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母婴健康> 宝宝护理> 宝宝呵护> 宝宝憋便就是因为“肛欲期”?不要再误导家长了!

宝宝憋便就是因为“肛欲期”?不要再误导家长了!

2016年08月17日 11:30 阅读次数:2935
标签:怀孕35周
前两天在某育儿群,有位妈妈就孩子总是憋大便的问题向大家求助,然后有位妈妈出来回答:“这说明你家宝宝进入肛欲期了,是好事,说明宝宝在进步!”提问的妈妈没听过“肛欲期”是什么,就表示好奇,然后这位妈妈丢出了文章,说:“看,育儿专家就是这么说的!”

文:徐桂凤

美国爱荷华儿童医院

工作于美国爱荷华儿童医院儿童发展与障碍中心,擅长儿童生长发育咨询及指导、儿童心理行为问题评估、咨询及治疗、家庭亲子关系咨询及指导。

我打开这篇点击量文章,赫然写着宝宝憋便就是因为肛欲期,孩子从憋便过程中获得了“性的快感”,然后很多妈妈留言:哦~~~,原来我家孩子憋便是因为肛欲期呀,幸亏专家告诉我,blabla……

我又在网上输入“肛欲期”进行搜索,发现千篇一律说憋便就是肛欲期的表现,措辞大同小异……我就忍不住了,想了想,还是决定冒着被丢砖头的风险写下这篇文章,希望家长能理解孩子憋便的正确原因,从而找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如果有家长不太了解“肛欲期”的意思,我这里可以解释一下。“肛欲期”和我们经常听到的“口欲期”一样,都来自于100多年前的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依德的“性心理学理论”。

在弗洛伊德的书籍《性学三论》中,他认为婴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会经历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器等五个阶段,认为人出生起就有一种本能的性能量,这些性能量在儿童的不同发育阶段通过不同模式展现出来。他认为,0-1岁的婴儿通过口腔获得性满足,1-3岁通过憋便获得肛门区的性快感。

弗洛伊德的这本《性学三论》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也影响了很多人,但是也一直为心理学其他学派所质疑,因为他的这套理论的得出只是源于几个个案访谈,更多地是他自己的假设和推论。

尤其是将“幼儿性心理发展”和成人以后的病态人格相关联的推论更是受到了非常多的质疑和批判,比如,他认为儿童时期的“肛欲期”如果没有得到满足,成人之后就会发展成“肛门滞留型人格”,表现为过于谨慎,和过于关注细节。

当然,告诉家长孩子憋便是由于肛欲期,父母不要责备孩子,还是有积极的一面的,但是,每个孩子的憋便原因都可能不同,肛欲期的理论也会影响父母对于真正原因的判断和正确应对。

实际上,到上个世纪末,欧美国家的主流心理医生都不支持弗洛伊德的这套“幼儿性心理理论”了,并称之为“泛性论”,但是奇怪的是,咱们国内的网站上关于这个“肛欲期”的宣扬还处处都在。

我并没有深入学过精神分析,所以我觉得我的理解可能有偏差,就不深入分析这套理论是否科学可行了,大家感兴趣的可以自行研究。

我想说的是,孩子憋便的原因很多,每个孩子的原因和表现都可能不同,完全不是一个存在与否都还有强烈争议的“肛欲期”可以解释和囊括的!我不知道那些宣扬儿童憋便和肛欲期有关的育儿专家们有多少精神分析学的背景,但是这样将孩子憋便都归结为肛欲期是不负责任的!

那么,儿童憋便有哪些可能的原因呢?

