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共存在有两种元素常量元素&微量元素
常量元素是指占人体重的0.01%以上,每人每日需要100毫克以上的元素被称为常量元素。
包括钙、磷、镁、钠等(这里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钙,因为在人体含量较多,并不是微量元素,而是常量元素。) 而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小于体重的0.01%,其中包括铁、锌、铜、碘、钙、镁、铅等。通过在孩子手指上取一滴血,检测出其中微量元素的准确含量会存在缺陷,因为微量元素在人体中,原本含量就极少,仅仅靠几滴血做出的检测,其结果会受到采取的标本量和孩子身体条件等客观条件的影响,会有组织液混入,结果偏低。 即使是静脉取血获得的微量元素值,也只是血液水平,不代表相应组织内的含量。比如钙质主要沉着于骨骼,血钙水平不代表骨骼内钙质水平,血钙中的钙含量只占人体钙质的1%,如果是通过抽血检查钙的情况,发现缺乏,这就不靠谱了。 微量元素对宝宝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不同微量元素的缺乏会对宝宝身体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导致多种疾病。
微量元素缺乏表现
1、 铁元素缺乏表现:缺铁性贫血对于育龄妇女和儿童的健康影响非常严重,重度缺铁性贫血可增加儿童和母亲的死亡率。缺铁会损害儿童智力发育,使婴幼儿易激动、淡漠,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还可造成儿童、青少年注意力、学习能力、记忆力异常。铁缺乏的幼儿,铅中毒的发生率较无铁缺乏的儿童高3-4倍。
2、 锌元素缺乏表现:食欲降低是婴幼儿缺锌的早期表现之一。缺锌的孩子味觉减退,对酸、甜、苦、咸分辨不清;生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体重不增;抵抗力差,反复感冒或腹泻;易患复发性口腔溃疡;缺锌还会损害孩子的味蕾功能,出现厌食。
3、 碘元素缺乏表现:缺碘可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儿童可表现为体格发育迟缓、智力低下、严重的可导致呆、傻等。 说了这么多,既然微量元素这么重要,缺了哪个都不好,那是不是应该补起来呢?但事实上,对于正常进食正常作息的孩子而言,90%都不太会缺乏微量元素,严重缺乏而引起疾病的是少之又少的。 爸爸妈妈们不要随意将孩子的一些非正常表现与缺乏微量元素联系起来。 微量元素不用盲目补
孩子多动、食欲差等也不完全就是缺铁的表现,而且血液样本只能反映取血那一刻的身体状况。孩子当天吃的食物不同或孩子身体不适等原因都可以影响结果。最终的判断是要医生通过孩子其他综合表现来判断。因此微量元素不要盲目补,要补一定要遵医嘱。 但我们说不盲补微量元素,并不是说我们不用去重视他们的摄入。我们要做的是预防微量元素的缺乏,通过食补来补充,这比任何补充剂都更为有效。
我们要怎么做
对于六个月前的宝宝,只要妈妈饮食摄入均衡丰富,母乳宝宝每天额外补充4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就可以了(这是唯一需要添加的补剂),因为宝宝六月内缺乏的钙问题会在宝宝六个月之后体现出来。
六个月之后的宝宝及时添加辅食,在米粉添加基础上逐渐加果泥、蔬菜泥、蛋黄、肉泥等。当然,这时段的宝宝还是需要常规补充维生素D的。与此同时,随着宝宝月龄增加,妈妈可以给宝宝提供尽量丰富的食物种类,并且引导宝宝不挑食,好好吃。
除此之外,宝宝不可缺少的就是积极参加户外运动。同时,还需要拥有良好的睡眠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些都有利于微量元素的吸收。
微量元素小贴士
富含铁的食物:动物性食物,如肝脏、血和瘦肉;豆类、绿叶蔬菜、红糖、禽蛋类。人乳的铁吸收率高达70%。 但生活中要少吃铁补充剂和铁质强化食品,因为这类的人工合成铁质属于无机铁,容易在体内无限制地累积,而使氧化和患癌症的几率增加。 富含微量元素锌的食物:生蚝、山核桃、扇贝、口蘑、香菇、羊肉、葵花子、猪肝、牛肝等。 精加工粮食中的锌大量流失,加热烹调的食物会破坏体内的消化酶而动用储备锌来合成酶。
因此,要注意不要食用精加工粮食,还要尽量减少含锌食物的烹调次数。 富含常量元素钙的食物: 牛奶、奶酪、鸡蛋、豆制品、海带、紫菜、 虾皮、芝麻、 山楂、海 鱼、蔬菜等。 富含微量元素碘的食物:干海带、海鱼、海藻类及瘦肉、家禽、乳制品。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