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母婴健康> 生活> 焦点关注> 德福宝宝丨有一种害怕,叫“妈妈不见了”

德福宝宝丨有一种害怕,叫“妈妈不见了”

2022年06月20日 17:24 阅读次数:23
有一种分离,叫“偷偷地离开”。你不让孩子看见你离开,以为悄悄地分离很安全。然而,你消失得无声无息,孩子感受到四顾茫然。

引言:

有一种分离,叫“偷偷地离开”。你不让孩子看见你离开,以为悄悄地分离很安全。然而,你消失得无声无息,孩子感受到四顾茫然。妈妈去了哪里?发生了什么?幼小的心灵焦虑而害怕。这种害怕,叫“妈妈不见了”。

很多人一生中都有难以忘记的场景,而刻骨铭心的时刻则会影响一生。

我一岁到五岁的时光都是在东北姥姥家一个小镇度过的。妈妈在小镇旁边的城市工作,每周回来一到两次。

每次回来妈妈都会陪我上街赶集,也会去清澈的溪水边野餐。

和妈妈在一起太幸福了。

可是妈妈每次回去上班的时候,都是在“不让我知道”的情况下,赶早班火车离开。

醒来发现妈妈已经不在身边,我的世界立刻陷入崩溃,用“从天堂一下掉到地狱”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至今那种感受仍然非常清晰:

我好想知道妈妈什么时候走的,穿暖不暖,有没有吃早饭;

我都还没有和妈妈说再见,没有和妈妈拥抱,没有和妈妈撒娇;

都没有机会和妈妈说,妈妈下次要早点回来

我有担忧,有不舍,有想念,有埋怨,有情绪。这种情绪一直如影随形。每每情绪升起的时候,我都会远离人群,默默流泪,不让别人看到。

这种“阴影”还影响到了我上幼儿园。妈妈总是很早把我送去,陪我玩会儿荡秋千,荡着荡着不知道什么时候换成了老师…

然而,每个孩子都是妈妈这块磁石的铁。天翻地覆地哭闹,那种“妈妈不要走”的心情,那歇斯底里的悲痛模样,似不复相见一般…

那些实实在在发生过的事,那些烙印,还会时刻出现在我脑海里。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目送》

如今我已是三岁娃的母亲,最初也会担心和孩子的分离。

但是通过学习和成长,分离的焦虑和恐惧会降低到最小,经历几次之后,母子之间会逐渐适应,产生一种“各安其位”的默契。逐渐地也会理解龙应台在《目送》中的感怀。

并非无奈,而是一种转识成智。

如何把“忐忑”调整到“坦然”呢?

首先接纳分离前的紧张和担忧,允许有这种情绪的存在。

当然,也要接受孩子因为分离的哭(PS:明白哭声背后的诉求,不可一起上演“母子分离大戏”)

担心是人之常情,但只是担心是没用的,关键是我们做好哪些准备来解决问题。

所以,在母子分离这件事上,母亲要有“因为相信,所以看见”的胸怀,做到三个相信:

1、全然信任孩子:不因年龄大小而怀疑孩子的能力,全然地信任“他可以”;

2、信任照护人:面对分离后孩子的照护人(爷爷奶奶、老师),主动开放和照护人交流孩子的信息,相信他们会像自己一样爱护宝贝;

3、相信自己:清晰地了解孩子发展阶段,各阶段需要独立面对的问题,学会妥善的处理方法。有了“知识”认知之后,逐渐调适自己,让自己平静地接纳分离,大大方方,安心分离。

在德福宝宝智慧母亲专修班众多的“安全焦虑”案例中,很多妈妈说,分离焦虑其实是个好事。

原因有二。

第一,孩子搞清楚了自己和妈妈不是一体的,自己左右不了妈妈的想法,这是智商在发展。小婴儿时期是生活在自我为中心的世界的,我想吃奶,奶来了,我想睡觉,妈妈来哄我了,我拉尿了,妈妈来换尿布了……早点认识到这世界还有别人,是一件好事情。

第二,这也意味着,母子之间形成了比较清晰的依恋关系,尽早建立安全依恋。六个月以前是建立母婴依恋关系的时候,叫做“形成中的依恋”(6周到6个月)。对孩子未来健全的心智模式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分离焦虑持续的时长理论上讲,应该是在孩子搞清楚了“看不到妈妈并不意味着妈妈不在了”之后,确认了“暂时看不到妈妈但是妈妈依然爱我”之后,分离焦虑也就迎刃而解了。

有些孩子需要的时间长一些,有的时间短,都是个体差异。但是,只要用心陪伴,自我相信,做一名足够好的妈妈,已经足够支持孩子平稳过渡了。

成功度过分离焦虑的孩子,所表现出来的自足和自信是很让人感动的。由此开始,那股生发的力量随着心智的成长而积极、正面、有爱。而母亲历经此番也会达到另一个层面,既:不寄生在孩子身上,给孩子独立自主的人格,让自己的爱能通过性情的养育方式得到最大的绽放。

最后,用德福宝宝的企业愿景来祝福天下的母亲和孩子: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