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大人们的“玩笑”充斥在我的生活中
……
1岁
“宝宝吃个好吃的。”
我努力地张开嘴巴,希望能尝到妈妈喂我的食物;
“哎~不给你吃。”
嗯?是妈妈没看到我的嘴巴么?那我就再张大一点点,这回妈妈能看到了吧;
“哎~还是吃不到。”
妈妈还是不给我,妈妈是想告诉我这个东西不能吃么?那我就听妈妈的话,不吃了;
“宝宝怎么不张嘴了呢,生气了呀,张嘴,这回妈妈真的给你了。”
我终于吃到了好吃的食物。
可是妈妈之前为什么不让我吃呢?看见我不吃的时候,反而让我吃了呢?
大人的世界真的好奇怪啊!
2岁
“老公,你带上这个面具,看看宝宝什么表情?我看现在网上这个面具可火了,好多家长都买过来逗孩子,那小孩的表情都可有意思了,看看我们宝宝的是什么表情。”
“哈哈,你等我戴上,一定特别好玩!”
当我正在专心地玩着玩具的时候,一个长得非常“恐怖”的人不断向我走近,虽然他和爸爸有着一样的身高,穿着一样的衣服,但是他绝对不是爸爸!我的爸爸是这个世界上最温柔的爸爸,他才不会这么恐怖!
我张大眼睛,想看清楚这个人要做什么,他太可怕了,我的妈妈又在哪里?
终于,我哭了出来……
“宝宝不哭,你看是爸爸。”
原来是爸爸啊,哭泣过后我好困啊,可是睡着了睁开眼,爸爸会不会又变成那个“恐怖”的人了……
“老公,你看宝宝表情可太逗了,眼睛瞪得那么圆。”
“我们儿子太可爱了,就是胆子太小了,吓一下就哭了。”
大人的世界真的好恐怖啊!
3岁
“奶奶要走了,好久都不回来了。”
“不要奶奶走,舍不得奶奶……”
“哎呦呦,宝宝这么舍不得奶奶啊,不哭不哭,奶奶刚才逗你呢,奶奶哪也不走。”
“你看这孩子跟奶奶多好,奶奶一走就哭了。”
我不明白,为什么奶奶突然不走了,
但是从那天开始,
我无时无刻都害怕看不见奶奶,
我用自己的小手紧紧地抓住奶奶的衣角,害怕一松手,奶奶就不见了。
大人们说的话我分不清哪句是“玩笑话”!
随着年龄的长大,这些“玩笑”慢慢地消失在了我的世界中。玩笑的内容也渐渐想不起来了,但这些玩笑带来的负面情绪,害怕、恐惧、焦虑、委屈却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
幼时的我被强迫拽到成人的世界,被动的听着他们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反应,结果却是周围一片的笑声。
他们说这是玩笑,这是在逗我,
可是真正的玩笑和逗不应该是双方都在笑么?
为什么你们的笑容却建立在我的哭泣和害怕上呢?
这些看似简单的玩笑,轻易摧毁了我所拥有的安全感、存在感与尊严感……
我一直在思考,
到底是什么原因才让这样的“玩笑”一直存在?
是什么障碍了家长看不见孩子在这些玩笑下的负面情绪?
直到听到孟丹梅老师在德福智慧母亲专修班上讲的一节课,我才恍然大悟:
缺少科学性的育儿观念
专业知识的缺乏,反而会将我们引入歧途。
“孩子得经常吓一吓,胆子大。”
“你得把孩子的东西给别人,得学会分享。”
作为父母,我们可能感受到了孩子当下的情绪,但是由于这些错误的知识,我们只能狠下心去“锻炼”我们的孩子。
2、家长的“我认为”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于事情的认知与判断。
“那只是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
“别人也这么逗过孩子,没事。”
但这样的认知是孩子的认知么?
作为家长我们是否真的有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思考去共情?
家长的“我认为”本质上就是感受力的缺乏,
我们无法与孩子共情,
感受不到孩子在“玩笑”下的负面情绪与心理创伤。
我们认为这就是一个玩笑,
我们觉得孩子的表情真可爱……
想要看见孩子,想要成为照亮孩子人生的父母,
我们不仅要扩充自己的专业育儿知识更要恢复自己那颗“感受心”。
用我们的感性去感受人与物,
用我们的理性去辨别错与对。
我希望,所有的玩笑是:
我在笑,而你看着我笑……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