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谈谈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之一,也就是吃喝拉撒睡中的核心第三点.就是-----拉 ( 准备吃饭饭的童鞋不要打人啊, 为照顾大家胃口,本文中的 “历史”=la shi)
关于每个人的历史问题,肯定是人比人气死人的,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把历史的前戏(放P)打成一首歌的。所以,不要羡慕别人每天的一气呵成,也不要担心自己一天不拉就会憋死--
做为历史关键人物,要淡定,不要方(慌)!
因为,关于历史问题,所谓的正常次数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只要你 每周≥3次,每天≤3次 就可以说是正常的。
接下来谈历史的良辰。
因个体习惯而异。一般来说,早晨为妙,因为一般食物进入人体以后在消化系统中的停留时间大概是在1天左右,而早晨进食后,食物进入胃内能引起“胃-结肠反射”,促进胃肠蠕动,出现大蠕动波,促发排便反射。养成每天吉时排便的习惯具有高度的历史意义和政治意义,习惯养成后机体会形成排便生物钟,对预防便秘具有重大革命意义。
不过呢,次数也好,时间也罢,最关键的,
是形状
菊花残 满地伤
根据有shi以来作为公认标准的布里斯托分类法,便便分为七型: 第三第四最理想,往上提示可能便秘;往下提示可能腹泻。(请自行对号入座,大麻菌也在吃饭,表示看不下去)
最后我们再说说历史的姿势。
别再和偶说高大上的马桶,研究证明,蹲着优于坐着。
为啥,蹲着三大爽,谁蹲谁知道:
1、高效推动历史进程(拉的快)
2、快速促成历史成就(拉的爽)
3、良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拉的干净)
接下来问题来了---
对于老年人,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来说,蹲厕还是马桶好?答:因人而异
注:大部分人是这样认为滴:蹲式腹压增大,再加上排便用力,容易出现心血管意外事件。其实不然,在国外研究报道中(Acta Neurol Scand. 2002 Feb;105(2):124-7),蹲厕排便过程中导致血压升高,可能与心脑血管事件相关。但与蹲厕与马桶哪个更容易诱发的命题无直接因果关系。(简单说,坐着用力拉不出,蹲着咿呀就舒服,就不存在用力了嘛)
但老年人体力较弱,行动不便,蹲的时间过久,如果快速站起来,容易导致血压改变,严重时就会发生头晕、眼花、摔倒甚至骨折等意外。
因此,老年人群选择蹲厕还是马桶要结合个体而定。更重要的,老人应多食用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品,以预防便秘,同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排便时不要用力太猛,结束后避免快速站起。这远比选择蹲厕还是马桶重要。
最后,总结如下:
基于无论白纸黑纸,能擦屁股的就是好纸的核心理论,无论蹲姿坐姿,养成好习惯,拉对次数,拉出风格(好形状),拉出水平(不让水溅PP),最重要的-----拉的爽就是好事!
嗯嗯,那首歌咋唱的,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每天早上爽爽的la shi!
作者 企鹅医聊 大麻菌
专业相关内容节选自公众号“医聊百科”《你会拉shi吗》,作者毛仁博士,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可点击以下阅读原文。
注1:关于排便次数的正常范围没有统一标准,不同国家、不同人群随饮食习惯而不同。腹泻一般指排便次数≥于3次/日+大便性状异常。根据罗马Ⅲ诊断标准,便秘一般指每周排便<3次。介于腹泻与便秘之间的范围应属正常排便次数,即上述。
注2:1、国外研究报道(Dig DisSci. 2003 Jul;48(7):1201-5.)表明蹲厕优于马桶。该研究中28例志愿者分别坐在41-42厘米高的马桶上、坐在31-32厘米高的马桶上或者蹲着排便。结果发现蹲着排便的人拉得更快,只需51秒,那些坐着的人需要花130秒。
2、蹲着拉得更爽更干净。从生理构造来说,蹲厕优于马桶。人体有一根U形耻骨直肠肌,它从一侧耻骨出发,在直肠后绕一圈,连接到另一侧耻骨,形成一个环,正好把直肠钩拉住,使直肠形成一个尖端向前的角度,这就是肛肠角。从理论上讲,肛肠角越大,直肠越直,排便就越顺畅。国外研究报道(Low Urin Tract Symptoms. 2010 Apr;2(1):16-21),蹲厕时肛肠角可达到126 °,明显高于坐厕100 °,腹部用力蹲厕也小于坐厕。
3、除此以外,腹部的挤压也能促进排便,能减少腹部用力,有部分缓解排便困难症状的作用。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