔软。
4、背部、腹部锻炼同样重要
体操和伸展运动有助于改善背部健康。
可以多做一些低强度运动,散步和游泳等运动,但是蝶泳也会对背部肌肉造成压力,不适合背疼的人。举重、篮球等,也不适合背疼的人。
另外,锻炼时除了要注重强化背部肌肉,还要加强腹肌锻炼,从而为背部提供更好的支持。
5、弯腰、举重物要屈膝
弯腰时,背部受力最大。
拾东西或举东西时,最好弯下膝盖,这样受力区域主要集中在腿部,而不是背部。
另外,两腿最好分开,后背挺直,让重物尽量靠近身体,减少背部压力。
如果平时总背比较重的背包,应注意经常调换受力的肩膀。
6、少穿紧身裤
经常穿紧身裤会造成腹部肌肉比较松懈,不利于支持背部。还有高跟鞋会增加背部负担,女士应该减少穿高跟鞋,鞋跟不超过2.5厘米最好,不宜太高。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