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儿,你看她多活泼!她自己知道饱不饱的。”
从家人狐疑的表情中,我读到了他们的潜台词,“真的假的?这么小的孩子,自己真能控制食量?”我也总能收到妈妈和我倾诉孩子的吃饭问题:
“你不多喂她点,她自己肯定吃不了几口的!”
“她哪是不饿呀,就是贪玩,被别的东西吸引注意力了。”
“我家孩子已经很瘦了,我还让她自己选择吃不吃,那得更瘦!”
嗯嗯,万分理解!孩子吃饭好不好,可是咱心口上的一块大石头啊,我已经不在乎自己做饭是不是辛苦了,关键是,孩子,你要健康呀!你要吃饱呀!
所以吉吉今天特地奉上功课,想宽慰一下亲爱的妈妈们,如果再有家人质疑,甩出这篇文章,哇塞,真实的科学实验案例!立马底气十足呀!
案例1:孩子有正确控制食量的能力吗?有!1928年,Clara Davis医生针对孩子的吃饭问题做了个实验,她接了3个7-9个月大的孤儿到她的医院,为每人每餐提供10道不同的菜,长达半年之久。这10道菜包括肉、内脏、鱼、谷物、鸡蛋、水果和蔬菜,都只做简单清淡的料理,吃饭时只有护士在,负责观察并将剩下的食物称重,并不会干涉孩子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
结果,自己选择食物的孩子们,半年后竟然在发育、体重、外表、活力等方面都是最佳状态,他们自己搭配出了理想的饮食组合!
案例2:给孩子多些食物,他们就会“贪嘴”吗?1991年,国外也有人对2-5岁的幼儿进行了一项有趣的研究,这些孩子就住在家里,每天吃3顿饭和3次点心,食物多样而均衡。实验的特殊之处在于,每次给孩子“双份”食物,而且他们自己可以决定吃多少。
实验再度证明,孩子并没有暴饮暴食,虽然有时候一餐吃得多一些,有时候几乎什么都不吃,但平均下来,一天的总量都差不多,刚好是他们一天所需要的量。在没有外力干涉的情况下,孩子竟然有完美的调节能力!
案例3:孩子的食量差异,真是喂养决定的吗?从1985年起,多特蒙德市儿童饮食研究所就开始研究儿童饮食,他们长期观察3个月到6岁的儿童每天的食量,有些婴儿每天喝不到600克的母乳,有些则喝超过900克;3岁孩子的差距更大,每天进食500克的孩子和每天进食1000克的同样正常!
所以,孩子每天到底要吃多少才能满足他们的生长需要,从出生开始就有差异了,80%的差异从遗传而来,只有20%是受环境影响的!
虽然每个孩子情况的各不相同,这三个实验,未必就是金科玉律,但还是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和宽慰,我自己也在思考,到底需要为孩子做什么,又不要做什么呢?
启示1:相信孩子自己调 节食量,但是你要供应多元的食物才行!案例1和2,都是在食物多样化的前提下展开的实验,这和餐桌上只有可怜巴巴的一两样、你却非要孩子吃下去是截然不同的。
当然,我们无法餐餐10个菜,那会累死的,但是,一日3餐是否可以搭配着来?是否可以用丸子、蔬菜泥、面团等方式,尽量保证每餐食材的丰富?是否能根据食物金字塔和平衡膳食原则,保证孩子均衡摄入蔬菜、动物性食物、谷物、奶、水果等呢?
启示2:零食是破坏平衡原则的罪魁祸首!许多妈妈说了,我提供的饭菜也挺多元呀,人家就是爱吃零食爱吃甜,没办法呀!高糖、高盐、高油的加工食品,绝对会影响孩子正常的食欲,造成偏食,你看案例1、2中,可并没有冰淇淋、巧克力这些食物啊!
所以咱们要做的,是确保孩子只能接触到富含营养价值的食物!那些会影响孩子食欲的小食,拜托要么不要买,要么藏好,要么控量好吗?这一点真的没商量,再强的辅食达人也没法吸引一个整天乱吃零食的孩子。偷偷告诉你,我娃昨晚吃那么香,有一下午木有吃零食的功劳哦!
启示3:孩子胖与瘦,别总怪喂养!我又要来叨叨了,说过很多次了呢,别总觉得自家孩子瘦啦,问问你和老公的爸妈,自己小时候是不是食量也不多,这真的是有遗传因素产生的先天差异影响呢,别看胖嘟嘟的很可爱,但是胖未必就是好,瘦,也未必就是不好。可以看我之前写的这篇原本肉嘟嘟的宝宝,为啥越来越瘦了呢?(点击查看)
总之,瘦不瘦,看生长曲线!吃得够不够,看他/她是否健康有活力哟!
亲爱的们,我们都放120个心吧,说真的,养育孩子很难完全按照教科书定时定量,我在喂养上的挫败,绝对不比你少,如今看到我家的小吃货自己吃的那么香,庆幸一路耐心,给孩子空间去自我尝试。
所以,做好我们能做的就好啦!别老注意孩子一顿吃了多少,供应多元食物、控制好零食、相信孩子自己的食量调节力,观察Ta的活泼状态,就算瘦,也是个健康的小盆友哦!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