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丹田的位置可分为上、中、下三个位置,两眉中间印堂穴为上丹田,又称“泥丸”;心口窝巨阙穴处,在胸部膻中穴为中丹田,又称“绛宫”;下丹田在脐下小腹部相当大的一块体积,包括关元、气海、神阙、命门等穴位。还有观点认为中丹田位置在人体正中,即肚脐深处神阙穴内;下丹田为地户,位于人体会阴处;后丹田即人体命门穴。总之,以上部位都是真气运行集中而又活泼的部位。而我们经常提到的丹田一般是指的下丹田。
下丹田位置在脐下三寸,小腹正中线,为任脉之关元穴深处,在命门与神阙二穴连线的中点处。居膀胱之后,直肠之前,有腹壁下动静脉,分布着第十一、十二肋间神经前皮枝,深部容小肠,为小肠经的募穴;是三阴任脉之会。类似一个夹室,气冲则升,气虚则合,为任、冲、督三脉之发源地,是全身经气聚集之处。下腹丹田位于人体中心,是任脉、督脉、冲脉三脉经气运行的起点,12经脉也都是直接或间接通过丹田而输入本经,再转入本脏。它是真气升降、开合的基地,为男子藏精之所、女子受胎之地,人的性命由此产生,发育、成长,故又名生门、胞门。
1、两脚开步与肩同宽,自然站立,自然呼吸。从上往下,从头顶放松到脚底。
2、两手抬起放在腰边,手心向上,将注意力放在整个小腹内部。是整个,不要局限于某个位置,暂时忘却以前的下丹田位置概念。
3、鼻子连续的、短促的吸气(每次只吸入一点),多次短吸之后,感觉吸满了就闭气三到九秒。
4、然后轻轻用鼻再吸一下,然后缓缓呼出,呼气的时候只作一次,但不可以过急。 4.如此反复进行3-9次,重点是在鼻呼吸中去留意小腹内部的紧缩和放松感,尽量清晰的找到那个点,这样作过,就能感觉腹部有一个压力点了,但这个位置还不是丹田。丹田应该在这个压力点下低一些的位置。理由是,绝大部分人的重心都会偏高。所以压力点下低一些的位置(一小块范围)才是丹田。
5、两脚开步比肩稍宽或两倍肩宽,然后缓慢蹲成马步,不要求很低,但身体躯干一定要正直。
6、两手抬起放在腰边,手心向上,将注意力放在后腰和尾骨一段。
7、整个上身,向右、向下、向左、向上移动画圆,反复几圈后,反过来进行。是用腰腹来画圆,带动膝盖参与运动。
8、将圆的范围逐渐缩小,膝盖基本不大动,腰腹画圆,在脊椎或后腰有感觉后,逐渐缩小圆,同时继续感觉。在画圆运动中,尽量体会后腰到尾骨那一段的感觉。再有清晰体会后,就是在画圆的时候同时留意压力点低一些的位置,并把那个位置后移,体会运动中后腰有感觉的位置,统一起来后会找到一个位置。这个位置就是丹田,继续画圆,感觉会逐渐清晰。有时甚至有一种开合感,就是丹田开合。
1、上丹田在督脉的循行路线上,督脉属于阳经,故上丹田属阳,是阳气积聚之处,又是藏神之所,是主管思维意识活动的神经中枢之所在,是练功入静的主要部位。上丹田的作用是锻炼神经系统,控制自己的意识活动,平衡中枢神经的调节功能,抑制整体代谢机能,从而发挥机体的储能性效应。这样,有利于人体修养生息、蓄积精力、发挥潜能,与疾病作斗争,以获健身之效。所以,练功后会感到体力增强,精力充沛,周身舒适。
2、中丹田位于胸部膻中穴处,为气会之所在,在针灸治疗疾病时,所有关系到“气”方面的病症,均取此穴。凡是属于中气下陷之疾患,如脱肛、胃下垂、肾下垂、子宫垂脱、经量过多、气虚哮喘等等,均可以通过意守中丹田而治愈。但在意守中丹田时意念不可过重,要似有似无,以免造成胸闷、胁胀等不适。
3、下丹田位于下腹部,为人的生命之根,元气积聚之所,是练功诱导得气、激发人体潜能的主要部位。练功时的意守活动主要在下丹田,其作用是通过意守下丹田来激发人体的能量物质,以调节、平衡人体的生理机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旺盛脏腑机能,充实元气,防病抗衰,进而可以达到益寿延年只效果。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