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平衡
分泌乳汁是一个调节的过程,身体的泌乳机制约在孕期16~22周会进入激素调控期,一直持续到宝宝出生后的30~40小时内,在这段期间,身体会通过黄体素为主的激素分泌,持续刺激母乳的生成,而在宝宝出生30~40小时后,泌乳激素的分泌会取而代之转为整个机制中的重要角色,让身体进入自动调控期,帮助妈妈建立母乳的调节机制,在这个阶段中,分泌母乳的多少会决定下一次母乳的制造量,而这期间的调控,约会在产后2~3周内达成平衡,即妈妈身体会自动随着宝宝的需求而调整母乳量,自动达成供需平衡的状态。
供需平衡的机制建立于母乳反复分泌的过程,除了通过每次产出母乳来决定下一次的母乳分泌外,身体中还有一种抑制乳汁分泌的激素,当乳汁停留在乳房的时间太久,此激素的分泌会将信息传递至脑下垂体,大脑会自动调整乳汁的分泌而减少下一次的分泌量。
许多妈妈由于担心母乳不够,经常在喂完宝宝后又将母乳大量挤出,此举不但容易造成供需失衡的乳腺堵塞,也会让妈妈喂完奶后无法充分休息,当身体的供需平衡机制构建完成,只要喂完宝宝,胸部呈现松软、没有硬块,即不需再将母乳移出,而若喂完奶后,仍有部分硬块,可适量将母乳挤出并在乳房松软后即停止挤奶。
在身体会自动调节的情况下,若过量的挤出母乳,会让身体误会宝宝的需求量大增而分泌超过宝宝需要的母乳量,若妈妈仍持续将多分泌的乳汁挤出,恶性循环的结果下,将不断造成乳腺堵塞或更多的不适症状,也会让妈妈疲于挤奶而无法休息。若妈妈产后,初期因为宝宝胃容量较小且肠胃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妈妈的初乳是配合宝宝需求的少量浓缩乳,并非时常被误解的“没有奶水”或“奶水还没来”,因此产后妈妈只要自然的让宝宝多吸吮,即可刺激母乳分泌,身体也会自动依宝宝的需求来调节母乳量。
1.夜间需移出奶水?
许多护理人员会告诉妈妈,因为夜间泌乳激素分泌较旺盛,因此建议妈妈半夜即使不喂奶也要将母乳挤出,张桂玲指出,从生产到宝宝出生3~5天,泌乳激素的分泌会达到高峰,但在产后3~5天,泌乳激素的分泌会下降并持续维持在固定水平,相对来说夜间分泌对于母乳的调节并没有绝对的影响,因此建议妈妈,除非宝宝需要,否则无需刻意于夜间将母乳挤出。
2.排乳反射
排乳反射是指乳房在接收到宝宝吮吸、手挤或吸奶器的刺激后,将信息传导至大脑的下视丘刺激脑下垂体,促使催产素与泌乳激素分泌,使催产素排出乳汁、泌乳激素制造乳汁。
新手妈咪哺乳好轻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当宝宝不在身边或是妈妈必须回到职场时,为了持续供给宝宝珍贵的母乳,吸乳器与奶水储存容器就成了妈妈必备的好帮手,这同时也是张桂玲强调产前哺乳咨询重要性的原因之一,无论是全职妈妈或职业妈妈,不同的母婴状况需采取不同的哺育方式,掌握供需平衡的原则,善用吸乳器与储奶容器,就能让宝宝持续保有母乳的供应,职业妈妈于上班时间,只要挤出平时宝宝喝的奶量,不过度刺激乳汁分泌,就不会陷入母乳过多造成阻塞甚至发炎的危机,她也鼓励职业妈妈:多亲喂、勤挤奶、放宽心,若上班时的挤奶时间真的有限,建议还是要拨五分钟(一次排乳反射)将母乳移出,如此就可以撑两小时再从容的好好挤,尽量不要等到乳房很肿胀时再挤,以免增加塞奶与奶量减少的风险。
保持好心情
新手妈妈在产后即需马上熟悉如何照顾宝宝,然而因为不熟练或担心宝宝吃不饱的情况,常常让妈妈陷入焦急与紧张的心情,当妈妈无法放松,母乳的分泌也会连带受到影响,良好的情绪或感觉会帮助排乳反射的出现,焦虑、痛觉或疑惑的心情反而会抑制排乳反射,因此当情绪越放松,身体、乳管也会放松,母乳比较不会有阻塞的情况。
喂一边还是喂两边?
妈妈的身体就像乳汁的制造工厂,而宝宝就像下订单的客户,两边的乳房甚至可以同时供应双胞胎的母乳需求,然而若只有一个宝宝又需兼顾供需平衡时,当宝宝每餐只吸吮单侧乳房就足够时,只要记得下一次哺喂从另一侧喂食即可,如此便可让两侧乳房平均分泌乳汁而达成平衡。
许多妈妈产后为了挤奶或消除硬块,到门诊时,乳房常呈现青一块、紫一块,甚至溃烂的状况,她认为,为了供应宝宝母乳,乳房肩负着重大的责任,虽无需过度清洁或保养,但温柔对待呵护却绝对必要,除了涂擦乳汁外,涂抹乳房专用草本植物油脂也是不错的选择,而适度的保养与疏乳按摩可以免于皮肤的受伤或减轻磨擦产生的疼痛,当有乳房产生硬结或硬块时,千万不要硬推,也不要热敷,若喂完宝宝后仍没有改善,还是要寻求专业护理人员的评估,避免自行用力推开而导致发炎或更严重的状况发生。
当宝宝奶量增加
当宝宝越来越大时,奶量会逐渐增加,只要妈妈发现这两三天宝宝突然比较容易饿,即表示宝宝的奶水量可能已增加,此时妈妈身体奶乳汁分泌会在两三天内自动跟上宝宝的需求,妈妈只要在宝宝需要喝奶时及时哺喂即可,身体的泌乳调节会随着宝宝的需求逐渐再达到供需平衡,妈妈无需担心宝宝喝不够或奶量跟不上。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