有两个原因是我家老大经历过的,我把具体情况和大家分享一下。

环境变化1

我家老大第一次憋便发生于刚上托儿所的时候。上托儿所之前他每天固定在午饭后要拉大便,上托儿所的当天,他在托儿所没有拉大便,晚上回到家也没有拉,第二天中午在托儿所照旧没有拉,结果晚饭后叫肚子痛,要拉臭臭,结果在马桶上挣扎了半天,拉出了很硬的颗粒状便便,肛门有轻微撕裂和出血。

这种情况大家有没有觉得听起来很熟悉?孩子在进入新的环境或者生活中出现照料者变化之后出现憋大便的情况,还是很常见的。这可能是因为孩子在陌生的环境中,或者在不熟悉照料人的陪伴下,会容易紧张焦虑,没有足够的心理舒适度去排便。

幼儿恐惧2

我家老大的第二次憋便发生于3岁4个月,有一天他大叫要去便便,结果去了厕所片刻就回来了,问他拉好没有,他说他又不想拉了。我当时没有在意,结果第二天他又叫肚子痛,让他去马桶拉臭臭,他才说他怕,因为马桶里有“黑点点”。

我走进厕所检查马桶,觉得很奇怪,因为马桶很干净啊! 经他提示才发现,紧贴马桶边沿下方,出水孔的周围有一点水垢,我们大人站着看视野根本看不到,孩子的身高却正好可以看得见。

在清洗了那点水垢以后,他终于肯坐到马桶上拉大便了,可想而知,肚子里的大便经过一天多的停留,又干结了,这次又拉出硬硬的颗粒便,肛门又有点撕裂了……

你看,娃的视角不同,看到的和感知的世界就不同,真不是我们一个“肛欲期”就可以解释的。

除了上面这两个我家娃亲身经历的原因,还有什么可能的原因呢?

对排便有恐惧情绪3

父母过多的催促或者训斥,让孩子对排便有了恐惧情绪。

这非常容易理解,当我们觉得某件事情让我们觉得不愉快,我们人类的本能就是尽量避免这件事情的发生,孩子也是一样的。

当父母对于孩子的排便训练过于焦虑的时候,会经常过于频繁地提醒孩子,或者因为孩子没有成功地拉到马桶里对孩子进行嘲笑讽刺和打骂,更会加重孩子对排便的恐惧和焦虑,也更加容易出现反叛式的憋大便。

所以,父母要反思一下,是不是在孩子排便训练的过程中,期待值设置过高,或者态度过于严厉?还是因为孩子拉到裤子上,你打骂过他?

如果是这样,咱们就需要调整自己的期望值以及对于孩子排便问题的情绪反应了,然后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适应和调整。

饮食结构不合理,孩子便秘4

有的孩子因为饮食结构不合理,或者喝水少,容易发生便秘。我们经历过便秘的人都知道,便秘的时候拉大便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肛门疼痛是必然的,肛门撕裂也是可以预知的。

我们大人知道,越是便秘越是不能憋着,否则便秘得更厉害,但是很多孩子并不理解这点呀!孩子如果便秘,本能地就会害怕拉便时的疼痛,然后就会憋着不拉,结果就容易让便秘更厉害。

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的帮助了,除了帮助孩子把肚子里陈积的大便排出,还要积极改善孩子的便秘,比如调整饮食结构,加强运动,多喝水,等等。

还有其他原因吗?我相信肯定还有!

比如,是不是有孩子确实喜欢憋着大便,感受大便刺激直肠的感觉呢?我们无法完全排除。

甚至心理学上还有一种假设:小便在前方,孩子可以观察到,大便看不见,只能通过感知大便排出的过程来知道是否排出,可是那个大便排出的过程让一些孩子很抗拒,因为有一种身体的一部分被排出的感觉,所以他们在大便快要被排出的那段时间,就拼命想要憋住。当然,这个假设还有待考证。

我觉得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家庭环境和养育方式不同,所以我相信每个憋便的孩子都有着个体化的具体原因。这就需要家长的细心观察,耐心对待,积极寻找解决办法,而不是坚信“孩子是为了获取性快感而憋大便”,从而耽搁了及时地应对,让孩子遭受更长时间的便秘痛苦。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